壓力反應不是簡單的生存本能。它根植于我們,關乎人們怎么運作,怎么相處,怎么在世界上自我定位。理解了這個,壓力反應就不再是可怕的東西。它應該是被感激、被善用、被信任。
壓力反應是身處困境時自己最好的同盟——可以依靠的資源,而不是該消滅的敵人。我們該學會駕駛它,培養抗挫能力,而不是恐懼它。
有報告說孕期承受了較大壓力的婦女,生出的孩子大腦發育更好、心跳更有力、抗壓的生理指數更高。
來自壓力的能量,不僅幫助身體行動,也能點燃大腦。大腦會更快分析感知到的事物,不再分心,不重要的事項不予考慮。壓力能夠集中你的注意力,以獲取周遭更多的信息。
任何壓力反應的最后階段都是恢復,即你的身體和大腦回到無壓的狀態。壓力下釋放荷爾蒙較高的人,恢復得更快,也較少對苦難念念不忘。壓力恢復過程不是瞬間就能完成的。強烈壓力反應的幾個小時后,大腦都會自我連線,記憶并從經歷中學習。當大腦試圖加工體驗時,你可能發現自己很難停止思考剛剛發生的事情。恢復期間情緒往往激動,你要么特激動,要么特不安,難以平靜。從壓力體驗恢復時,感覺到害怕、震驚、生氣、內疚或悲傷,都很正常。也可能感到長舒一口氣、喜悅或者感激。恢復期間,這些感受往往并存,這是大腦處理經驗的方式。它們鼓勵你重述發生的事情,汲取教訓,以幫你應對未來的壓力。它們也助你更深刻記憶該體驗,這些情緒的神經化學物質增強了大腦的可塑性。伴隨壓力而來的情緒幫你從經驗中學習,并創造意義。壓力會在大腦留下印跡,幫你處理未來遇到的相似壓力。
當感覺到身體對壓力有反應的時候,問問自己,你最需要壓力反應的哪個部分。你想反擊、逃避、投入、聯結、找到意義,還是成長?即使感覺到壓力反應正推動你朝向某個方向,聚焦于你想怎么反應,也能轉化你的生理以支持你。
要到目標截止日期了,我們有壓力,所以要采取行動。價值觀受到威脅,我們有壓力,所以我們捍衛它們。需要勇氣的時候,我們也有壓力。有壓力,所以我們與別人聯結;有壓力,所以我們會從錯誤中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