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定奪九陰真經的歸屬,在華山之巔召開一次英雄大會。
參加:王重陽,黃藥師,歐陽鋒,段智興,洪七公。
旁聽:王處一。
缺席:裘千仞。
五人經過七天七夜的血戰,最終以東邪西毒南帝北丐中神通的結果結束了這次大會,王重陽力壓四人摘的天下第一的桂冠,并且拿到勝利者的獎杯——九陰真經。
武俠史上將這次大會稱之為華山論劍。
深入研究后,我對這個故事背后傳遞的信息產生了濃濃的好奇:
當時江湖上但凡是武林高手都莫不對九陰真經心神向往,為什么華山論劍只有五個人來比試?
裘千仞是因為覺得自己武功還未修煉到家,自認為不是其他人的對手所以棄權缺席。
武林其他人呢,即使武功比不上,觀戰總可以的吧,要知道武林人士對這種當面觀摩高手切磋的機會是相當珍惜的。
很明顯,這個英雄大會是帶有隱秘性的,而且是采取的邀請制,只有頂尖高手知曉。
而這次華山論劍的發起人就是王重陽,理由有兩條:
一,桃花島黃藥師,白駝山莊歐陽鋒,大理段氏,丐幫洪七公。這四方霸主來自東南西北四個地方,而比試地點在華山,別忘了全真教就在終南山。
二,除開比武的五人,還有個在場的王處一。東邪西毒南帝北丐都是孤身一人上華山,只有王重陽帶了隨從,占據了主場優勢。
裘千仞知道自己武功不足,所以沒有參加,說明裘千仞有自知之明的同時也知道其余眾人大致的武功水平,那王重陽也必然知曉。
換句話說,其實還沒有比試之前,這五個人都對其余四人的水平有所了解,對比試的結果大致有個初步預估,很明顯,王重陽在實力上略強。
那為什么四人還要不遠萬里四面八方趕來參加比試呢?
一方面是誰也不服誰,還沒比試誰也不知道結果。另一方面這是一個很好的機會,難得眾多高手齊聚一堂互相比試。
書上說的是王重陽打敗了其余四人,比試結束后得到九陰真經。
可見,九陰真經在比試的時候就在華山,比試結果一出來就決定了它的歸屬。
那么,問題來了:
九陰真經在哪?為什么比武一結束就立馬到了王重陽手中。
別忘記除開比試的五人,還有個王處一,他來干什么,僅僅是觀摩嗎,那為什么其余四人不反對?
答案就是:他這次來就是帶著九陰真經上山,在比武結果出來后做頒獎嘉賓的。
大家都在尋找九陰真經,但是誰也沒有見過九陰真經的廬山真面目,黃裳創造了它,逝世后下落不明,直到華山論劍后流落到王重陽手中了,這中間一點線索都沒有明說,實在有點奇怪。
黃藥師四人既然來,最主要的原因當然是沖著九陰真經來的??梢钥隙ㄔ谡娼洸辉谒麄兪稚稀?br>
這讓我更加肯定我的猜測,真經就在王重陽手中。
或許是一個偶然的機會,王重陽在一個秘密之地得到了九陰真經,就像張無忌從白猿肚子里面得到九陽神功一樣。
但是一來他不是九陰真經的合法擁有人,二來全江湖都眼紅這個玩意。
如果直接承認經書在他手上,估計會被當做群毆的對象,就算他能全身而退,他門下眾多全真弟子卻無法保全。
所以,才有了華山論劍,不得不說,王重陽是很聰明的,這也是最萬全的方法。
王重陽對自己的實力有著極大的自信,起碼有較大的把握能夠贏得眾人,這樣一來,對于自己擁有九陰真經就名正言順,而且通過這次比試讓全天下的武林人士知道,王重陽是你們惹不起的,倘若還有人覬覦九陰真經,在出手之前也要掂量掂量自己有幾斤幾兩。
或許其余四人后來也有人明白了些一點,但已經敗在王重陽手下,輸的心服口服,無話可說。
歐陽鋒是最渴望得到九陰真經的,他畢生的愿望就是成為武林第一,九陰真經是他最大的希望,為了得到它,歐陽鋒不擇手段。
其余幾人包括王重陽在內,雖然也有好奇之心,但沒有喪失理智,起碼不會為了這本經書打開殺戮,濫殺無辜。
用這種光明正大的手段來決定九陰真經的歸屬,則可以最大限度的堵住歐陽鋒的嘴。
華山論劍的結果天下皆知,王重陽也是靠著真本事打敗的歐陽鋒,如此一來,他也不好去明搶暗奪。
一來他打不過王重陽,二來其余三人也不會讓他得逞。
這樣一來,似乎一切也都說的通了。
王重陽得到了九陰真經后經過深思熟慮,想出了這么一個辦法,一舉多得,最終完美解決了這個問題。
可以說,王重陽不但武功天下第一,智力也是無與倫比。
九陰真經也只有落在這樣的人的手里,才不會對武林造成危害。
可惜,九陰真經在周伯通手中丟失了半部,繼而還是流落到武林中,掀起了一場風波。
但這些,已經是王重陽死去幾十年后的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