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無力的在跑道上奔跑著,
奔跑著,直到.....
沒有了路,沒有了遠方。
我孤獨的在跑道上奔跑著,
奔跑著,直到.....
沒有了夢,沒有了向往。
我身披重甲在跑道上奔跑著,
奔跑著,直到.....
沒有了鳥,沒有了自由。
但意外的是,
我依舊在跑道上奔跑著,
直到我開始明白.....
我若奔跑,清風自來。
記得好些年之前看過一部電視劇《老爸快跑》,是徐崢演的,比較小眾,估計很少人看到。那時,剛好實習結束來到北京,正值到了每個人都有的青春迷茫期,不知人生何為,不知夢想何處實現,不知青春如何安放,最迷茫的是,不知道自己的路該如何走下去。那個時候只知道沒得選擇,因為心里有一團火,那是一團燒的莫名其妙的火,當時只有一個念想,就是我一定不回老家。
為什么提到這部電視劇呢,那個時候,我除了沒得選擇以外,想的最多的問題就是,該如何堅持下去,就在那個時候看到了它。它講了一個是關于奔跑的故事,我們都知道有個詞叫“居安思危”,但這個叫“張三”的人把它忘記了,也許我們很多人都忘記了。
張三不是一個有大志向的人,平淡的日子麻木了他的神經,他甚至很享受這種平庸的生活。雖然我們彼此的經歷大相徑庭,但是影射了我們每一個人的內心對于生活的一種狀態,直到生活有一天發生了巨變,張三與妻子離婚爭奪撫養權、父親重病,張三籌錢賣店賣房,最后張三的父親仍未爭斗過死神。
一個到了中年的男人,經歷生活如此這般的洗禮,超越了典型的中年危機。
當張三抱著兒子在街頭哭泣的時候,你能感受到這幅畫面的沖擊力對當時的我會有多大。最后張三一直在努力,生活反倒更加艱難,但他不再退縮,他的奮斗也不僅是為了兒子,還有他的嶄新愛情和幾十年安逸過后重新找到的理想之路。
其實《老爸快跑》講了一個淺顯易懂的道理:不想無家可歸帶著兒子睡澡堂,就只能擠破頭,為了修補破碎的生活與新的理想和千軍萬馬爭上獨木橋。但這是電視劇美化過了的現實。大多數時候,大多數的“張三”并不會恰好在命運節點遇見一次足以扭轉乾坤、改善際遇的良機。
我覺得講述一個都市小人物關于自己在中年危機救贖的路上,還在堅持奔跑,就足夠打動我們。
這世上不變的就只有改變,無論我們相不相信,無論我們接不接受,無論我們希不希望,我們所熟悉的都在變,慢慢地、悄悄地,漸漸變成我們不再熟悉的樣子。在應對這個不停變化的世界,最好的,也是唯一的方法就是——改變自己。
奔跑,奔跑,為何奔跑!
夸父為追日而奔跑,運動員為榮譽奔跑,狼為獵食而奔跑 ,羚羊為躲避獵食而奔跑,我為何而奔跑!孟子說“苦其心志,勞其筋骨所以動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這也許就是奔跑的意義吧。
你不奔跑,沒有人會停下來等你,甚至連風景也不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