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玉文化貫穿整個歷史長河,遠古時期,就有玉器的形成。這一期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歷朝歷代都有哪些玉器。
新石器時代
首先是興隆洼文化玉器。興隆洼文化主要分布于西遼河流域、大凌河流域和燕山南麓等地,距今8200~7200年。興隆洼文化玉器的種類有用具和裝飾品兩大類,玉玦的出土數量最多,選材和加工均比較講究,是興隆洼文化玉器的典型器類之一。興隆洼文化玉器的器形以小型制品為主,器類比較單一。在很大程度上體現出早期玉器的原始特征。
大汶口文化玉器是黃河下游地區的新石器時代文化,距今約6200~4600年。玉器種類有用具類、裝飾品類以及少量的儀仗器類。用具類有錛、斧、鑿、刀等。裝飾品類有錐形器、鐲、小璧、環、牙璧、璜、璜形墜、玦、臂環、珠、管、墜飾、指環、串飾、雙聯璧、三聯璧和人面飾等。儀仗器類有鉞。由璧、管、珠、墜等多個小型玉飾組成的串飾是大汶口文化裝飾品的特點。
石家河文化玉器的玉器種類有斧、錛、鉆、鑿等用具類。人頭飾、人面飾、獸面飾、鏤空獸面飾、鏤空圓牌飾、獸形環、鳳、龍、鷹、鳥、蟬、璧、璜、笄、管、墜等裝飾品類。另外還有禮儀類的牙璋和一些玉石料、殘片以及半成品等。
夏商周時代
夏代玉器多大件禮儀玉,且由兵器轉化而來的禮儀玉器占相當大的數量。商代早期玉器最突出的是形體較大的玉戈,晚期玉佩飾占的比例很大,尤其動物形象異常豐富。
西周玉器可分為四類:一是禮儀儀仗玉器。有璧、琮、圭、璋、戈、戚、鉞、斧、刀、匕、鏟、圭璧、琮璧組合等;二是裝飾藝術品。主要有璜、環、玦、柄形器、管、珠、觽、組佩以及人、人龍合體和牛、鹿、兔、熊、馬、羊、魚、鴿、鷹、蠶、龜、蟬、背、龍、鳳、龍鳳合體、獸面等各種動物形象的佩飾;三是喪葬用器。主要有玉含、玉覆面、玉握等;四是少量人物和動物立體圓雕陳設品以及簋、匜、罍等玉制容器。
春秋戰國時代
春秋、戰國時期玉器按用途可分為禮器、用具、裝飾品和藝術品四類。禮器包括祭祀玉、盟誓用玉和葬玉。春秋戰國時期,璧、圭、璋仍然是主要玉禮器,璜和琥主要用作佩飾。此外環、玦、龍等可作為事神的禮玉。而戈、鉞、戚、斧、矛等只是作為顯示貴族威嚴的儀仗用具。玉制用具包括帶鉤、觽、匕、簪、韘、耳杯、梳、鏡架等。器形不大,都是實用器。裝飾用玉是春秋戰國玉器中最精美、數量最多的部分。品種繁多很有特色。當時盛行各種佩玉,用途也不盡相同。除了項飾、手鐲、耳飾、腿部裝飾,還有佩掛在胸腹部的玉串飾和組玉佩。
漢代玉器
兩漢是目前發現玉器最多的時代。可分為禮儀、喪葬、裝飾、陳設用玉以及玉質容器幾個大類。 兩漢時期禮儀用玉已不像商周時發達,器形少見主要有璧、圭、戈、鉞等。漢代最發達的是喪葬用玉,喪葬用玉還有漆棺鑲玉、璧、握、枕等。玉含由多變的形式向蟬形玉含定式轉變。裝飾用玉在兩漢最為豐富多彩,種類主要有玉璧、環、璜、龍佩、鳳佩、觽、帶鉤、簪、劍飾、韘形佩、舞人佩、組佩、珠、管等。陳設用玉多為各種玉獸,主要有玉熊、豹、馬、豬、鷹、辟邪、仙人奔馬等。玉制器皿主要有玉高足杯、耳杯、角形杯、卮、盒、壺、硯滴等。漢代還出現許多新器形,如剛卯、嚴卯、司南佩等。
唐宋遼金元玉器
隋唐宋遼金元時期的玉器,可分為禮儀、裝飾、陳設用玉、玉質容器、喪葬用玉、佛教用玉、玉質用具和仿古玉等類。隋唐時期開始,玉器品種和藝術風格出現了新的變化逐漸向世俗化發展。發掘出土的璧琮璜圭等玉禮器極少,而多為佩飾、實用器、帶飾和玩賞物。其精品有玉飛天佩、透雕雙鳳佩、胡人紋帶飾、云形杯、騎象人等。
宋代玉器的使用不局限于統治階級,而且逐漸商品化。以禽獸花卉為主題的工藝之器增多,許多玉器既有實用性又有很高的藝術觀賞價值。宋代出土的玉器有臥鹿、璧、盒、鐲、簪、錢、印、環等;傳世玉器主要有佛像、獸耳云紋爐、鹿紋八角杯、花卉鳥紋佩及各種小人等。
元代在中國玉器發展史上是承前啟后的時期,特別設立了專門的機構來管理琢玉業。出現了像“瀆山大玉海”這樣劃時代的作品。出土玉器有貫耳蓋瓶、帶、帶鉤、發簪、筆洗等,傳世玉器有龍鈕押、牧馬鎮、龍紋活環樽等。
遼金玉器作品多表現為自然界的動物,遼代玉器主要出土于內蒙古奈曼旗陳國公主墓中。有工具形玉佩、龍、風、魚等動物形玉佩,還有玉硯、水盂等實用器和玉帶板等契丹禮儀用玉。金代玉器主要出土于北京房山金代石槨墓中,有折枝花飾、折枝花鎖、竹枝飾、雙鶴銜草飾、孔雀形飾等。
明清玉器
明代玉器器形種類豐富,用玉范圍廣泛,由朝廷用玉,帶板、圭、璧、佩;文房用玉,硯、印、筆架、鎮紙、爐頂;日用器皿,碗、杯、壺;服飾與首飾,冠飾、帶鉤、簪、戒指;玩賞用玉,壽星、觀音、羅漢、太白醉酒、鹿、馬、辟邪;仿古玉,觚、爵、卣、劍飾、剛卯與嚴卯等。
清代玉器使用范圍非常廣泛,使用者從皇帝后宮、達官貴族至平民百姓所用玉器從標志皇權的玉璽、祭祀神靈祖先的禮器到使用的器具。乃至服飾和婦女首飾均有。常見的清代玉器主要由朝廷用玉,璽、冊、圭、璧、磬、朝珠、扳指、翎管等;日常生活用玉,碗、盤、碟、杯、盒、唾盂、鼻煙壺、煙嘴、癢撓、笛等;文房用玉,鎮紙、筆筒、筆管、筆架、筆洗、水丞、硯臺、印泥盒等;陳設用玉,山子、插屏、如意、簋、鼎、尊、觚、瓶、花插及圓雕的佛手、荷花、鹿、羅漢等;配飾用玉,香囊、帶鉤、衣扣、扁方、簪、耳環、戒指、手鐲、及各種吉祥圖案的掛墜等。
民國玉器
“新玉”是民國以來所制玉器的總稱,也稱“現代玉”。民國時期,玉的制作多承襲清代風格。同時也是也是古玉造價的高峰期,主要銷售對象是外國人。很少發散新思維開始新創作,包括日常慣用的玉器煙槍嘴也都是承襲清朝。制玉機構也均為民辦小作坊,所制之玉時代特征極不明顯。
近代玉器(民國后)
近代玉器不再用于喪葬,也極少成為日常生活用用玉,更多的作為陳設用玉,山子雕、茶壺、瓶、佛像等;以及配飾用玉,戒指、鐲子、掛墜、玉牌、把件等。尤其在人物、花鳥、花卉、動物創作中更是因料設計,獨辟蹊徑。歷史上只以小件為主,制品單一而近代作品更為豐富;玉器制作時更注重剜臟去綹,近代起注重既去掉臟斑又使其結構造型趨于合理;曾經皮色都是不被保留的,近代的審美標準發生改變,更多的玉器開始保留皮色,進行俏色巧雕,別有韻味。總而言之,近代玉器變得更加有包容性,鏤雕、浮雕等技藝更加登峰造極,創意設計上也開闊許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