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朋友報名在民工子弟學校當義工,每個周六早上給孩子們上藝術課,其實也就是陪他們玩。學校在五環外,9點半上課,8點半起身;兩節課,11點50結束。對我們這些朝九晚五的上班族夜貓子來講,著實不容易,有點累,但值得。昨晚由順義回城的路上,看到五環外的學校是破舊的平房,遠遠不如廿年前我的小學的校舍;教室的門關不上,需用椅子頂著。但那些孩子一如所有初生的事物,真摯、善良,充滿愛心。跟同事講,有時候,我們需要他們,可能多過他們需要我們。
? ?繞著一塊坑坑洼洼水泥坪的舊磚房,木門早已變形。聽朋友講,學期末,不再買電,教室里黑麻咕咚。課程表上,只有語文、數學、外語、體育、手工這樣寥寥幾門乏味的課程。因而雖然朋友只是用最簡單的彩紙塑料教他們做些手工也讓這些孩子開心了好幾個月。孩子們年齡參差不齊,最小的孩子因為聽不懂老師在說什么而哭鼻子;最大的孩子已經讀了兩次五年級:與成績無關,沒有戶口,沒有中學肯收留他。
? 在高昂收費的保證下,國內已經有不少私立的“貴族幼兒園”、“貴族學校”,但絕大多數平民還是要依靠九年制義務教育體系來完成基礎教育,在那里度過重要性格形成階段,青少年期。多的不想講,負面信息已經夠多。曾經有一個同學說,我們是小城的孩子,沒有都市那種錦繡般的鬧猛勁兒。成功的機會不過萬一,只好放輕松。大家都練得好太極,微笑、側身,即使錯過,也可以錯過得瀟灑大方。
? ?從前只是覺得自己慢慢成熟了,今天突然明白,并非玩笑,我們就這樣要一步步走向中年。一晃,30歲的門檻在不知不覺中跨過去。
? ?一直努力相信人性本善。然而在成長的過程中,見證太多人性之負面。我曾經最歡喜的人們,太讓我失望;倒是不經意在生人中,發現許多真誠…人性,也許原本無大善也無大惡;只是,我們不生長于烏托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