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陳慕
僅一夜之間,我的心判若兩人。他自人山人海中來,原來只為給我一場空歡喜。你來時攜風帶雨,我無處可避;你走時亂了四季,我久病難醫。
我因為這樣一段話,去看了兩遍《人間失格》。
很遺憾,我看了兩個版本的《人間失格》,翻譯上有一點點差異,但是我沒有讀到這段有些煽情的文字。我并不知道為什么會把這段話歸類為太宰治先生所寫。
太宰治的文字太喪了,太壓抑了,跟讀《房思琪的初戀樂園》、張純如的《南京大屠殺》、《拉貝日記》時,是一樣壓抑的心情。太宰治先生39歲跳海自殺,和書中的劇情一樣,不一樣的是他沒有書中描寫的那樣幸運,他沒有被救活。
后來發現,讀書這種事,真是讀著讀著書沒了,讀著讀著人沒了……從2018年一年讀了100本書,2019年讀了72本,到今年,11月已經過半,一年只剩下一個半月,我只讀了三十多本書……更多的是一時興起,而這個一時興起拿拿放放,沒有一直堅持下去。任何不能堅持下去的事情都是看不到任何成效的。
說到讀書的成效。我一直喜歡一句話:“腹有詩書氣自華”,我也一直堅信這一點,只是不知道的是:要讀書多少才能氣自華?我覺得讀書在我身上最大的成效就是性格變得溫和了,急躁減少了。雖然偶爾還是會急躁,還總是會沉不住氣,但是比起之前,算是安靜了不少。
最近讀到林清玄的《清歡》,就在想:這得讀多少書,練多少筆才能寫出這樣的文字來?我是很不愛看散文的,但是林清玄的散文卻是獨一份。第一次接觸林清玄,是在12歲,看過一本薄薄的集子,隱約叫做《林清玄散文集》。當時就覺得這個文字太美了,拿個小本本抄了好多好詞好句。印象最深的還是那句:醉過方知酒濃,愛后方知情重,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也。
不知道我得看多少書才能寫出林先生十分之一的文字呀。
忙碌和早睡是治愈心情的最好辦法。忙碌起來的時候自然就沒有心思再想別的事情??墒窃缢娴氖穷^疼。我總是階段性嗜睡,階段性失眠。嗜睡我還能接受,失眠真的是太痛苦了。后來,所有睡不著的日子我就在看書,看著看著就想睡了,再看就想吐了。
發現,原來讀書還有這功能,特別是那種看不懂的書,如王國維的《人間詞話》,看不了三頁,就想睡了。偶爾也有例外的時候,有天晚上看《納蘭詞》越看越清醒,越看越不想睡,覺得納蘭的詞韻特別美,有些句子寫的格外好,就如同你們聽過的: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
讀著讀著,來了興致,仿著他的詞韻,自己寫起了詞,可最終只能用四個字來形容:才疏學淺。
所以,革命尚未成功,還需繼續讀書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