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石頭君 @高效人生手冊
參考:簡尼爾森《正面管教》
原創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上接中篇,我們來詳細了解一下基本生活態度及它對我們的影響。
我們大多數人都希望擁有每一種取向的優點,而去除其它缺點。生活態度取向是如何起作用的。
其實,生活態度取向起作用的本質是程度和態度的問題。
比如,以控制型為生活態度取向的人比其它取向的人更難以忍受批評和羞辱,但這些對其它人則沒有那么嚴重,所以程度在起作用。
以控制型為取向的人相信,能夠避免批評最好的辦法就是保持控。其實這是一個信念,而非事實。
在具有控制型取向的人看來是批評羞辱的情形,另一個人可能會付之一笑。這是一個感覺問題。
人在生活中本質上人是沒有底線的,這些所謂的底線都是社會倫發理或者自己共同起作用來給自己劃定的,所以我們會看到對待同樣的羞辱,不同取向的人會采取不同的處理方式。這就是態度問題。
我們努力地去了解自己的取向優缺點,是為了增加對自己的了解,從而更合理地做出決定和行為。
01.安逸型
以安逸型作為生活態度的大人,優點是能夠給孩子樹立一個榜樣,讓孩子看到隨和、圓熟、行為可預測的好處。
他們的孩子往往能夠學會這享受生活中簡單的快樂,并且及時行樂。但追求安逸的人往往也會選擇放任自由,嬌縱的方式,這使得孩子會成為被慣壞的淘氣鬼。我們很多人可能也是被這樣養出來的。
安逸型取向的人存在的問題就是太過于自由。
安逸型取向的人改進的方法是明確向孩子或者自己提出要求。比如建立起日常的慣例,如健身打卡,每日讀書,需要近期完成而設定的具體目標。
這些目標和要求會讓孩子或者自身感到安全感。
02.控制型
以控制為取向的家長很擅長教給孩子們組織能力,領導能力,堅韌,果斷以及對規則和法律的尊重。
要解決的問題是對孩子過度控制的問題。過度控制會招致孩子的反叛或抗拒,而無法通過鼓勵孩子讓他們主動去學習技能。
控制型的人改進的方法是學習放手的技巧,學會授權。我們很多成年人都是一名強迫癥患者,事必躬親的煩惱者。
過度控制導致的后果,要么成為反叛者,把對任何事情都與父母對著來演化成為本能反應。要么成為一名討好者,努力的目標就是獲得他人的認可。
控制型的人會對什么才能讓自己快樂而失去感覺,無法體驗到逸型的享受簡單快樂的感覺。學會放手是一件修煉自己好方法。
03.取悅型
從好的方面來說,取悅型的家長善于教給孩子學習友善、體諒、互不侵犯的行為。
他們通常以和事佬的形象出現,善于妥協并且自發地幫助他人,這類人的性格是很好的。但是取悅型的問題是長期以后會希望得到回報,以回報來證明自己的價值。如果沒有得到回報,那么他們的積極性會受到打擊。
取悅型要解決的問題是,不要只關注到他人的需要,而應該以照顧到自己的需要為主。
取悅型的人應該學會認識到,其實每一個人都是獨立的存在。當你不先了解什么能讓別人高興而去試圖討好他人時,實際上沒有討好任何人。
04.力爭優秀型
力爭優秀型的家長容易給孩子樹立成功與成就的榜樣,比如我們常說的虎父無犬子等等。
力爭優秀型存在的主要問題是期望過高,總是以自以為的標準去要求他人。他人未達到自己的期望時候,會覺得挫敗。
同時,他也可能沒有意識到,自己期望過高會導致孩子產生無能為力的感覺,而不是所期望的鼓勵的成功的渴望。回想一下我們的成長過程,其實我們很多人都是生活在力爭優秀型的環境中。
力爭優秀型的人改進的方法就是拋棄凡事都要正確和最好的要求。應該嘗試把錯誤當成是學習的好機會。有些力爭優秀的人太過于注重結果,而忽視了過程中的快樂。
最后,我們了解一個小東西。互相沖突的生活態度取向的人會互相吸引,但生活在一起卻有很多的麻煩。
我們每個人都會被對方身上具有而自己缺乏的優點所吸引,也就是我們生活中常說的互補,很多人都是以互補的念頭去尋找伴侶。比如,我們看到一個急性子的人,總建議他去找一個慢性子的人在一起。
但是其實,兩個相互沖突的生活態度取向的人生活在一起,產生的矛盾要多一些。但是如果知曉生活態度取向的話,可以學習并且采取措施去克服。
互補的人容易相互吸引,但生活在一起就會困難。但是通過對生活態度取向的學習能夠改善。
了解生活態度取向,是為了讓我們更好地生活!
文:石頭君 @高效人生手冊
如果人生真有套路,我希望你能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