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一次回到學校,回到北京,公交車駛過喧囂,帶著大包小包,走進校門,走在熟悉的路上,一切還是那么自然。只是四年半的時光彈指一揮間,我雖回來,可我終究只是個過客。
上學時大家一起罵“這根本就不是大學,這就是個技?!?,因為關于考試你能想到的奇葩事情在這里都可以發生:監考老師找不到學生;學生到了考場沒看到監考老師;老師學生都到了,然而缺了考試的卷子。離開之后卻很多次期待著能回來參加個培訓,或是出個差,盼了好久終于成就此行。
工作四年,時光在我身上正發生著變化,變化的不僅是滄桑了的容顏,還有豐富了的經驗,當然還有越積越多的疑惑。
這次培訓,回來的都是我的同行,也是師兄弟;授課的多是上學時的那些老師。同行切磋,會是很好的交流機會;而師者,定會傳道受業解惑;而在這個過程中建立起的深厚友誼,會成為今后工作的潤滑劑,我們都有了尋求場外支援的資源。我想每個人,包括老師,也都是這么想的,畢竟交流使人進步,尤其是有效的交流。
實踐與理論相結合才會發揮最大的效能,再不接受系統培訓,我們就空有一身功夫,卻無一絲內力;這次培訓就是重新增長內力,我相信會有提升,我想這也是比次培訓的目的所在。學生時代,接觸的多為理論,聽的云里霧里;參加工作,為了盡快勝任,我們苦練外功,理論卻漸漸生疏;現在外功提升已進入瓶頸期,我們亟待解決的就是理論難以支撐更高級實踐的問題。
沐浴在北京和煦的陽光下,云白天藍沒有霾,心情也亮堂了起來,很難想象兩天前我還在數千里外蒼茫渾黃的大西北。可我終究是要回去那里的,那里雖然土地厚重,植被荒涼,但那是我奮斗的地方,那是我們的主場。對于北京,我只是個過客,就像四年多以前的畢業,瓢潑大雨中我匆匆離開;就像最近一場大火所導致的很多外地人因為沒房可租住的倉促逃離。不同的是,這里有他們的青春,有他們的夢想,而這里有過我的迷茫,有我的無助恐慌,結果都是倉皇而逃。
四年之后,我很淡然,因為我知道我會收獲很多,而我卻追求的卻很少。六周的時間,不長不短,這個冬天注定會汲取能量,只為來年春天更兇猛的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