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即將結束,本來計劃好的遠行,卻因種種原因沒有去成,最后只去了附近的水庫。
出發的時候,是初秋的陰天,沒有風。抵達的下午,天繼續陰著,卻沒有雨。
如果出發是一場苦澀的跋涉,那么,我們要學會在苦中作樂。
在旅館住下后,研究了一番路線,我和朋友G便慕名去了太極島。
風景的確一般,或許是季節不對。下船之后,我們決定步行回城,我們從旅人搖身一變成了探險者。
當時天已變晴,初秋的陽光依然不溫柔。許是為了節約土地,腳下的路寬窄只有三米左右,中間是斷斷續續的黃線,路的兩旁是黃土高原上少有的魚塘,有白色翅膀的水鳥從水面掠過。
兜兜轉轉的路很長,路邊除了魚塘,還有成片的蘆葦,像極了玉米,卻比玉米桿細。我指著細細高高的蘆葦,嘻笑著對G說:“你看,人家不僅比你瘦,還比你高呢!”
G淡定地反駁:“你不也一樣。”
走過星羅棋布的魚塘,在分岔路口,我們像是兩只迷途的鹿,竟選擇了一條看起來已經廢棄的路繼續往前走。然而,后面的經歷告訴我們,這次冒險的決定卻是值得的。
路確實是廢棄的,因為有高高的土丘橫在路上,應該是雨天滑坡形成的。在這條路上行走時,左手黃河,右手峭壁,很是兇險,這里的黃河水并不混濁,是碧綠色,匆忙地向前流淌著。右邊的峭壁平整似刀削,有小股的水從黃土峭壁流下,黃土的顏色印在里面,仿佛流淌的黃金。峭壁高處的土塊似乎隨時都會掉落下來,我們不得不加快速度。
踏著舊腳印從厚厚的綿軟土堆經過時,感覺像是踩到了冬天的積雪。
之后遇見了兩個小男孩,他們也是來這邊“探險”的,他們很熱情地指給我們回城余下的路,對當時迷路的我們來說,真是雪中送炭。
再想到之前給我們建議和叮嚀的出租車師傅,不由得想起一句歌詞:人間盛開著善良。
第二天,是六個小時的水庫之旅。
“我還是不羞恥地覺得城鎮內的人臉比神廟更引人”,三毛在《萬水千山走遍》里這樣說。我也覺得,有時候,人比風景更動人。
坐船在水庫上去往石窟的漂流之旅中,有個微微發胖的中年大叔,和我們一同坐在船尾敞篷的位置,他戴著圓圓的老式墨鏡,一上船便滿臉歡快的笑容。他搬了一把椅子坐在我們旁邊,摘下眼鏡,舉起掛在脖子里的相機,笑呵呵地對身邊一臉冰涼的阿姨說:嘿,笑一個,出來玩不就是為了高興嘛!
之后,他在船上船下不停地跑,去看不同角度的風景,就像孩子一樣歡暢,他的快樂也感染了不少人。
有些人雖然看起來普普通通,卻擁有有趣的靈魂。
我們總說,身體和靈魂,總要有一個在路上,然而,假如沒有有趣的靈魂,單單是身體在路上,也不過是行尸走肉的游走。
只是因為你周圍有趣的靈魂太少,所以你的生活總如一潭死水般寂靜,寂寞卻并不美好。
在這個流行“說走就走的旅行”的年月里,外出旅行已經變得非常普遍,人們已經習慣用“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來安慰自己的不安。
旅行的意義在于收集美好,增加見聞,走過的地方多了,見的人和事多了,之前那些在我們印象里抽象的概念便會變得具體而生動起來。
旅行是消滅躁動和不安最好的方法,浪漫而且實用。電影《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中,派的那次刻骨銘心的漂流,讓他徹底理解了人生的意義在于信仰,而不是真相。漂流以后的派已經是個成熟穩重的生活哲人。
如果有一天,你不再向往遠行,不再向往阿爾卑斯山的雪,富士山下爛漫的櫻花,不再向往布達拉和蒼山洱海,呼倫貝爾和撒哈拉……或許,那時的你已不再年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