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上節我們說到在晚清,
考取秀才基本就相當于我們今天考取985/211了,
難度相當之大!
今天我們再來看看,考取秀才之后能有哪些福利?
2
秀才考中之后就代表有了“功名”在身,
你就不再是農民,是士大夫階層了(雖然是該階層里地位最低的),
在地方上受到一定的尊重,也有各種特權:
特權一:免除徭役!
除了自己還可以免除家里兩個人的“徭役”,
這個實惠相當大:差不多相當于現代工作不用交個人所得稅,
種田不用交地稅,
這都是實打實的好處,
到了新中國,也是我們溫總才替普通老百姓免除的農業稅,
但是如果你在大清朝能考取秀才,
你就相當于現在的肉身翻墻,
自己把自己農業稅給免了,
相當的彪悍,
相當的霸氣。
特權二:見官不跪!
見了地方長官只需拱手叫老師,
不必像普通老百姓那樣跪下來叩頭喊青天大老爺!
別人跪著你站著,別人看著你吃著,這太有范了!
太特權了好不好,多少錢都買不到的好處啊!
特權三:可以臭顯擺!
可以穿長衫,
頭戴“方巾”:很多戲曲雜劇里面戴的腦后有兩根大香腸的那種帽子。
腳上還能穿長靴,
這也是一般老百姓不得穿著的,
你有多少錢也不能穿!
有錢想臭顯擺?!
沒門!
只準我們秀才----讀書人顯擺!
這是多大的特權?!
放到現在,秀才的名頭至少相當于現在的一身H打頭的行頭外加BBA打頭的座駕啊。
特權四:刑不上秀才!
對秀才不能動用刑訊!
確實犯罪了也不能用?
確實犯罪了也不能用!
不受體罰,不挨板子,
如果非得用,
必須要報省的學政批準!
這個特權就更大的沒邊了:
中國有句話叫做“刑訊逼供”,
還有一句話叫做“屈打成招”!
只要對你用刑,說實話作為普通人,其意志力根本就不可能抗得住!
而一旦擁有了秀才的身份,
至少能報確保自己不會被“屈打成招”,
這是多大的好處?!
正因為不能對秀才用刑,
所以罵大街就成為了秀才們的一項特權,
并且是:我可以罵你,你不可以罵我。
因為按照明清時期的法律,
凡是罵人的,要打十下屁股,回罵的同樣是十下。
秀才罵人,不能被判決打屁股,只能改換為“贖刑”,
也就是花錢買“贖”:所費金錢數量也是少得可憐,
不過是七厘五毫銀子,
一錢的銀子都不到,
因為涉案金額太小,
官府一般根本不會受理秀才罵人的案件。
因此秀才可以依仗他們的這個特權公開罵自己看不慣的事情,
所以得到這個“罵遍四方”的名聲。
這個特權對于讀過點書且喜歡嘴炮的人來說,真的是太好了!
特權五:可以越級上訪!
平時可以求見地方官,可以遞紙條:
兩指寬的“治生”帖子----即使見不到地方官,
至少也和長官有個聯系通道。
因為有了這樣的溝通通道,
所以對于當地的事務,
秀才就有了自己的話語權,
這個話語權,就可以折現為現實的利益,白花花的銀子。
并且如果和本地的地方官溝通不出名堂,
還可以寫信“上訪”:
后面湘軍里有一個很出名的將領叫王錱(zhen),
他就是秀才出身,就曾經干過這樣越級上訪的事情,
把縣太爺治理的服服帖帖,
我們到后面寫到他的時候再扒。
特權六:秀才是找工作的敲門磚!
最基本的工作:
當老師,當時叫做“私塾先生”。
這個私塾先生可大可小:
最小的,當個村子里的私塾老師,
例如左宗棠的老爹是干這行的,
洪火秀在創業之前也是干這行的,
這就是傳說中的“三家村塾師”,
發家致富很難,養家糊口可以;
再好一點的,
可以到富戶豪門家里去做個教書先生,
這個職位收入就更加豐厚了,
例如左宗棠后來會試屢試不售,就決定放棄了,
然后到了自己的兒女親家陶澍家去做教書先生。
幾年時間教下來,
自己就掙夠了錢,
跑到郊區買了70畝地,
蓋了房子,過上了“農場主”的生活!
這個收入,放在今天也不算少啊!
再往大一點說,秀才還可以開館授徒:
沒錯,和黃飛鴻/葉問干的差不多,
只不過黃葉他們開館是教武術,
那是下九流,讀書人開館,那是教知識,
“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
比黃飛鴻/葉問不知道高到哪里去了!
黃飛鴻/葉問的同鄉康有為就是干這個的:
康有為當年以秀才的身份,
在廣州開館授徒,
并且搞出了大名堂,搞的名滿天下,收獲不可謂不豐。
他創辦的學堂至今還頗有名望,
你一定聽說過“萬木草堂”!(說明:康是1891年創辦的萬木草堂,當時他確實是秀才身份,他是在1893年才考上舉人的,也就是說他開館授徒2年之后才考上舉人)。
這樣的待遇,你敢說是“小學文憑”能享受的?!
特權七:可以當官!
秀才是怎么當官的呢?
大清朝一朝,有秀才幾十萬人,
為了安撫秀才的情緒給底層讀書人看到一點希望,
朝廷會安排一些選拔考試,
秀才通過這些考試,成績優異的,可以叫做“貢生”,
貢生的名目比較多,包括
歲貢,
恩貢,
副貢,
優貢,
拔貢,
合稱五貢!
恩貢和副貢沒有特殊含義和好處,我們就不說。
歲貢:
凡歲考成績優異的秀才,
可以領取公家發給的伙食費,稱之為“廩生”。
府、州、縣每歲或數歲得選拔廩生一兩人,
保送到京師,入國子監肄業,稱之為“歲貢”。
優貢:
清制,每隔三年,各省可選拔秀才中品學俱優者,
經學政考定,會同巡撫保送,名額二人至六人不等,
貢入京師,經過朝考后,績優列一等者,派任知縣,
二等者任教職,
三等者任訓導,
謂之“優貢”。
拔貢:
清制每隔12年,
各州縣可選秀才中品學俱優者貢入京師,謂之“拔貢”。
拔貢經禮部奏請廷試,取入第一、二等者,
在保和殿復試,績優列一、二等者,
以七品小京官或知縣、教職任用。
雖然秀才當官的可能性非常小,
但是還是存在“當官”的可能!
現在的普通二本畢業生,能享受以上待遇嗎?
能免交稅嗎?
能享受特權嗎?
能做高考培訓講師嗎?
基本都不能!
所以拿秀才比現在的二本畢業生,
不是辱沒了現在的本科生,
反而是侮辱了秀才!
真的,不要不把秀才當盤菜!
當年的吳用吳學究,也就是個秀才,
干到了梁山伯總公司的副總裁,厲害不厲害?!
大明朝的大才子徐渭,也不過一秀才,
能干到一方封疆大吏胡宗憲的師爺,
相當于現在的大軍區司令身邊的總參謀長,顯赫不顯赫?!
綜上,秀才在當年那是相當有吸引力的一個頭銜,
絕對不是我們當代人口中的“小學文憑”,
如果你非要類比的話,秀才大概就相當于我們現在的211/985畢業,
這學歷在當年絕對過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