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考 研
表弟大三了,姨媽希望他考研,讓他來咨詢我。我笑言不要問我,我恐怕是要唱反調、打壓表弟考研積極性的。
這不是玩笑。早在兩年前在大學教書時,我就屢次在課上建議同學們不要考研,還為此拉了院系考研比例數據的后腿。私下有同學咨詢這類問題,我也大都給出不考研的建議。我的評論風格一向犀利,還好同學們都能夠理解,大都表示認同我的觀點。
事實上,據我估算,全中國 90% 以上的大學生完全沒有考研的必要。
</br>
02 投資與回報
怎么說?
當我們判斷是否做一件事的時候,理性的人會計算投資回報。比如 P2P 產品,年利率如果連銀行都跑不過,還有很大風險,肯定沒有人愿意買。投資是這樣,人生規(guī)劃也亦然。
三年讀研,我們得到的是學歷、能力、經歷以及人脈的提升,這些都沒錯;但更多人忘了,我們在這個過程中投入的是什么?
是三年的時間成本!
這三年時間,足以讓你從一個職場菜鳥成長為小主管,足以讓你從一家普普通通的小公司跳槽到知名企業(yè),足以讓你在行業(yè)/領域內攢到非常多的資源。而這些,是三年讀研很難給你的。
你以為多讀三年書賺到了,其實是損失了整整三年可以快速成長的時間。
我身邊就有這樣的例子。一個學經融的姑娘,本科畢業(yè)本想考四大行,由于考試失利,只上了一家小銀行;心不甘情不愿于是回學校繼續(xù)讀研;研究生畢業(yè)后,終于如愿考上了四大行,卻在新單位見到了當年和自己一同考上小銀行的同學,如今對方已從小銀行跳槽到四大行,成了她的上司。
</br>
03 考研的四種「偽理由」
大部分人想考研,無非因為以下幾種理由:
- 不喜歡自己的專業(yè),想換專業(yè)
在高校呆了多年的我深知,很多時候大學生的喜好判斷是有偏差的。
例如剛畢業(yè)參加實習的學生,無論做什么工作,由于眼高手低,總會有半數以上抱怨工作環(huán)境差、老板嚴格、工作量大,這也是為什么畢業(yè)第一年的跳槽率特別高。
然而在轉向去做其他工作后,他們會開始了解,原來世界上沒有輕輕松松賺錢的活兒,任何工作都有讓人不堪的一面,這時候很多人會去重新定位自己的喜好和接受下限,也許又開始接受最初的工作。
也有調查顯示,6 成以上的學生不喜歡自己的專業(yè),但若換一個專業(yè),情況不一定會更好。
所以,當你覺得自己的專業(yè)讓你提不起興趣,不妨先多嘗試其他類型的工作,也許會對原本討厭的專業(yè)有新的看法。
- 認為本科學校差,想上更好的學校
這類同學我見過的也不在少數,而其中的大多數并不清楚自己的本質需求,只是為了滿足爸媽的期待和自己的「名校夢」而已。但,名校并不等于好工作,特別是名校的研究生學歷含金量更是大減。
你不會僅僅因為上了一個名校的研究生,人生就得到飛躍,是否為了一個形式或心理上的安慰,付出三年的時間成本,建議好好考慮清楚。
- 畢業(yè)后找不到工作,希望通過學歷晉升找到更好的工作
以我的經驗,在中國,普通高校畢業(yè),很少有人真的什么工作都找不到,只是銷售不做、服務行業(yè)不做、小公司不做....眼高手低導致找到的看不上、看上的做不了罷了。
因此「找不到工作」本就是個偽命題。
上文也已經說過,學歷升級自然能給你更高的平臺和更多選擇,但三年工作時間,同樣能幫助你實現職場上質的飛躍。
與其花費三年時間鍍一個不知有沒有用的「金」,不如踏踏實實從一份自己可以做的工作入手,日積月累讓自己一步一個腳印的前行。
- 認為自己本科期間沒有好好學習,希望多讀三年來彌補
事實是,不要指望拖延癥患者眨個眼就變身效率達人,本科期間不努力的人到了研究生也依然不會努力,這是個定律。
</br>
04 補 充
既然上面說到不建議考研的數字高達 90%,還有 10% 的特殊情況則是從我認為可以考慮考研的:
特殊專業(yè)的學生。
比如醫(yī)學、心理學等專業(yè),本科幾年無法完成專業(yè)知識的學習,想要畢業(yè)后找到一份普通的醫(yī)生/心理咨詢師工作,也必須要研究生以上學歷;再如工科及藝術類的部分專業(yè),專業(yè)精細化程度很強,研究生的學習有助于學科水平得到大幅度提升,進入社會能起到直接作用,這類人我是建議考研的。職業(yè)規(guī)劃清晰的學生。
另一類人,一開始就有明確的目標和職業(yè)規(guī)劃,而想做的職業(yè)需要考研——比如想做大學老師,就需要至少碩士(大多是博士)以上學歷。如果經過縝密的思考和嘗試,明確想做這份工作,確實非考研不可,甚至還要做好考博的準備;再比如某些公務員或銀行崗位,也會明確要求學歷。
</br>
05 人生的選擇
而對大部分同學來說,「考研」就像一劑迷幻劑、一個美麗的謊言,為什么要考研、考研能不能達到想去的路徑,他們真的沒想清楚。
但人生就是這樣,在不同的年紀,總有一些我們暫時悟不透、想不明白的事,但仍然有些方法和準則是我們在做選擇時可以考量、參考的。
去問本科畢業(yè)、已經工作好幾年的人,可以得到普遍性的結論。我做過的調查結果是這樣:
沒讀研的人,很少后悔自己沒讀研;而讀過研的人,一半以上后悔當年考研了。
這樣的結論確實有一定代表性,也能比較真實地反映問題:
因為「畢業(yè)后直接工作」是不可逆的——一旦放棄了這個選項,就意味著 22-25 間最寶貴、成長最快的三年的損失;也意味著過了25、研究生畢業(yè),你不再年輕,不再有大把的時間讓你嘗試不同的工作,探索自己喜歡什么、討厭什么,盡情地試錯。
而「讀研」是可逆的——任何時候,就算工作了十幾年想要考研,依然是可行的,而且此時目標更明確,學習完就實踐效果也會更好。
記得在香港念研究生時,整個班上除了陸生(大陸學生)外,全是清一色職場人士,他們大都因為進入職場后遇到提升需求才來念書,而不像大陸學生,學一個研究生只為「鍍金」「豐富簡歷」。
至于很多人認為「畢業(yè)后很難那么專注地去學習」,事實并非如此。身邊不少職場朋友 30、40 才去念書,都很輕松考上了想學的學校和專業(yè),因為:
- 職場生活遠比大學辛苦的多,和工作要求持續(xù)充電相比,考研真的是小兒科;
- 有一定職場經驗會對考研(特別是面試)大有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