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得不說泰國人在教育小孩子方面確實有自己的一套,也有好多地方值得我們國內學習。之前有淀粉誤把運動會當成“兒童節”來問我有關時間的問題。所以,今天我做一個統一的回復:泰國本土小學舉辦的分色運動會是在9月份,兒童節是在每年一月份的第二個星期六。想了解更多分色運動會的內容,想看更多萌學生的照片,就毫不猶豫地點開后面的鏈接吧。萌你一臉可別怪我哦(運動會一;運動會二)
首先,我想跟大家承認一個我自己多年以來的誤解。我一直以為“六一國際兒童節”真的是全世界小朋友都在六月一號那天慶祝屬于自己的節日。然而,too young too simple.全世界都有兒童節不假,但也只有包括中國在內的少數幾個社會主義國家的兒童節是在6月1號,韓國兒童節是在5月5日,而印度兒童節是在11月14日,泰國兒童節則是每年一月份的第二個星期六,歐美就更不一樣了。為了給有像我這樣淀粉普及嘗試,我也就豁出去我這張老臉了。看過之后,就悄悄記起來吧。
其次,雖然還沒到泰國的兒童節,但是我也算是親身體驗過一次泰國本地的兒童節的人,就借著這個話題繼續聊。順便預告一下,等泰國兒童節當天,還會有更多精彩的照片相送,慢慢等待咯。
我不太了解現在的兒童節,因為“我不做兒童好多年”,所以就拿我小時候來做對比,有不妥之處還望國內廣大工作在小學的老師們批評指正。
我小時候,每年六一前老師會幫學生排好多節目,然后六一當天來個大匯演,可能幾校聯合演出,然后讓家長老師在臺下觀賞。那會兒就覺得六一明明是兒童節,應該那些大人們上臺表演給我們看才對呀?不是嗎?這個疑問一直保留到去年,我作為漢語老師親身經歷了泰國學校的兒童節,才發現:我們好像真的有點主次不分了。
泰國兒童節當天,由學校老師組成樂隊上臺為學生表演節目,當然也會有學生代表上臺表演,但老師們還是臺上的主演。然后全校學生扮演印象中“家長老師”的角色在臺下觀賞節目。節目表演會持續一個上午,下午就全校開一個大“Party”:院子里會被分為幾個不同的區域,包括足球射門區,竹圈套瓶子區,益智小玩具區等等,每個區都有至少一個老師負責,帶領學生進行游戲,至于選擇參與什么游戲完全由學生自己決定,可以一個一個游戲接著玩,老師只是“陪玩,陪笑,陪教”的“三陪”角色。值得一提的是,所有游戲以及當天抽獎的獎品全部由學生家長提供,至于買什么買多少,每家都會根據自己的家庭情況做貢獻。而當天我所看到的景象就是幾乎每個家長在早上送學生來的時候都會拿一大包零食之類的作為當天的獎品,而當天結束后,也是幾乎每個學生都會帶自己贏得的禮物高高興興地回家。這才叫“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總結:老是說學生是主人,是主角,真正的主人是什么樣的,看看泰國人是怎么做的,興許我這篇文章還能為國內的小學教育事業做出貢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