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年前,我接待一位學識淵博的領導參觀省博,向他介紹曾侯乙墓出土的玉器的時候,他指著展示柜里面的獸面紋玉琮問我:“玉琮和這些璜、琥、玦都有什么不同?”我一時啞然,支支吾吾答不上來,學東西不求甚解,一下子被行家戳穿,當時覺得特別難堪。今天我就來梳理一下古代玉器的相關知識點,純屬個人愛好,不喜請移步。但如果耐住性子看看,或許以后在參觀博物館的時候能看出點新門道。也請行家朋友們批評指正。
首先,中國玉器的歷史至少有七千多年,從生產工具和簡單佩飾演變發展到幾乎涉及人們生活各個方面。
從用途來講,大致可以分成五大類:
1、玉制工具 ;
2、禮儀玉器(禮樂器和儀仗器); 3、佩飾玉器(飾玉); 4、喪葬玉器(葬玉); 5、實用和玩賞玉器。
在幾千年的歷史進程中,某種玉器的用途并非一成不變,如璧,即作為禮玉又作為飾玉,有的先作為某類玉器,后又作它類玉器;玉器的品種和形制也只有少數較為穩定,大多數隨時代變化而演變。如玉制工具早生早滅;牙璋晚生早滅;璧則產生早、使用時間長且不斷演變。
——玉制工具
以玉琢成的生產工具,主要見于新石器時代和青銅時代。隨著鐵器的出現,玉制工具漸漸退出了歷史舞臺,使用了幾千年。
玉制工具主要種類和名稱有:斧、鏟、刀、錛(音:bēn)、斤、鑿、鏃(音:zú)、匕首、刮削器等。
玉制工具與青銅工具在形制上無大差異。
商代晚期的殷墟婦好墓(河南安陽)、三星堆祭祀坑(四川廣漢)、江西新干大墓等處都出土了大量的玉制工具。
——禮儀玉器
禮器的產生根源于奴隸社會統治階級的禮制:等級差別。主要用于祭祀、朝享、交聘、軍旅等活動中。
** 1、六器**
按《周禮·大宗伯》的說法:"以玉作六器,以禮天地四方"。即:
"以蒼璧禮天": 用青色玉璧來祭天--天神;
"以黃琮禮地": 用黃色玉琮來祭地--地祗;
"以青圭禮東方":用青色玉圭來祭東方之神--青龍;
"以赤璋禮南方":用紅色玉璋來祭南方之神--朱雀;
"以白琥禮西方":用白色玉琥來祭西方之神--白琥;
"以玄璜禮北方":用黑色玉璜來祭北方之神--玄武;
即六器為:璧、琮、圭、璋、琥、璜 。
璧:中間有圓孔的圓形板狀體, 邊寬孔小?!稜栄拧罚骸叭獗逗?,謂之璧”。古人認為天是圓的、青色的,故用蒼璧來祭天。產生最早,使用年代最長,從新石器時代到現代都有。
環:也是中間有圓孔的 圓形板狀體,但邊與孔的直徑近等,即“好肉若一,謂之環”。古人用作信物、佩飾。
玉瑗****(音:yuàn):也是中間有圓孔的圓形板狀體,但邊窄孔大,即 “好倍肉,謂之瑗” 。古代用作請召信物,引導君王上階之物。也作佩飾、繩帶的樞紐。
玉琮(音:cóng):外方內圓中空的柱狀玉器圓柱在兩頭突出,稱為射上大下小,有長有短有紋飾。玉琮的歷史從新石器時代晚期到漢初,有3000年歷史, 用作禮器,祭地。
圭(音:guī):****由戈或石斧演化而來,尖首圭由戈演化而來。戈在商代已有,是階級社會的一種禮器,不同爵位的人所執圭的形狀不同,以示等級。圭用作朝拜、祭東方之神。
璋(音:zhāng):在商代已出現。大小可不同,底平頂斜,頂部可平直、可呈弧線狀,一般有眼。分為五種:赤璋、大璋、中璋、邊璋、牙璋。作用:"赤璋禮南方"(禮器);大璋、中璋、邊璋是天子巡守用的;中璋、牙璋是朝廷給駐外軍官傳令的憑信。
琥(音:hǔ):完整虎形玉器, 或立體圓雕,或扁平板狀。常有紋飾,谷紋、雷云紋。琥作禮器或佩飾“以白琥禮西方”。
璜(音:huáng):半璧形或小于半環的弧形,兩端有眼或中間靠上有眼。可為龍首、虎首,常有紋飾。璜是最早出現的佩飾,出土分布遍布全國。周代演變為禮器:"以玄璜禮北方"。
搞清楚了以上六種玉器的特征,下面的各種玉器就基本可以搞定了!
2、六瑞
六種不同尺寸的玉器,作為權力等級的區別。
鎮圭:12寸的圭,孔在中間,王執鎮圭;
桓圭:9 寸的圭,孔在下端,公執桓圭;
信圭:7 寸的圭,孔在下端,侯執信圭;
躬圭:5 寸的圭,孔在下端,伯執躬圭;
谷璧:無規定尺寸的谷紋璧,子執谷璧;
蒲璧:無規定尺寸的蒲紋璧,男執蒲璧。
3、其他禮樂器 1)珽(音:tǐng)、荼(音:tú)、笏(音:hù):依身份地位不同而佩執,多為素面。
2)瑁(音:mào):豎長方形,有洞。天子執,諸侯持圭上朝時,敲一下圭頭部。
3)磬(音:qìng):一種標準形制,如矩尺狀器物。宮廷樂器
4)玦(音:jué):有缺口的環形玉器。用作禮器和佩飾。禮器:①皇帝賜玦于軍官,以示要他決心打勝仗; ② 皇帝賜玦于被流放的臣子,以示不能回來。 "逐臣待命于境,賜環則還,賜玦則絕"。
5)瓏(音:lóng):用玉琢成的龍。秦漢以后,瓏主要作為"禱旱玉"。
4、儀仗器
玉制兵器。 出土的玉制兵器,均沒有使用痕跡,實為儀仗用器。 如:戈、刀、戚、鉞(音:yuè)、牙璋等。
——佩飾玉器(飾玉)
1、項飾
系璧:直徑小于5cm的璧、環、瑗。
佩璜:小型的璜,有1-3個洞。
子辰佩:龍和鼠玉佩。
玉全佩:由珩、牙、沖等組成的組佩。
項鏈:珠形、管形,有墜或無墜。
蟬:分為佩蟬、冠蟬、含蟬。
勒:分圓勒、方勒、扁勒、棗核形勒。
剛卯:雕有8×4個字的長方形玉器。用于避邪。
翁仲:寬衣博袖、雙手合十的人。用于璧邪。
司南佩:亞玲狀。象征吉祥。
2、手飾
手鐲:較璧、瑗"肉"部窄而厚。
搬指:套在拇指或食指上。
3、耳飾
玦: 有缺口的環形玉器,
珥珰(音:ěr dāng):中部內凹的錐柱體。
(龍紋玉玦)
4、頭飾
笄(音:jī):針狀玉器,約10cm長,束發用。
玉梳:玉制梳子。
翎管:帽子上插翎毛之管。
5、劍飾、服飾
——喪葬玉器(葬玉)
從戰國開始,漸漸發展成一套喪葬用玉制度。葬玉專指用于保護尸體的隨葬玉器。古人認為玉可以防止尸體腐爛。
主要品種有:
玉衣:用金絲或銀絲將上千塊小玉片串連而成的衣服。
玉含:放入死者口中的小型玉器,玉含有蟬形,也有魚、珠、方片、貝形等,漢代盛行含蟬。
玉塞:堵住死者九竅的玉器。
玉握:執在死者手中的玉器。有貝、豬等形,漢代用玉豬。
還有玉枕、玉鞋、壓臍、壓眉等。
玉衣包括頭部、上衣、褲筒、手套和鞋幾部分。
漢代的玉衣分等級: 皇帝用金縷玉衣; 諸侯王、列侯、始封貴人、公主用銀縷玉衣; 大貴人用銅縷玉衣。
(金縷玉衣)
——實用和玩賞玉器
1、實用玉器:主要指具有實用價值的玉制器物。最早的玉制器皿出現在商代,如玉簋(音:guǐ)。戰國秦漢時期,常見的玉器皿有:玉角杯、玉卮(音:zhī)、玉羽觴(音:shāng)、玉奩(音:lián)、玉燈等。其形制與同期的陶、銅、漆器相同。唐宋以后,玉器皿品種更多,工藝更精,有玉碗、碟、杯、瓶、酒具等,還有文具,而且出現仿古玉器。
2、玩賞玉器:指用于陳設、觀賞和把玩的玉器。多見于清代。主要品種有玉山子、玉屏風、玉香爐、玉花瓶、玉花插、玉佛、玉觀音、玉獸、玉人、鼻煙壺等。商周時期:無孔小件圓雕玉器可能是玩賞玉器,主要是玉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