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一開口就暴露了你的情商:十分鐘讀完《關鍵對話》

【小聾君說】

在面對難以解決、卻又會對生活產生重大影響的“關鍵時刻”,你是否張口結舌不知如何應對?

這本書將教你利用各種溝通技巧,解決生活中難以應對的各種難題,成就無往不利的事業,擁有更快樂的人生。

? ? ? ? ? ? ? 《關鍵時刻》

(本文已獲授權,來自公眾號陶肚學思錄)

圖片發自簡書App

今天要給大家講一本經典的書!這本書一經問世就高居紐約時報、商業周刊,亞馬遜暢銷書排行榜首位!《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作者史蒂芬·柯維出版和再版兩次為這本書作序,對這本書贊不絕口!

如果你想學習溝通,那么強烈建議讀一讀這本書。當然,讀完這篇讀書筆記也能夠讓你了解到這本書的精華部分。

這本書的主題是普通人如何順利完成關鍵對話,第一版出版于2001年,10年后又出了第二版。在這10年中,這個理論幫助了無數人擺脫了溝通的困擾,作者說有200萬讀者,到現在又是6年過去了,我想這個數字應該不會超過1000萬人。

所以,如果你有幸讀到了這本書,并且持續踐行的話,那么你的溝通技能就很有可能排到全球前1%了,想想都覺得激動!讓我們帶著這個期待一起來讀這本書吧!

一、什么是關鍵對話

關鍵對話不是指什么高大上的對話,我們每個人在生活中都會有關鍵對話。

日常生活中,我們與朋友或同事本來談的很開心,不知從什么時候開始,雙方竟然開始爭吵起來,結果不歡而散,兩個人都很受傷,甚至成了仇人,對我們的工作、生活造成了很大的影響。

所以,一不小心,一段普通對話就有可能升級為關鍵對話。關鍵對話就是指能夠深刻影響你生活的那些日常對話。

隨著我們踏入社會,我們驚訝的發現,這些關鍵對話天天在我們身邊發生著!

所以,關鍵對話有三個顯著的特征:

高風險

不同觀點

情緒激烈

而我們應對關鍵對話的對策也是三種:

逃避關鍵對話

敢于面對,但往往處理不當

敢于面對,而且處理得當

大多數人不是逃避就是處理不好,能夠順利處理得當的人鳳毛麟角。

為什么處理關鍵對話這么難呢?

這不能怪我們,這是人類幾百萬年進化造成的影響。關鍵對話發生時,我們的大腦自動作出了相應的反應,當時我們甚至還沒有意識到,這個對話就已經結束了。

我們來看看關鍵對話發生時我們的生理會有哪些變化:

當你在討論一件和你有莫大關系的事件,有人表達了一些和你不同的看法,你氣得連脖子上的汗毛都樹了起來。
你體內的反應更為猛烈,在靠近腎臟上方的位置,有兩個很小的器官開始活躍,向血管里大量釋放腎上腺素——很快,你就像失控的野馬一樣無法馴服了。
這可不是你的錯,你也不想這樣做,但那個可惡的腎上腺在發作,你只能眼睜睜地看著它為所欲為。

好消息是經過十幾年的探索,本書總結出了一套實用的理論,而且經過幾萬人的使用,已經被驗證是切實可行的。作者在第二版的開頭寫到:

研究調查表明,凡是關系牢固的夫妻、穩定的職業、成功的企業或和睦的社區,無一不得益于這樣一種相同的力量,即面對高風險、情緒化和充滿爭議的話題時公開探討的能力。

接下來我們就一起來學習這種神奇的力量!

二、對話之前的準備

有人要問,講話還要準備嗎?是的,必須要準備,你要知道自己這段對話的目的到底是什么。

很多時候我們張口就談,談到最后卻發現不知道你們在討論些什么。“不忘初心,方得始終”,對話也是如此。

問自己下面這四個問題,找到對話的目的:

我希望通過對話實現什么目標?

我希望為對方實現什么目標?

我能為我們之間的人際關系實現什么目標?

為了達成這些目標,我該做些什么?

三、雙維思考

除了“關鍵對話”外,作者又提出了第二個重要概念——“雙路處理”。這是本文的第一個重點。

“雙路處理”,就是指對話中我們既要關注對話內容,也要關注對話的氛圍。對話氛圍的優先級更高,一旦發現氛圍變壞,要立即恢復良好的對話氛圍。

我把這種方法稱之為“雙維思考”,你也可以把它理解為雙輪驅動,四驅當然更有力量!

這是一種思考模式。掌握了它,你就知道為什么那些談話高手總是能夠控制大局——他們控制了更高的維度,也就是對話氛圍。

“雙維思考”是關鍵對話成功關鍵中的關鍵!

1.觀察對話氛圍

大部分人很少從談話氛圍這個維度來反思,事后總是想自己哪句話講錯才導致談崩了。

實際上談話并不是在哪一瞬間崩掉的,而是逐漸發展的一個過程,所以識別關鍵對話的信號是第一步。

當下面這幾類信號出現了,就要注意到對話氛圍可能要出問題了:

生理變化

情緒變化

行為變化

言語暴力

保持沉默

生理變化

如果在對話中,你身上開始莫名地出汗,心臟劇烈跳動,你的胃部感覺很不舒服,大腦缺血,呼吸困難等等,那就表示身體開始進入防御狀態了,大腦會將血從大腦抽向四肢,準備進入戰斗狀態(進化造成的自然反應),這時你就要小心了。

生理反應因人而異,每個人都略有不同。所以,要關注自己獨特的生理變化信號,從而正確識別這個關鍵對話時刻的到來。

情緒變化

在對話中,如果感覺到自己或者對方說話明顯帶著情緒,表現的特別激動,那就表示危機鄰近了。

如果雙方都開始表現出激烈的情緒,對話已經相當危險了,一定要注意捕捉情緒變化的信號。

行為變化

可以從對方嗓門的變化、手部動作的大小等動作上捕捉這些信號。

他突然提高了嗓門,就表示他已經在表達自己的不滿,開始反擊你一些觀點了。

他還可能加大手部的動作,采用非常夸張的舉動,這是他的自然反應,說話已經不能表達他的愿望,他已經有動手打人的欲望了。這是非常危險的信號。

保持沉默

當一個人覺得失去安全感時,他會關閉對話的大門,不想和你談了。有時候他沒有不說話,而是講究策略的“沉默”。

他會對問題輕描淡寫或有選擇性地表達觀點,掩飾自己,說出來的話經常是冷嘲熱諷、假意逢迎。

比如:“呃……我覺得你的想法很棒,真的。只是我擔心你的想法太超前了,人們接收不了。”(真正含義:你的想法太瘋狂了,不會有人接受的!)

“是啊,這個辦法太好了。為顧客打折,誰會為買省六分錢而穿過大半個城,虧你想得出來!”(真正含義:這真是白癡主意!)

他會完全避開敏感話題的行為,雖然表面上在對話,但總是避重就輕,言不由衷,從不涉及真正重要的問題。

有時他會想辦法徹底退出對話。“抱歉,我得接個電話。”“這個小事我們回來再談,我開會來不及了。”(轉身而去)

言語暴力

當我們感覺不安全的時候就會有暴力傾向,這就像膝跳反射一樣,是自然而然發生的。

我們會通過控制、貼標簽和攻擊等各種方式強制對方接受我們的觀點。

用絕對化的表達方式來控制對方的觀點。比如,“世界上沒有人不承認這是最好的東西”、“大家都是這么想的”……

而實際上,這只是你個人的看法而已,并沒有證據,你是為了增加自己的說服力隨口亂說的而已。

我們還會以肯定的語氣給對方強加一種特征,也就是“貼標簽”。

“你從來不考慮我的感受”、“你就是這么一個人!”、“你從來都是一根筋,怎么不動動大腦想一想呢?”

這都不是事實,說出來的話只會讓對方更加生氣。如果一個人這么講話,那么他的大腦已經開始發燒了。

更有甚者,直接貶低和威脅對方,也就是直接發動“攻擊”。

“你簡直就是胡說八道!”、“你再說一句試試!”、“閉上你的臭嘴!”……

如果對話發展到這里,那么對方已經完全喪失了安全感,再不想辦法恢復對方的安全感,馬上就要談崩了。

2.恢復對方安全感的方法

有三種方法能夠恢復對方的安全感:

1)道歉

如果自己說錯了話、觀點有誤,或者說了不尊重對方的話,要馬上道歉,犧牲一點自尊心,換回對方的安全感。這一點非常重要。

道歉一定要真誠,要想想自己對話的真正目的,放棄戰勝對方的想法。

通過道歉,讓對方感受到你的誠意,恢復他的安全感。

2)對比說明消除誤會

雖然你的話并沒有惡意,但對方仍會覺得你的目的是要傷害他們,或是強迫他們接受你的觀點。在這種情況下,道歉顯然是無法解決問題的。

你應當暫停爭執,利用對比法重建安全感。對比法包括兩個部分:

一是說出對方對你的誤解(否定);

二是表達你的真實目的,并確認你的尊重(肯定)。

通過對比的目的,是讓對方意識到他們可能理解錯了,你們還是可以繼續討論的。

對比法的經典句式是這樣的:

我不希望……,而是希望……

比如上級安撫狂怒的下級:

(否定部分)“我不希望你認為我不重視你的工作。”

(肯定部分)“正相反,我認為你的工作表現非常突出,我希望通過努力,我們可以做的更好。”

3)創建共同目的

共同目的四步創建法:

第一步,表達愿意積極達成共同目的的愿望

第二步,努力找到對方觀點之后的真實目的

第三步,一起探索共同目的

第四步,共同尋找新的可能性(共享觀點庫)

先要表達自己愿意和對方討論下去,而且要努力去思考對方那么說話到底有什么真實的目的,這樣你們才可能談到一塊去。

第三步是找到共同目的,這是問題的核心。方法是將雙方的觀點放到一個更大的共同目的中,將這個真實目的表達出來。

3.恢復自己的安全感

如果對方激怒了你,怎樣讓自己冷靜下來呢?

除了用心理暗示的方法,不斷告訴自己冷靜。還有一個更為本質的方法——“對話回路”法。

這是作者在本書中提出的第三個重要概念,也是一個重點,這是將對話的整個過程變成慢動作來解析。

我們在對話實際上有一個隱藏的回路,理解了這個回路,你就會知道自己和對方為什么會突然有了情緒,會了解關鍵對話是怎樣一步一步變成了巨大的陷阱。

先從最右側,也就是“采取行動”開始,向前回溯。

在講之前,你可以回想一下你上次吵架的經過,看看是不是這么回事(后面有一個我自己的例子)。

我們之所以會說出帶情緒性的話,都源于我們的感受;我們沒有了安全感,我們就會采取行動恢復安全感。

而我們為什么會有這些感受呢?源于我們的判斷。

理性的判斷可以保持對話一直繼續下去,而不理性的判斷——也就是臆斷——讓我們誤解對方的話,從而產生被攻擊、不被重視等不安全的感受。

而所有這些判斷/臆斷,都是因為我們的所見所聞,它們越是與我們息息相關,我們越容易產生臆斷。

前一段時間,我就經歷了這樣一個對話:

我單位其他部門的同事給我打電話,在討論責任時,他說了這樣一句話:“這個問題就是你們部門負責的”。

因為我覺得這個問題是兩個部門合作的事情,雙方都有責任,不能單方面把問題推到我們身上。

于是,我馬上開始臆測:他這是在推脫責任!居心不良!想陷我們于被動!

有了這個判斷后,我的感覺就特別不舒服,也就有了極強的不安全感。

緊接著,我就發作了。我很大的聲音說“你簡直太不負責任了!那個問題是我們兩個部門的責任!”

應該說,我說的并沒有錯。如果我用正常的語調說出來,對方也會和我討論。然而,因為我的語調忽然高起來,他也受到了刺激,馬上也激動起來,于是,結果就不說了。非常沉痛!……

看似一問一答,實際上對話回路已經走了8個流程。后來反思起來,這個關鍵對話就壞在我非常錯誤的臆斷上。

回到我們的問題,怎樣恢復我們的安全感呢?

方法很簡單,問題出在哪里,就回到哪里,通過回溯的方法,去找到自己在哪個環節發生了問題。

可以依次問自己四個問題:

我是否表現出了沉默或者暴力傾向

是什么情緒導致了我的行為

什么想法導致了我的情緒

我的想法有什么依據?

這個回溯的過程需要較長時間的思考過程,所以通常無法在對話的同時進行,而且你已經處在不安全的情況下,理性思考很難。

但在對話中,為了迅速平復自己的情緒,下面這幾個問題還是有時間去思考的,那就是:

你有沒有故意忽略自己在這個問題中的責任?

對方做為一個理智而正常的人,他為什么會那樣做?

重溫自己的目標四問

事后進行復盤分析非常重要。你非常有必要拿一個本子或者建一個文檔,專門記錄自己因為哪些而話題發火,對哪些表述非常敏感。

經過多次記錄和反思之后,對方再說出這些話來,你馬上就能意識到自己可能會犯傻了,于是經過訓練就能夠克服掉自己的問題。

4.好好說話

安全感的問題解決了之后,我們應該怎樣說話呢?下面從表達自己的觀點和傾聽對方觀點兩個方面來講:

表達觀點的五步法

講事實經過

說出你的想法

征詢對方觀點

作出試探性表述

鼓勵做出嘗試

前面三個關于內容,后面兩個關于方式。

講對話內容

表達觀點時要根據對話回路的正常順序來表述。事實是最沒有爭議,最不會令人反感的內容。如果你想要讓對方理解你,按你的思路去考慮問題,就必須要以事實為基礎展開對話。

如果你不確定哪些是事實,哪些是你的主觀想法,就要在對話之前仔細思考一下,正確區分事實和結論。搜集事實是啟動關鍵對話必需的準備工作。

有了事實基礎,就可以說出你的想法了。說出想法時要表現的自信一點,讓人覺得可信;必要時可以使用對比法,讓對方有安全感。

說完自己的看法后,要真心詢問對方的觀點,鼓勵對方自由發表自己的觀點,對方有了安全感,才可能獲得一致的討論結果。

對話方式

在表達自己的觀點時不要說的太死,要用試探性的表述方法,比如“我個人覺得……”,“對這個問題,我的觀點是……”

這是因為我們覺得掌握了事實,但實際上對事實的掌握可能只是某一個側面。下面這幅漫畫很好的說明了這個問題。

圖片發自簡書App

這幅圖中,到底誰是正確的呢?所以永遠不要把話說的太絕對。

要鼓勵對方說出真實想法。在說話時就要表明一種態度:無論對方的看法和自己的有多不同,你都愿意洗耳恭聽。

如果對方不愿意開口,你可以鼓勵對方說出來,比如“你和我的看法有什么不同嗎?”“你對我的看法還有補充嗎?”“我想聽聽其他人的看法。”

傾聽的方法

作者講了四種方法,這些方法不是我們通常意義上的傾聽,更是一種主動的傾聽方法,也就是讓對方主動表達他的觀點。

詢問觀點

確認感受

重新描述

主動引導

要主要詢問對方對這個事情的看法。“對這個問題,你有什么意見?”

如果對方不愿意說,可以把他的感受說出來,就像一面鏡子一樣,讓他看到自己的表現。

比如,當對方說:“沒事,我很好。”但實際上說話人的表情和語氣表明他其實在生氣,因為他在皺眉頭、焦慮地四處張望,腳不耐煩地踢來踢去。

你可以說:“真的嗎?從你說話的方式來看,好像感覺并不好。”

這樣確認他的感受,讓他意識到,你真的在傾聽,而且愿意交流,愿意聽他講出真實的話。

重新描述,就是用自己的理解把對方的話說一遍,確保沒有理解錯誤。比如可以說“你看我這樣的理解對不對?……”,“你是不是這個意思……”

主動引導,就是對方確實不想說,你可以自己先引導著把他的話說出來。“你是不是這樣想的,……”,“我理解你的擔憂,你怕……”

當他聽到你把他的想法說出來,他會不由自主的把它的疑惑都倒出來。

最后,在回應對方觀點的時候也有三種方法:

贊同

補充

比較

如果贊同,你馬上要說出來;沒有說全的,你可以做一些補充;但如果不同意,一定不要強硬的反對對方的觀點,“我不同意你的觀點”,這馬上會引起對方的反感。

可以采用比較法把這個不同意說出來,“我們的觀點有些不同,我們討論一下把。”

然后,采用綜合陳述法來說明自己的觀點,即先說你觀察到的事實,試探性地提出看法,然后鼓勵對方提出意見,讓他將它的觀點和你的看法進行比較。

總之,你的目的是和對方一起尋找和發現觀點中的不同之處,并通過共同目的法解決這個沖突。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 在對話過程中,有沒有一種方法既能夠解決問題,又不會傷害或冒犯對方? 在對話過程中,有沒有一種方法既能夠指出鄰居...
    絢兒閱讀 2,372評論 2 5
  • 早上起來,沿著屋外的小徑,走到了海邊。雙腳接觸到海水的瞬間,是舒服的、安靜的、美妙的。 大自然的凡事凡物,神都有很...
    高橋先生閱讀 345評論 0 0
  • 彭蕾掌管阿里巴巴人力資源部十余年之久,卻鮮有她在HR管理方面的深度文章。唯獨能找到的,是她2010年底的一次演...
    時代周刊忱閱讀 250評論 0 0
  • 今天想給大家分享一個最近覺得很有趣,而對我又非常有意義的感悟。 從楠楠出生以來,我就一直辭職在家帶寶寶。這一年多來...
    楠田閱讀 404評論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