二十六、《大畜》卦:人才的儲備與選拔
一個好漢三個幫,
大德輔佐君不忙,
競爭供養去傲氣,
儲足人才和四方。
(卦辭)(? ):大畜,利貞。不家食,吉。利涉大川。
(爻辭)上九:何天之衢,亨。
六五:豶豕之牙,吉。
六四:童牛之牿,元吉。
九三:良馬逐,利艱,貞。曰閑輿衛,利有攸往。
九二:輿說輹。
初九:有厲,利巳。
? ? ? 不搞任人唯親
(? ):大畜,利貞。不家食,吉。利涉大川。
“大畜”是針對“小畜”而言的。《小畜》卦取容民畜眾之義,以周族應當如何對待商遺族為題發揮,而《大畜》卦以人才的選拔和培育為題,因此,所謂“小畜”和“大畜”實際上是“小人之畜”和“大人之畜”的意思。“大畜”就是指人才的培養和儲備。
古代長途跋涉的經商活動困難重重,需要具有優良素質的人才來完成,所以在以商業為題的《無妄》卦后接《大畜》卦,講述人才的獲取問題。
《大畜》卦卦辭大意為:“對人才的培養和儲備,利于有一個正確的認識。不局限于在自己的家族內部挑選,就能有一個完滿的結果。人才的儲備有利于國家克服重大的困難。”
理解這句話主要是要搞清“不家食”的含義。“不家食”的字面意思就是:不要僅僅是在自己家里尋找食物。由于《大畜》卦的主題是培育和儲備人才,所以,“不家食”的“食”字在此應當是比喻王者所尋找的人才。“不家食”的含義相當于我們現在所說的不要任人唯親,而是要任人唯賢,要廣泛地引進人才等等。
人才儲備的功用
初九(隨? ):有厲,利巳。
“巳”字的本義為已經完成十月懷胎,而將生未生的嬰兒。以古人陰陽的觀點看,就是陽氣已經充足,因此,“巳”字又被用來作為陽氣充滿的農歷四月的名稱,也即地支的第六位。“巳”字一般用于紀時,除此之外是一個少見字。根據本卦卦爻辭的內容來看,本爻的“巳”字當用儲備待用之義。
“有厲”就是有危險。
“利巳”的字面意思即:利于孕育嬰兒。
無論是君王有危險,還是國家有危險,未出生的嬰兒是幫不上什么忙的,所以,“利巳”只能是比喻,意思是利于以人才的儲備來解除國家今后可能出現的“有厲”。應該說以將出生而未出生時的嬰兒來比喻人才的儲備,真是非常貼切而形象的。以此,初九爻爻辭的大意為:
“國家總會有危難之時,儲備人才資源以為國家排憂解難之用將是有益的。”
初九爻爻象為“? ”,《隨》卦卦象。“隨”字的本義為跟從、跟隨。有了一幫追隨者,就可以兵來將擋,故有此爻辭。
九二(兌 ):輿說輹。
“輿”字的本義為車輪,作者常用來比喻國家、政權及王位。如《小畜》卦九三爻的“輿說輻,夫妻反目”等。
“說”字通“脫”。脫落、掉下的意思。
“輹”字為捆綁車伏兔與車軸的繩索。作者在此是以之比喻管理國家的官員,也就是本卦所要蓄的大人。
這句簡單的爻辭是反過來說:如果沒有了人才的儲備,國家又會是個什么樣子的呢?那就是如捆綁車輪的繩索脫落而無法行進一樣,國家處于無政府的狀態。這是作者在對受教者進一步強調人才的重要性及功用。以此,九二爻爻辭可以譯為:
“正如捆綁車輪的繩索脫落后車輛就不能行進一樣,一個國家如果沒有優秀的人才來協助君王管理,國家就會處于混亂的無政府狀態。”
九二爻爻象為“? ”,《兌》卦卦象。“兌”字的本義就是因物質準備得充足而喜悅。人才的儲備正可以使君王因國家的人才隊伍充足而喜悅,故有此爻辭。
人才培訓三部曲
九三(夬 ):良馬逐,利艱,貞。曰閑輿衛,利有攸往。
這段爻辭一共兩句話,“良馬逐,利艱,貞”是一句,“曰閑輿衛,利有攸往”是一句。這前后兩句話的含義是相似的,可以互訓。正是這種互訓,正是后一句的“曰閑輿衛”使我們看到,本爻辭所說的“良馬逐”不是放馬撒野,而是指人才的競爭、訓練。作者是在告訴王子們,別把人才的儲備辦成了養老院、收人所,而是要他們相互辯論、比武、訓練。為什么呢?“利艱”,因為這種經常的訓練有利于培養他們雷厲風行的作風,有利于相互的協調,有利于形成一支戰無不勝,攻無不克的有戰斗力的隊伍。“貞”:對此要有一個正確的認識。
“曰閑輿衛”中的“曰”為叫做,“閑”為演練,“輿”比喻政權、王位,與《剝》卦上九爻爻辭“君子得輿”中的“輿”同喻。以此,九三爻爻辭可譯為:
“正如駿馬要經常使之相互追逐一樣,優秀的人才也要使他們經常演練。這種演練有利于形成一支能夠克服艱難險阻的隊伍,對此要有一個正確的認識。或者說:演練政權的保衛,將有利于維護國家安居樂業的環境。”
九三爻象為“? ”,《夬》卦卦象。夬就是分決的意思,堅強的護衛可以將敵我分開,故有此爻辭。
《韓非子·內儲說上》:“齊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南郭處士請為王吹竽,宣王說之,稟食以數百人。宣王死,湣王立,好一一聽之,處士逃。”不怕不識貨,就怕貨比貨。一比較,南郭先生就跑了,這就是“良馬逐”。
六四(需? ):童牛之牿,元吉。
“牿(gu骨)”就是關牛馬的圈欄。
六四爻爻辭字面含義為:“將小牛關在欄中圈養,是完善的根本。”這段話是一個比喻,是以圈養小牛的方式來比喻對人才的約束。聽起來很有一些不敬,怎么能將這些棟梁之才與牛比?其實作者不僅與牛作比,還在上一爻與馬比(良馬逐),又在下一爻與豬比(豶豬之牙)。
在作者看起來,對人才的管理就如馴服野獸一樣,先要讓他們相互追逐,然后將他們關在籠中約束并割去睪丸,再放出去咬人。這三個步驟是非常利害的,第一步是在優勝劣汰的競爭中發現人才;第二步是以提供食物供養為代價換取他們對主子的順從與依靠,并因此放棄自己的觀點及個性;第三步才是正式使用。這個三步曲聽起來很是不敬,而仔細想來卻不無道理。沒有競爭就分不清優劣,就不知道其價值,就難免錯把黃銅當金子,而千里馬被遺棄。不進行約束就不能消除其狂燥。這樣做的目的正是為了供己使用。以此,本爻爻辭可以譯為:
“正如將小牛圈養在欄中一樣,要以優越的條件將人才集中供養,以使之受到紀律的約束。”
六四爻爻象為“? ”,《需》卦卦象。需就是需要的意思。《需》卦以獲取食物為主題,故有此爻辭。
本爻的“童牛之牿”,實際上也就是古人所說的“食以待士”。優良的人才為什么要為你賣力賣命,不就是想弄幾個破錢回去養家糊口嗎?而吃了主人的飯,就得聽主人的話。就得以失去自由為代價,就得被閹割。可見,這碗飯也是不好吃的喲。當然,你要是本事大,如姜太公及諸葛亮這些人一般,可以讓王反過來聽你的,那就是另一回事了。
六五(泰? ):豶豕之牙,吉。
豬的古稱為“豕(shi使)”。豬性狂燥,特別是公豬在發情期常常咬傷人畜,所以古人就想了一個辦法,將其睪丸割掉,這樣豬也就變得溫順了。這種被割去睪丸的豬就稱為“豶(fen焚)”。
“牙”就是牙齒。牙齒的功用是嚼咬食物及攻擊對手的器官。對于國家而言,行政機關和軍事機關的功用起到的正是這些作用,所以,“牙”又被借用為其名稱,并將其插在門前的旗幟也稱為牙旗。大概是后來感到太不文雅,才將行政機關改稱“衙”或“衙門”,但仍然保留了“牙”字的讀音。
六五爻爻辭直譯的大意為:“被閹割之豬的牙齒,是完滿的。”閹割之豬的牙有什么吉可言呢?這一句還是比喻。“豶豕”是比喻經過前面“童牛之牿”約束之后的人才,是指在培訓中被打消其狂妄的念頭,愿意效忠于主子的人才。這幫人再出去充當國家的爪牙時就很好用了,他們既有管事的能力,又服從主子,不會隨便造反,所以說吉。以此,六五爻爻辭可譯為:
“正如被閹割的豬既有攻擊能力,又不會傷及主人一樣,使用經過嚴格培訓的人才去管理民眾,保衛國家,以充當國家的爪牙,就會有一個完滿的結局。”
六五爻象為“? ”,《泰》卦卦象。泰就是圓滑,通暢的意思,故有此爻辭。
“爪牙”兩字好像不是個什么好詞,感情是來自于這里的啊。
上九(大畜? ):何天之衢,亨。
“何”是“荷”的本字,挑、承擔的意思。“天”指君王。“衢(qu渠)”為四通八達的道路。“何天之衢”的字面含義為“承擔天子之下四通八達的道路”。
古代以家族為單位立國,而國只是二級行政單位。一級行政單位是商朝時的商王和周朝時的周天子所掌握的中央政權,或稱宗主國。周王以天子自居,天子只有一個,天子當然也就獨尊。大的行政命令均從周天子所在地發出,通向四方的諸侯國,所以諸侯國也稱為方國。“衢”正是以連接天子與諸侯國的道路來比喻朝廷百官所起到的溝通天子與方國之間聯系的作用。
這段爻辭省略了什么人來承擔的主語,這是《周易》卦爻辭的慣例,因為卦名就是主題。《大畜》卦的主題是大人之畜,這個承擔者也就只能是指所儲備的人才,也就是前幾爻的“良馬”、“童牛”、“豶豕”。以此,上九爻爻辭可譯為:
“一支訓練有素,紀律嚴明,忠于朝廷的人才隊伍,可以承擔起溝通天子與諸侯、天子與民眾之間聯系的作用,國家由此而政通人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