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讀的幾本書

最近讀的書以小說居多,讀了木心的《文學回憶錄》,越發感覺自己的無知。不要說自己是小學生,充其量只能算是幼兒園小朋友水平吧。

這世上天才和大師總是鳳毛麟角,有才華的人也只是少數,普普通通如我輩者,雖不能在歷史長河留上一筆,卻總可以花些時間和精力,領略人類智慧的那些閃光的部分,也不枉在這世上走一遭。

也許,肯定,有生之年無法像木心那樣博覽群書,不過,總可以循著大師的足跡,讀些,再讀些。

圖片發自簡書App


以前總有種錯覺,覺得十九世紀的那些現實主義的文學作品有點兒過時了。讀了福樓拜的《包法利夫人》,才知道原來是自己太無知。上學時只讀過故事的大概,了解了這是個什么故事,卻沒有認真完整讀過小說。而且那時候,對于細節描寫過多的小說總有種畏懼心理,覺得讀不下去,常常是翻翻,粗略讀個梗概,就扔在一邊,很多的細節描寫都一掃而過。這次用心來讀,才明白它為什么被奉為學習寫作者的教科書,為什么米蘭昆德拉會說:直到福樓拜出現,小說才終于趕上了詩歌。福樓拜是個完美主義者,細節描寫準確、細膩、精益求精。福樓拜說:我們敲打語言的破鐵鍋,試圖用它來感動天上的星星,其結果只能使狗熊跳舞。

圖片發自簡書App


第二本是菲茨杰拉德的《夜色溫柔》,是作者經歷了頹廢、破產、妻子發瘋等一連串打擊后寫的半自傳體小說,處處有作者的影子,它沒有《了不起的蓋茨比》那么完美,但是有血有肉。

圖片發自簡書App


卡夫卡的《城堡》,是卡氏的代表作,一部長篇的寓言故事,讀起來不輕松。這種令人窒息的寫作方式的確會產生一股強大的力量,看后不寫點兒什么,簡直覺得對不起自己精疲力竭的閱讀過程。所以,寫了篇《走不進的城堡》的讀后感,在此不再多說。

海明威的《太陽照常升起》,讀完《城堡》再來讀它,覺得太輕松、太淺白了。如果說《城堡》是部藐視眾生高高在上的藝術小說(自造的名詞),那《太陽照常升起》就是本通俗小說了(沒有貶低海明威的意思,雖然并不喜歡他)。不怎么喜歡海明威,太硬朗,語言粗糙。這部海明威的處女作,由此有了“迷茫的一代”,有了著名的“冰山”理論。其實不怎么喜歡這本書,就像讀完依舊不喜歡海明威。不過釣魚和斗牛那兩節還比較精彩。

圖片發自簡書App

加繆的《局外人》,象征主義?存在主義?一直很好奇,像加繆、薩特這種作家是像給自己貼好標簽再來創作?還是創作完了再來歸納整理貼標簽?小說就像是某種思潮的產物和附屬品。好在加繆做的還真不錯。挺喜歡這部篇幅不長的荒誕小說,一個對什么都無所謂,甚至對自己的生死都無所謂的人,最后竟被視為十惡不赦之人被判了死刑。世界充滿荒誕,我們作為局外人,只有冷眼旁觀。喜歡加繆的敘說方式,冷冷的、無所謂的卻是有力量的。

圖片發自簡書App

格非的《望春風》,和江南三部曲比起來,太平庸了,看了后面的三分之一才明白作者想說啥。立了一堆群像,但是人物太多,每個都想交代清楚反而每個都面目模糊。沒有重點。看了半天常常會把那幾個村婦們搞混。故意營造的神秘、傳奇又被謎底的牽強、平淡弄得只剩故弄玄虛。格非這幾年太高產了,這部寫得過于急躁了,心大而力不足。

圖片發自簡書App

村上春樹的《我的職業是小說家》,應該是作者之前一些隨筆的重新整理,所以很多篇章讀起來似曾相識,作者從怎么開始走上寫作之路寫起。印象最深的是村上講述自己八十年代末離開日本的原因。彼時的日本,就像現在的中國,經濟繁榮,浮躁不安,房價高漲,熱錢橫流。作為暢銷書作家自然是稿約不斷,但是村上說:待在這種地方,也許不知不覺就被寵壞了,這根本不是能安心靜寫,精打細磨寫小說的氛圍。所以他選擇離開,將自己放進更緊張一點的環境 中。他離開日本去了美國。佩服這樣的村上,保持清醒,不重眼前之利。這也許是村上這么多年保持創作力和創作水準的原因吧。不知道國內的作家們,有幾人能有這份清醒?

然后是舒國治的隨筆集《理想的下午時間》,舒氏也算是一個異類,閑云野鶴,有幾人可以這般灑脫?物質的極簡與精神的自由,說的人多,真正能做到的,有幾人?舒國治用自己的半生堅持這樣一種狀態,用堅持這個詞好像不太恰當,也許這種狀態于他,本就是自自然然的。

圖片發自簡書App

陳丹燕,是我上小學時就喜歡的兒童作家,后來又看了她寫的《上海的金枝玉葉》等一系列書,喜歡她的文字。優雅輕盈。原來這個個頭小小的上海女子還喜歡一個人旅行,是一個背著旅行包到處走的背包客。二十年里,一個人走遍世界各地,并用不同于他人的獨特視角,記錄自己的足跡。不同于旅行書架上那些旅行指南式的,或者超級自戀的旅行文字,陳丹燕的旅行文字透著濃濃的文學氣息,是真正的旅行文學。比如這本《馳想日》,帶著喬伊斯的《尤利西斯》,在愛爾蘭的街頭行行走走,坐在喬伊斯描述的咖啡館里讀幾頁《尤利西斯》的文字。喜歡陳丹燕的旅行方式,這也是我一直想往的旅行。'旅行讓我變成一條河',希望多年后,我也可以這么說。

然后是幾本年前沒讀完接著讀的,王澍的《造房子》,木心的《文學回憶錄》。木心是一座寶庫,需要慢慢挖掘。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 Saying: 大約是上個月的這個時間,和朋友聊起讀書這件事,受了一些挫。受挫其實是很正常的,我有很多這樣專門負責...
    Elizen閱讀 1,658評論 3 32
  • 前幾天看小河的文章,他說寫總結有一大用處就是在年底回顧一年的時候不會顯得白白浪費了一年,起碼能從這些文章里看到...
    請祝我年年有今日閱讀 376評論 0 0
  • 最近真是大雪紛飛北風呼嘯,分分鐘凍成狗!最好的生活就是貓在家里睡覺看書看電影喝咖啡吃火鍋啊有木有!給大家推薦最近幾...
    林若一Vera閱讀 3,713評論 28 119
  • 連續看了三本譯作:《麥田里的守望者》,福克納的《喧嘩與騷動》和羅曼·羅蘭的《名人傳》。碰巧前兩本都大量使用了意識流...
    書桶倩姐閱讀 179評論 0 0
  • 來到2017,也不免俗的隨大流,定下幾個小目標,其中一個就是,讓自己更快樂的活著。 什么是快樂?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注...
    songer007閱讀 361評論 9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