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佗是三國時期有名的神醫,他的名字的意思就是“神醫”,這是當時人們對他醫術的認可。陳壽在《華佗傳》中記載了大量的病例,來說明華佗醫術的高超,而他所使用麻沸散麻醉病人,在施行外科手術的事例,是世界上關于麻醉術最早的記載。
此外關于方劑及五禽戲的記載也都是珍貴的資料,華佗作為一個飽讀詩書的儒生,無法接受被人奴役的現實,消極反抗,終于因此送命,這是時代的悲劇。
飽讀詩書,治病救人
華佗字元化,沛國譙縣人,又名華敷,他曾到徐州游學,通曉數部儒家經典。沛國相陳圭舉薦他為孝廉,太尉黃琬也舉薦他做官,他都沒去赴任。
華佗通曉養生之術,當時人都認為他年齡已近百歲而有年輕時的容貌。他又精通開方配藥,在給人治病時,一劑湯藥中的藥材不過幾種,心中熟知各種藥材的配伍比例和分量,配制時不用再稱量。配齊煎好后就直接讓病人服用,再向病人交代一下該注意的事項,病人看完病后,總會很快痊愈。
假若要用灸的辦法治療,他所熏灼的穴位,不過一兩處,每處也就七八壯,病痛也會很快去除。如果要用針的方法治療,他針刺的穴位不過一兩處,下針的時候說:“針刺的感覺將會傳到某某處,如果到了,告訴我”,病人說:“感覺到了”,便應生把針拔出來,病也就好了。
倘若病癥在體內集結成積,針灸、藥物的效力都不能達到,而必須要剖腹割治的,他便給病人飲用他配制的麻沸散,喝下去一會兒,病人就像醉死一樣,毫無知覺,然后切開病人的肚腹,進行治療。病癥如果在腸子里,便切斷腸子清洗,然后縫好肚腹敷上膏藥,病人四五天就會好轉,沒有疼痛的感覺,自己也不會有什么異樣的感覺,一個月左右的時間就完全康復了。
懸壺濟世,救人危難
原甘陵相的夫人妊娠六個月,腹部疼痛,煩躁不安。華佗給她診脈,說:“胎兒已經死了”。又讓人用手摸胎兒的位置,如在左側就是男胎,在右邊就是女胎。這個人說在左邊,于是華佗配制湯藥為她打胎,果然打下一個男胎,腹痛也就好了。
郡吏兒尋、李延二人住在一起,都頭痛發燒,癥狀完全一樣,華佗說:“兒尋應當下瀉去熱,李延應當發汗解表。”有人問他二人的治療方法為什么不一樣?華佗說:“兒尋屬于內實,李延屬于外實,所以治療方法也應該有所區別,隨即給他們分別用藥,第二天早上他們就都能起來了。
東陽人陳叔山兩歲的小兒子得病,腹瀉之前常常啼哭,日漸消瘦。陳書山找華佗來詢問,華佗對陳叔山說:“他母親懷他時,陽氣內閉,乳中虛冷,在胎里得了母親的寒氣,所以他的病癥不能很快去掉。”華佗給他一些四物女宛丸,孩子服用十天后病就好了。
彭城相的夫人夜間上廁所,被毒蟲蟄了手,疼痛難忍,呻吟喊叫。華佗讓人把配制的藥湯溫熱,把手浸泡在湯中,病人立刻就止疼入睡了。只是需要有人在旁邊不斷給她換藥,讓藥湯保持熱度,次日早晨,病人的疼痛就完全消除了。
消極反抗,惹怒曹操
曹操聽說后,把華佗招入京師,華佗常在曹操身邊隨侍。曹操有頭風病,每次發病,都心亂目眩,華佗用針扎刺鬲穴,手到病除。
華佗的絕技,就像上面所列舉的那樣。然而他本是一個士人,卻以給人看病為業,自己心里常常后悔。后來曹操的一個親戚生病,病情很重,讓華佗專門負責診治。華佗說:“這個病幾乎難以治愈,但長期不斷治療,可以延長壽命。”
華佗長時間遠離家鄉,想回去看看,于是說:“剛剛接到家書,正想先回去幾天。”回到家以后,他以妻子生病為托詞,數次請求延期不肯回來,曹操幾次寫信叫他,又命令郡縣發遣他上路。
華佗仰仗自己有才能,厭惡因衣食而被役使,仍不肯上路。曹操大怒派人前去檢查,并下令說,假如華佗的妻子果真有病,就賞賜他衣食,并寬限期限;假如華佗欺詐,就把他抓起來押送京師。結果華佗被抓起來,送到了許都監獄之中,經過刑訊審理,他坦白認罪。
神醫已逝,追悔莫及
荀彧為華佗求情說:“華佗的醫術高明,而且它關系到人的性命,應當寬容赦免他。”曹操說:“不用擔憂,天下還會沒有這樣的鼠輩嗎?”于是將華佗拷問處死,華佗臨死前,拿出一卷書交給獄吏,說這可以救人性命,獄吏害怕犯法,沒有接受,華佗也不勉強,要來火把書燒了。
華佗死后,曹操的頭風病沒有去除,曹操說華佗能夠治好我這個病,但這個小人要留下我的病根,借此抬高自己,就是我不殺他,他最終也不會為我完全去掉病根。等到后來,曹操的愛子倉舒病危,曹操嘆息道:“我悔不該殺了華佗,讓我這個兒子白送了性命。”
五禽戲和漆葉青黏散
廣陵人吳普,彭城人樊阿都跟華佗學醫,吳普依照華佗的方法治病,救活了很多人。華佗對吳普說:“人體需要活動,但不能疲勞過度,人體活動,食物中的營養就能得到消化吸收,血脈通暢,避免得病。這就如同門軸長長轉動,才不會被蛀蝕的道理一樣,所以古代的先人,要做導引運動,像熊一樣伸展身體,像鷹一樣活動脖脛,伸腰引體運動各個關節以求不老。我有一個養生方法,名叫五禽戲,第一節為虎戲,第二節為鹿戲,第三節為熊戲,第四節為猿戲,第五節為鳥戲,能夠祛病,還能使腿腳輕快,可以把它當作導引的運動。身體不適,來做一節五禽戲,全身微微汗出,這時再附上一些粉,就會感到身輕體快,食欲大增。”吳普按照這個方法去做,九十多歲的時候還耳聰目明,牙齒完好堅固。
樊阿擅長針術,一般的醫生都說后背和前胸不能隨意下針,即使下針也不能超過四分,然而樊阿在后背下針深達一兩寸,在前胸的巨闕穴下針達五六寸,而醫治的病人都能痊愈。樊阿向華佗請求一個平時服用而可以養生的藥方,華佗給了他一記漆葉青黏散,配方是漆葉屑一升,青黏十四兩,以這個搭配為比例,長久服用可以去除體內三蟲,有利五臟,身體輕健,頭發不白。樊阿按照華佗的話去做,活了一百多歲,漆葉到處都有,青黏生長在豐縣、沛縣、彭城及朝哥等地。
一個人的歷史,一家之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