監制 | 何璽 排版 | 葉媛
海外市場正成為比亞迪新的增長點。
據媒體報道,從去年下半年至今,比亞迪已經在至少四個國家的純電車型市場占據“銷冠”位置。對于國內用戶群體來說,比亞迪銷量“霸屏”早已不是新聞,但在海外也保持這個勢頭,還是分外讓人振奮。
01
2023年上半年,比亞迪海外市場迎來大幅增長
事實上,比亞迪每次公布銷量數據時,總是會同時列出國內市場和出口海外的兩組數據。但大多數用戶最關心的永遠是自己身邊的事,因此總是會在國內銷量動輒超十萬、二十萬輛的光芒之下,忽略了相對較小的出口數據。例如,在剛剛過去的2023年上半年中,比亞迪就以創造歷史記錄的佳績,再次站上了全球新能源汽車銷量冠軍的寶座。
官方數據顯示,比亞迪在2023年1-6月,賣出了125.56萬輛新能源汽車,同比增長95.78%,而在剛剛過去的6月,銷量更是首次突破25萬大關,達到25.3萬輛,同比增長88.79%。發展至今,比亞迪旗下已經形成比亞迪、騰勢、仰望三大品牌鼎立之勢。其中,比亞迪攜王朝網和海洋網兩大產品系列,雄踞30萬元以下市場;騰勢品牌則在30-50萬元中高端市場站穩腳跟;而仰望更以破竹之勢,成為國產品牌開拓百萬元級別豪華市場的先鋒。
在比亞迪宏大的市場規劃中,國內銷量固然占據重要地位,但出口海外的銷量同樣不容忽略。比亞迪的“出海”,始于2021年提出的“乘用車出海”計劃。從那時起,比亞迪的新能源車型陸續進入日、德、巴西、東南亞等國家和地區。到2022年,品牌的累計出口銷量達到5.59萬輛,標志著比亞迪海外市場開始起飛。
進入2023年后,這個發展勢頭再次提速。數據顯示到今年4月份,比亞迪就以5.36萬輛的海外銷量,基本追平了2022年全年數據。到6月底,海外市場銷量更達7.43萬輛,比去年全年總和還多出近3分之1,增勢驚人。
比亞迪海外不僅銷量驚人,其在部分國家已經成為了新能源汽車代表性品牌的口碑,并開始對原有的汽車市場,產生顛覆性的破局效應。比如在以色列、泰國、新加坡、新西蘭等新興市場,比亞迪僅用ATTO3一款車型,就連續奪得從去年下半年到今年上半年期間,純電車型的銷量冠軍。
02
比亞迪海外大幅增長的背后
從增長速度來看,比亞迪2023年海外銷量最保守估計,也要比2022年超出100%以上。顯然,海外市場的增長潛力與國內市場相比,不但毫不遜色,甚至未來還極有可能迅速超越。
比亞迪海外銷量大漲的背后,離不開比亞迪對海外市場的重視。
2022年,比亞迪也壓倒性的優勢獲得全球新能源汽車銷售冠軍。雖然2022年的比亞迪很生猛,但在坐上“真王者”位置之后,接下來如何保持現有態勢,如何保持增長、向哪個方向尋求增量,則是比亞迪必須要面對的問題。
彼時筆者就指出,面對增長壓力,比亞迪將會向以下三個方向尋找新增量:向上推出高端車型,向下推出低端車型(10萬元以下),出海擴大新市場。
向上沖擊高端市場方面,作為一個產銷量已經傲視全球的新能源品牌,比亞迪必然會有向上提升品牌價值的需要。事實上,比亞迪在2023年第一季度已經推出了全新的“仰望”品牌,直接對標奔馳G級、路虎衛士的“硬派”SUV。這個舉措標志著,比亞迪已經將品牌向上升級的目標,定位在了比肩BBA、趕超奔馳路虎的檔次上。
向下,則是比亞迪真正的增量空間。筆者認為,比亞迪將會推出多款10萬以下車型下探低端市場,在銷量、營收最大的中低端市場攻城略地。今年以來,比亞迪已經推出了多款“性價比”車型,并成為市場爆款。
出海方面,海外市場更是成為是比亞迪2023年戰略的重要發力點。
站在行業的視角觀察,比亞迪海外市場的增長其實并非孤例。事實上,近兩年來包括廣汽埃安、上汽集團、奇瑞、長城在內的多家車企,都在大幅提升出口銷量。以今年1-4月為例,我國汽車企業共出口汽車137萬輛,同比增長89.2%;其中,新能源汽車出口34.8萬輛,同比增長1.7倍。強勁的增長之下,中國已經超過日本成為世界第一大汽車出口國。而在這個強勢出口業績的背后,是國內整個新能源汽車產業鏈在起著支撐作用。
從十余年前國家開啟新能源汽車戰略以來,國內產業界已經發展起完整的產業鏈體系。到2023年,我國不但擁有裝機容量穩居全球冠亞軍的動力電池企業,而且在電控、智能化等各方面都涌現出多家實力雄厚的國產企業。這條產業鏈不但支撐了國內車企的出海銷售,甚至也成為全球知名品牌特斯拉在歐美市場強勁表現的直接助力。正是在這個蓬勃產業生態的滋養下,比亞迪成長為一個上能生產電機、電池、電控、半導體芯片,下能完成整車制造,所有技術與硬件幾乎自研自產,因此成本控制力特別強、產品研發能力出類拔萃的全球一流車企。
正如比亞迪掌舵人王傳福所說那樣“既能做電池、又能做電機、又能做電控,目前全球也就是比亞迪”。這種技術優勢以及成本優勢所帶來的競爭優勢,既是中國奪得世界第一出口大國地位的根本原因,也是比亞迪海外未來增長的底氣。
03
比亞迪海外市場將大有所為
在筆者看來,7.43萬海外銷量只是開始,未來比亞迪海外市場將大有所為。
當前,以比亞迪為代表的國產車企要提升海外銷量,關鍵在于解決兩大瓶頸:一是運力不足問題,二是缺乏在海外的本地產能,前者導致“交付難”,后者則導致品牌經常遇到種種貿易壁壘,制約了銷量提升。以今年1至6月情況來看,比亞迪7.43萬輛的銷量其實距離當前的上限還有相當差距,其中重要的制約因素就是運力不足,導致向海外用戶履行交付的時間周期被延長。針對此,比亞迪早已開始行動,2022年,比亞迪已經一次性訂購了訂造了8艘裝載量從7000多輛到近萬輛的汽車滾裝船,總造價接近50億元。一旦這些船投入使用,比亞迪“交付難”的瓶頸將得到大幅緩解。
更重要的是,比亞迪還在積極謀劃產能布局,在海外多地已經開啟了大規模的工廠建設。例如,7月5日比亞迪與巴西巴伊亞州政府共同宣布,雙方將在巴西設立由三座工廠組成的大型生產基地綜合體,總投資額30億雷亞爾(約合人民幣45億元),涵蓋整車、底盤、電池方面制造。在泰國,比亞迪的羅勇府工廠也已于今年3月份正式奠基,預計2024年開始運營,年產能約15萬輛,產品將主要投放泰國本土市場。除此以外,比亞迪還計劃在法國、西班牙,德國等國家推進工廠建設。待這些產能布局完成并投入使用之際,就是比亞迪徹底突破運力和貿易壁壘瓶頸之日,海外銷量也必然迎來一次躍升。
從2021年至今,短短3年內比亞迪已經為國內汽車品牌走出國門打了個樣,就是要用功能更先進、駕乘體驗更好的產品贏得用戶,同時還要積極實現產能和服務體系本地化布局,從而突破各方面的壁壘瓶頸,真正在當地站穩腳跟。從國產汽車產業的整體來看,我們的確需要更多像比亞迪這樣的車企,以實實在在的技術進步和產業布局,來實現國產汽車產業的全球化。
從日本、德國等先進汽車生產國的發展歷史來看,一國要實現產業全球化布局,首先要在自身國內市場上取得相當的規模效應,然后才能在規模優勢的基礎上,逐漸開啟出海之旅。而以比亞迪、奇瑞、上汽、廣汽等為代表的國內車企,目前顯然正走在這條道路上。它們目前在國內市場已經取得了長足進步,讓一度幾乎壟斷國內份額的合資車企感到壓力倍增,進而順勢開始謀劃向海外市場進軍。發展到今天,包括比亞迪在內的幾個頭部車企,已經走完了以車型出口為主的出海“初級階段”,開啟了以海外建廠、海外組建銷售服務網絡為典型特征的出海第二階段。
新能源汽車時代,我們需要更多的比亞迪走向海外,站穩高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