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01釣愚-1
市場均衡和欺騙均衡,任何經濟體都存在欺騙均衡,在這一均衡機智的影響下,所有能獲得超額利潤的欺騙機會都不會被放過。
三個例子:
柯曼父子的肉桂卷:大多數人很難意識到高熱量入歐桂娟對健康的威脅,這種危險即是市場均衡的結果。即使柯曼父子不開Cinnabon,市場中也會有其他人售賣類似的食品。市場中總會有人來發現并利用我們的弱點。
健身俱樂部:一組數據展示,當顧客第一次加入健身俱樂部,往往會高估自己執行健身計劃的能力而支付過多的健身費用。調查數據中80%的顧客實際上如果選擇按次計費會更劃算。在欺騙均衡中,一定可能看到有上架提供這樣的選擇,否則就是讓機會白白溜走。
不良嗜好——僧帽猴實驗:猴子有兩種經濟學意義上的口味:第一是理想請款下,僧帽猴處于自身考慮的最佳選擇;第二種是糖漿水果卷,實際上的最終選擇。由此類比人類的兩種選擇:第一種口味是真正對我們有利的偏好,第二種口味實際上是我們的不良嗜好。
3302釣愚-2
經典市場理論在發現最優性結構(包括外部性)后實際上還忽略了一個重要因素:在完全自由的市場經濟中,人們不僅可以自由選擇,還可以自由的設局欺騙交易對象。
在亞當斯密的世界里,這樣的均衡依然是最優的。只是這樣的最優是基于我們隊把不良嗜好最大程度的滿足,而不是真正有利口味的滿足。此時的均衡依然會對決策者帶來麻煩。
盡管只是對主流經濟學的假設做出一點小修正(通過區分對我們真正有利的偏好與不良嗜好),但是這種修正包含了重要的緊急學含義:讓人們去“自由選擇”會產生很糟糕的經濟后果,這是米爾頓福利德曼與羅斯福利德曼所認為的最佳公共政策。
均衡欺騙的兩種方式:利用人性的弱點,利用具有誤導性甚至錯誤的信息。
3303釣愚-3
未付的賬單與金融崩潰
蘇茜認為,人們對待金錢和消費的態度是情緒化的而且教科書里那樣理想化。人們在做消費決策的時候甚至會欺騙自己。在金錢上的情緒化行為和認知偏差會導致過度消費。大多數人認為,只要我們的收入是原來的5倍或更高,所遇到的財務困難就會迎刃而解。
凱恩斯1930年題冊100年后2030年人們的生活標準會比當時高出8倍多,預測非常接近實際值。但另一方面的預測是錯誤的,凱恩斯認為100年后的人們不會為如何支付賬單而發愁,而是會認為不知道如何打發過多的閑暇時光而發愁。并且人們會把很大一部分收入用于儲蓄,從而使得他們可以預付賬單而非拖欠賬單。
一個觀點
自由市場經濟不僅會帶來我們真正需要的東西,也會帶來那些迎合人性弱點的東西。收入在100年內大幅增長,但自由市場給我們創造了更多的“需求”,以及更多滿足這些需求的方式,人們難以抵擋誘惑,所以錢永遠都不夠花。
預測實際上是現代社會消費主義盛行的必然結果。我們的分析國語物質主義,是考慮到了人性的“陰暗面”。但是在我們看來,問題的關鍵在于市場均衡。在自由市場均衡中,只要任性有弱點,市場就會利用這些弱點,GDP再增長5倍,同樣的問題依舊會出現。
3304釣愚-4
信譽透支與金融危機
作者在這里介紹了欺騙行為在金融危機中的作用,并認為欺騙行為的存在是導致秩序性金融危機爆發的罪魁禍首。信譽透支損害了很多金融機構的信譽,尤其破壞了固定收益證券評級系統。
e.g.如果我出售的牛油果以質優味美主城,我就有了欺騙你的機會。我可以買個你劣等的牛油果,但是按照有燈牛油果的價格要價,從而透支自己的信譽,利用新人欺騙了你。
資產抵押證券出現的信譽透支情況正是我們預料到的欺騙均衡。在均衡情況下,優等牛油果的生產者將無法贏得競爭。他將不得不按照虛假評級的劣等牛油果的價格出售自己的優等牛油果。如果生產優等牛油果的成本比劣等牛油果的成本高,優等牛油果的生產者就將開發果園的其他用途,以帶來更多利潤。優等牛油果生產者的果園可能被劣等牛油果生產者收購,或者干脆就破產了。
經濟學家卡爾夏皮羅在1982年描述了欺騙均衡,并且提出了欺騙均衡使得劣等品生產者在自由競爭市場里普遍存在的觀點。比如金融危機前,劣質的金融產品被大量出售。
(作者在此的7個問題。)
①為什么投資銀行在20世紀中期成效的正確評級證券是令人信任的?
②為什么信用評級機構在當時對牛油果的評級是正確的?
③投資銀行的動機是怎么改變的以至于信譽不再是它們業務的根基?
④改變后的動機是如何傳遞到信用評級機并使它們進行虛假評級的?
⑤為什么信譽透支能獲利?
⑥為什么垃圾債(劣等牛油果)的賣家會輕易上當?
⑦為什么金融系統在發現垃圾債的是時候會變得如此脆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