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東雨夏晨
1.
我坐在副駕駛座上,看著車窗外的景物兀自發呆,老師握著方向盤歪過頭看了一眼坐在一旁默不作聲的我,半晌,她忽然凝視前方,跟我講了以前從未聽她講過的、很長的一段話:
小夏,你知道嗎?人在老師這個年齡段最害怕什么?
我愣了愣,想不到老師問這話的緣由。
那一刻,問題答案在我腦海里第一浮現出的就是衰老,女人不是最怕變丑嗎?老了就會變丑,誰都會害怕的。
在我還沒來得及組織語言回答的時候,老師莞爾笑了,繼而說道,老師在三十多歲這個年齡段里,其實最害怕的是自己生病,怕照顧不周這一大家子人,現在我的孩子還小,這邊上也有老,自己身體垮了可真的沒有辦法想象。
老師想說的是,以前我也折騰過自己,像你這么大不吃早飯也是常事,你們大學生是不是都這樣?再餓出一個胃病,別說你們了,那時候的我也這樣。可是,你一定要把身體養好,以后你會知道有多重要,怕是你還體會不到……
腦海里殘碎的一粒粒碎片被重新拼湊,影像忽隱忽現,老師說的話,如催化劑讓兩只銹跡斑駁的齒輪相互緊靠。
我不敢說話,蹙起眉低下了頭,也不敢去看向老師的方位,怕被看穿那一層隱藏的擔憂。
老師猜不到,我已經能感同身受了。
2.
去年九月,聽家里人說,嬸嬸不太舒服,后來去醫院查看,診斷出竟是乳腺癌復發,奔遍了市里醫院,做透析、做化療。
姐姐和大伯拼命在外籌錢,通過各種渠道,微信輕松籌、親人好友借款、鄰里鄉親的幫助,可這些對于每一個療程的化療和每一劑高昂的進口藥物來說,都只是杯水車薪。
十月份放假的那段時間,爸爸電話打來讓我回去看看,說和嬸嬸說說在學校里的趣事,談談心疏解心情,嬸嬸要是心情好了,自然對身體康復有很大幫助。
回去那天,我去看了嬸嬸,她躺在床上,看著我來了,一如既往的對我微笑,問我什么時候到的,吃飯了嗎?表面上看起來很精神的樣子。可我知道她正熬著渾身的疼痛與我對話。我溫柔小心的回,在路上吃過了,別擔心。
這些年嬸嬸剛長長的疏密頭發,經過再次化療,又開始不斷脫落。嬸嬸澀笑著說,這頭發怕是再長不了這樣長了,我說,一定不會的,肯定不會的。她的面色晦暗,臉蛋四周有些發紫,顯得腫脹,躺著也不是十分利索,嬸嬸說不敢動,怕疼。我讓嬸嬸別再說話,想說出口的好多話變成了一句好好休息。
我不知道應該怎么辦,局蹙的找了個借口離開,在門口和大伯說話的姐姐見我出來,寒暄了幾句便不愿再多說什么。
我看著他們,也不敢開口對他們說安慰的話,生怕說錯一句。大伯這些年在外打工很少回來,他的鬢發在這些年歲月的洗禮下凸顯斑白,是我從未看到過的模樣,姐姐抱著一歲的兒子在喂奶,眼眶紅紅的。
我沉默的選擇離開。
3.
這是我第一次,是二十年來第一次,第一次切身體會到生命的脆弱,在最親的人身上,第一次正視生命的死亡。
也許是膽小在作祟,這些年我一直逃避,逃避疾病,逃避受傷,逃避死亡,只有每當活生生的例子在我身邊發生時,我才會緊繃住心里的那根弦,心驚肉跳一下。
其實,我從未想過,說一句“我懂”有多難。
無數個夜深人靜的夜晚,我都能聽到自己心跳的聲音,撲通撲通—撲通—我會告訴自己,活著真好。所以,人為什么又會死亡?怎么會死亡。
4.
20歲以前,我聽過身邊親人對我說過最多的話是好好學習。20歲以后,我聽過最多的話是爸媽整天在耳邊的叨叨,注意身體啊,要多休息,別累著。
我一直都不能明白大人的口吻為什么變得這樣的快,相比于學習和身體以及其他,哪一個更重要?
記得弟弟出生那年,我問過整天在外奔波的父親一句話,爸爸,你說對你來講是工作重要還是健康重要啊?
我一直篤定父親回我的肯定是健康,因為那時的老師和我們講過,人沒有健康,就不能好好工作,沒有健康,人什么事都做不了。這句話在理。
可父親看了我一眼,語重心長的說了一句我怎么也沒有想到的話,他說,對他來說,工作最重要,你想爸爸要是沒有工作了,你們就吃不上飯,弟弟就沒有奶粉的錢,你媽媽現在坐月子,不能干活,所以,爸爸還是想多賺點錢。
我急忙問,那健康呢?為了工作,爸爸健康就不要了嗎?
爸爸緘默不語,我也記不得他到底之后對我說了什么。
經歷了這么多,倘使現在的我再問父親,我內心深處篤定他一定會給我另一個答案。
我能理解十歲那年,父親對我說的那句,工作比健康重要,因為年代不一樣,那時的他也許在想自己還年輕,肯定不會讓自己生病。
更多的是,那個時候,他一定有自己的顧慮,那個顧慮是我給的,一家人給的。
5.
前年除夕夜,父親帶著我和弟弟去城隍廟里上香許愿。
他說,他一生渴求不再多了,只愿一家人平平安安,健健康康。
跨越二十歲的那一刻,我虔誠叩拜,閉眼默念:愿父親的愿望能夠實現,一家人平平安安,健健康康。
生命有太多變數,下一刻會發生什么誰都不能預料。這些年的種種經歷足夠讓一個青澀懵懂的小姑娘成長起來,體會喜怒哀樂賦予生命的色彩。
有太多喜樂,也會有太多哀傷。
20歲以后,愿你能做一個陽光明媚愛笑的女孩,照顧好自己,別讓家人擔憂。
20歲以后,愿你成長得再快一點,去保護想要保護的人,再去愛想愛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