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神學霸學弱學渣
好吧,說完了科舉考試,我們再來看看四大天王的科舉之路。
在寫這一節之前,先感慨一句:“人和人在智力上的差距,可能比人和豬的差距都大”。
四大天王對應的就是高考典型的四類人:
學神型選手:胡林翼。
學霸型選手:左宗棠。
學弱型選手:曾國藩。
學渣型選手:洪火秀。
清末四大天王的豐功偉績,其實都始于一件事情:科舉考試。
這一節我們就來看看四大天王各自的“漫漫科舉路”。
科舉第一人:學神胡林翼。
學神胡林翼:每天看課外書,不喜歡考試,但是一旦發力,威猛無比。
1834年:中秀才,22歲。
1835年:中舉人,23歲。
1836年:中進士,24歲。
第一年嘗試高考,就考了個985;
第二年正式高考,考了個清北中國TOP2;
第三年拿下了世界TOP10的博士學位,這就是學神胡林翼。
學神就是學神,3年時間,干了很多人50年都干不完的事。
學神有多牛,對比曾國藩和左宗棠二人就會發現,胡林翼考功名的起點其實是很晚的:
他是1834年才考取秀才的,這個時候小學霸左宗棠都已經考上舉人2年多了,正在向考試的最高殿堂“會試”發起沖擊。
努力型選手曾國藩也已經在這一年考取了舉人,只有學神還是個秀才身份。
并且胡林翼的這個“秀才”身份也還是“買”來的:他有一個高知老爸,還有一個國務院副總理級別的超牛人老丈人,所以胡林翼的秀才身份應該是捐來的,雖然不事很正當,但是也不違法。
當然學神一旦努力起來,自己都害怕:
最后出發的他,連考連捷,1835中舉人,1836中進士,速戰速決實現彎道超車。
等到1836年胡林翼考中進士之后,回過頭來看曾左二人,兩個提前出發的人還是站在原地:
還都是舉人身份,對著彎道超車的自己,行著注目禮。
不得不說,人和人的差距,真的就這么大。
你沒有見過智商超群的人,那只能說明你沒有見過做夠多的牛人,比如說胡林翼。
學神胡林翼對著大家羨慕嫉妒恨的眼神,悠悠的甩一甩長發,揮一揮衣袖:不要迷戀哥,哥是個傳說。
在無數羨慕嫉妒恨目光的注視下,飄然而去。
不帶走一片云彩。
科舉第二人:學霸左宗棠。
左宗棠的科舉之路,可以用“坎坷”來形容。
他是學霸,也有真學問,但是外界因素卻時時影響他。
秀才:1827年參加秀才考試,時年16歲。
結果:
左順利通過了童子試和府試,并且在府試這一關高居第二名,但是很不幸,等他準備沖擊第三關院試的時候,母親病重,于是他只能放棄院試,也就是說,這次考試左宗棠其實是沒有考上的,第三場考試也就是最后決定是否能成為秀才的考試,他棄考了。
之后他母親就去世了。
在大清朝,父母去世都是大喪,讀書人是要回家“守制”的。
關于守制這個事情,后面我們會多次提到:
曾國藩、胡林翼和左宗棠都遇到過守制的問題,只是他們守制的時間不同而已,
左宗棠最苦,年紀輕輕就回家守制,耽誤了自己的科舉之路,輸在起跑線上,導致前半生郁郁不得志,直到快50歲了才時來運轉;
胡林翼也因為守制,耽誤了自己的前程,但是相比左宗堂又稍微好一點:
他是在自己功名考取之后做官的途中回家守制的,雖然也比較郁悶,但是畢竟自己也是欽點的翰林,并且胡林翼家此時的家境已經相當富裕(老丈人有錢),雖然事業上耽誤了,但是生活上比較優裕,過得算是悠閑;
曾國藩則是最幸運的,他父母去世之時已經在朝廷呆了10年,10年間連升8級,從一個從7品的授翰林院檢討,一路升到了正2品大員的位置(授禮部右侍郎,署兵部左侍郎,相當于現在的副部長級別),在此之后曾國藩再回去守制基本上對他的仕途已經沒有太大的影響了。
并且因為回家守制,曾國藩才迎來了建立湘軍這個中國歷史上千載難逢的機會,最終成就了他一生的功名,從這個意義上來首,曾國藩是從“守制”之中獲益最大的人。
父母喪,一般是要守制3年(27個月),守制期間不得婚嫁、應考、上任,現任官員需離任。
左宗棠因為母親病重不得不棄考,考秀才的事情就耽誤了。
1832年:考舉人,21歲。
左宗棠考取舉人,是3件非常幸運的事情碰在一起的結果:
如果不是這3件事情碰一起,左一樣考不了舉人。
第一件幸事:捐監生。
我們前面說了左因為母喪,秀才第三場考試棄考了,沒有取得秀才的學位,沒有秀才學位嚴格來說是無法參加舉人考試的。
那么他是怎么取得資格的呢?就是捐監生:
簡單來說就是捐了錢,買了一個監生的畢業證,取得了考舉人的資格,這在當時雖然為讀書人所不齒,但是也是合法的,至于為什么合法,我們后面會有機會講到。
左當時是非常窮的,因為他的父親在1830年的時候也過世了,這個時候他沒有工作沒有收入,哪里來的錢捐監生呢?
很簡單:有高人相助。
左宗棠讀書于長沙城南書院,當時主持書院的校長是賀長齡之弟賀熙齡,賀長齡大家都知道是清末的名人,也是進士出身,后來官至一方封疆大吏的牛人,左宗棠經常到賀長齡家里借書看,賀長齡非常喜歡這個年輕的讀書人。有了這層關系,捐監生所需要的“錢”的問題也就解決了。
第二件幸事:父喪守制。
左的父親左觀瀾1830年也隨母親去世了,按說是要在家守制27個月,不能參加考試的,不過這次他比較幸運,1832年8月開科考試的時候,服喪期已經過去,他可以去考試了。
第三件幸事:恩科。
前面我們已經提到過,每每遇到國家大事或者重要的紀念日的時候,大清朝為顯示皇恩浩蕩,往往會開一個“恩科”,算是獎賞天下學子。
1832年,是道光皇帝50歲的整歲大壽,于是乎這一年就開了恩科。
開恩科對考生來說其實機會是一樣的,還是公平競爭,左宗棠也得不到什么好處。但是恩科的一個規定救了左宗棠,使他免于再次落榜。
正式考試閱卷完成之后,左宗棠其實已經被刷下來了:
在科舉考試中,考生的試卷須先經同考官閱看,擇其優者加以評定,然后向主考官推薦方能取中。
左宗棠的試卷未能通過同考官這一關,第一輪就被槍斃了,被斥為“遺卷”,也就是落榜生的試卷,放到廢紙簍里去了。
但由于這一科是“恩科”,為顯示皇恩浩蕩,于是朝廷特命主考官搜閱廢紙簍里的遺卷,主考官徐法績披覽五千余卷,搜遺得六人,其中左宗棠位六人之首。
于是左宗棠又被人從死人堆里巴拉了出來,搶救了一下,算是活過來了,左宗棠幸運的成為了一名舉人。
后來還有一段有趣的歷史:
當左宗棠功成名就之后去到朝廷去面見兩宮皇太后(慈禧和慈安)的時候,慈安太后因為不知道左宗棠的出身,就嘮家常一樣的問了左宗棠:“你是什么時候高考的啊,成績怎么樣???”
左宗棠頓時非常窘迫,內心一萬頭草泥馬呼嘯奔騰而過,但是無奈還是要回答:“微臣是道光12年參加的湖南鄉試,鄉試成績第一名?!?/p>
其實左宗棠犯了欺君之罪:他根本就不是鄉試第一名,他是鄉試的倒數第六名而已,只是在“搜遺”中是第一名而已,也就是說他只是個敗者組的第一名,這個成績面子上實在過不去,所以才這么回答。
當然這個也是野史,敝人姑且說之,你姑且聽之,但是左宗棠鄉試倒數第六名的事實是無論如何也逃不掉的。
不管過程如何,總算是考上了舉人。
可喜可賀。
下一步就要考進士了。
左宗棠進士之路一:1833年恩科的會試,左宗棠躊躇滿志,欣然應考。
結果:不售(落榜)。
不過這次考試的結果不算壞,主考官還給左宗棠寫了鼓勵的話:
清新脫俗,老哥穩。(“氣機清適,詩穩”)
沒事,落榜了咱接著考,考官不都說老哥穩了嗎?。
下次再考,咱穩穩的高中。
左宗棠進士之路二:1835年會試,左宗棠躊躇滿志,欣然應考。
結果:不售(落榜)。
這次的考試,其實也有一個說道:
話說本來左宗棠是榜上有名的,但是就在發榜之前,主考官謄錄姓名的時候發現湖南的錄取名額超了一個,于是乎就把左宗棠給淘汰了。
這個事情是左宗棠的季子左孝同寫的,可能有溢美的成分在里面,但是可信度還是比較高的:畢竟親兒子,對自己父親考功名這么重要的事情,應該有所耳聞,必然不會無根據杜撰,所以比較可信。
之前的鄉試,因為意外,自己榜上有名。
現在的會試,因為意外,自己名落孫山。
左宗棠如果當時知道這事,不知道是該哭呢,還是該笑呢。
出來混,遲早要還的。蒼天饒過誰。
沒事,落榜了咱接著考,這次落榜不是意外嗎。
下次再考,咱穩穩的高中。
左宗棠進士之路三:1838年:會試,左宗棠躊躇滿志,欣然應考。
結果:不售(落榜)。
這次挺干脆:什么說道都沒有了,就是倆字“不售”。
這次左宗棠終于火了:你妹的忽悠我呢嘛?
老子可是號稱當代諸葛亮的人(今亮),就這么被你們玩?
不錄取我是不是,老子不奉陪了,不伺候了,不玩了,拜拜了您吶。
左宗棠也挺干脆。
于是左宗棠的科舉路止于舉人,并且是個倒數第六的成績。
一代學霸,就這樣隕落了。
這是一個關于學霸的悲傷的故事。
科舉第三人:學弱曾國藩。
說曾國藩是“學弱”欠妥當:在當年如此低的錄取率之下,任何“學弱”都沒有高中進士的機會,而曾國藩20多歲就高中說明他根本不“弱”,所以我們這里不用“學弱”,用“努力型選手”來稱呼他更貼切。
說完了學神和學霸,我們再來看看努力型選手曾國藩。
曾國藩的天賦一般,但是有一個優點就是知道努力。
其實上面這句話說的非常沒有水平:其實努力本身就是一個非常強大的天賦啊。難道天賦就一定是那種平時不讀書,一旦考試就開掛的那些人嗎?不盡然。
就好比我們現在的七大姑八大嬸嘮嗑是喜歡說的:“哎呀我的兒子啊非常有天賦,就是太貪玩不知道努力,否則一定會怎么怎么樣”。
這樣的話聽聽就算,千萬別當真。
1833年,曾國藩考取秀才,這一年他23歲。
雖然說起來比較輕松,但是實際上曾國藩從16歲開始,就已經開始參加秀才考試了,之前已經經歷過7次小試了,可謂艱苦。
曾國藩的艱苦,和其父親曾麟書相比,就不止一提了:曾麟書也是個讀書人,但是一直考到43歲,考過17屆考試之后,才勉強中了個秀才。
曾父中秀才的時間,只比曾國藩早一年,也就是1832年。
所以在1832年的10來年時間里,父子兩個人,經常攜手走在去縣城考試的小路上。
夕陽西下,一老一少,走在艱苦但是充滿希望的科舉之路上,外人看上去辛酸,自己內心卻信心滿滿。
這也是一道不錯的風景。
1834年:曾國藩考舉人,一擊中的,第36名。
貌似時來運轉,老實人開始發力了。
曾國藩進士之路一:1835年會試,曾國藩也躊躇滿志,欣然應考。
結果:不售(落榜)。
貌似運氣又走了,不過沒關系,因為1836年會有恩科,所以曾國藩留在京城里讀書沒回家,準備來年再考。
曾國藩進士之路二:1836年恩科會試,曾國藩還是躊躇滿志,欣然應考。
結果:不售(落榜)。
看來運氣真的是用完了,好吧打道回府吧。
其實不光是運氣用完了,銀子也用完了,只能回家(科舉是個燒錢的事情,小老百姓很難承擔,我們后面會具體交代)。
在回家的路上,曾國藩做了一件影響他后來科舉功名的事情:
買了一部好書《廿三史》,花了百十兩銀子,錢不夠連自己舉人的衣服都不要了抵給別人,最終才把這本書買回了家。
回家之后的曾國藩發奮用功,早上一大早起來,一直苦讀到大半夜,一年多的時間閉關修煉,足不出戶(侵晨起讀,中夜而休,泛覽百家,足不出戶幾一年),把百家經典都讀透了,極大擴展了自己的知識。
這一年的苦讀,讓曾國藩的學識大為擴展,其學識超越了八股,進入到更高的境界,也為他后來的科舉之路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所以才會有后來的會試、復試、殿試、朝考優異的成績。
不得不說,這次落榜,努力的曾國藩獲益匪淺。
曾國藩進士之路三:1838年會試,29歲,曾國藩還是躊躇滿志,欣然應考。
結果:高中進士(排名中游:三甲第四十二名)。
后面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會試之后參加殿試考取第三名,道光帝欽點第二名,入翰林院學習,漂亮的走完了自己的科舉之路。
縱觀曾國藩的科舉之路,我們會發現:其實老實人不吃虧,努力才有希望,拼搏才有未來,學習改變命運,雖然這些話都擁有濃濃的雞湯味,但是這也話依然是古往今來顛撲不破的真理。
當然我們前面也說曾國藩是努力型選手,然后大家就都覺得曾國藩沒有什么天賦,段子屆也有一段關于曾國藩的段子:說曾國藩這個人小時候非常笨,背書背不進去,有一個賊窩在他們家房子上等他背完了書去睡覺自己好下來行“雞鳴狗盜”之事,結果他背到半夜也沒有背下來,小賊忍不住了,就從房梁上跳下來,把曾國藩要背的內容背了一遍,然后悻悻的走了,臨走還不忘奚落一句:“就這智商,還要啥直行車啊?!痹鴩切呃㈦y當。
這個說法,你當當段子看看就完了,要是當真了那就太幼稚了。
如果你真的認為曾國藩的天賦連一個小賊都不如,請你翻翻我前面寫的科舉考試之難得內容,再溫習一遍:一個低智商的人,真的通不過科舉考試。
曾國藩能29歲考中進士,天賦絕對是杠杠的,并且他還非常用功,這就是他成功的原因。
相比于大家對曾國藩的評價“他是個天賦不足但是知道努力的學生”,本道長更愿意下另外一個結論“他是個比你聰明同時比你更努力的學生”。
這就是曾國藩的成功之道。
而一個真正沒有天賦的人是什么樣的情況,我們下面寫學渣洪火秀的時候你就會看到。
科舉第四人:學渣洪火秀。
最重要的人放在最后,我們來看看第四個人洪火秀的科舉之路----一個學渣的科舉經歷。
學渣洪火秀秀才之路一:1829年考秀才,16歲。
結果:不售(落榜)。
這一年,努力的曾國藩奔波在考試的路上屢試不售,學霸左宗棠在家守制,學神胡林翼四處溜達還沒想到要準備考試。
學渣洪火秀秀才之路二:1836年考秀才,23歲。
結果:不售(落榜)。
這一年,努力的曾國藩已經考了2輪會試,學霸左宗棠也考了2輪會試,學神胡林翼彎道超車,已經高中進士了。
可憐的學渣洪火秀還在參加高考。
這次落第之后,洪火秀在回家的路上,也得到了一本書,和曾國藩花了百十兩銀子+賠上自己的衣服不同,這本書是免費的,叫《勸世良言》。
免費的東西是最貴的,后來這本書在中國造成了幾千萬人的死亡,幾億兩銀子的損失,十多年的內亂,民不聊生餓殍遍地。
這本書(其實就是街頭的一個小冊子)毫無疑問是中國歷史上最昂貴的一本書,沒有之一。
學渣洪火秀秀才之路三:1837年考秀才,24歲。
結果:不售(落榜)。
其他的3個小伙伴都已經把洪火秀遠遠拋在身后了,他們都不再參加考試;他們都跑遠了連影子都看不到了,可憐的學渣洪火秀還在參加高考。
這次落榜,考場失意的學渣洪火秀悲憤交加,生了一場大病,四十多天臥床不起,昏迷不醒,醒來之后人們發現:洪學渣瘋了。
不過瘋了的學渣洪火秀,并沒有做“自碎其睪丸”這樣的舉動,如果做了也好了,一了百了,也就沒有后來幾千萬人死亡的民族浩劫了。
后來改名為洪火秀的洪學渣在創業成功之后寫回憶錄的時候,對當時“瘋了”的舉動解釋是這樣的:
洪學渣躺在家里,然后恍惚中看到了一龍一虎一雞到自己家里來。
再之后就進來了一大批人,抬著轎子,把他抬起來,吹吹打打的就走出去了。
他坐上轎子之后就開始騰云駕霧了,來到了一個地方,這個地方和紅樓夢里的太虛幻境差不多:一個神仙居住的高貴所在。
這里的人很高貴,不食人間煙火,但是這里高貴的人都還向他這個大學渣點頭哈腰:因為他是“真命天子”嘛。
最后他就被眾人擁護到了一個老頭面前:這個老頭就是“爺火華”----天父皇上帝。
這還不算完,作為“老天爺”的天父皇上帝,還拉著他的手對他說:“兒啊,你本該是皇帝啊,老爸派你下凡,是去斬妖除魔,是為了拯救世人的啊”。
洪學渣聽了異常激動:“爸啊,兒在下界,想你想的苦啊。您老人家又瘦了?!?/p>
“老天爺”非常激動:“哎呀我的兒,你之前見過我嘛?”。
洪學渣說:“沒有,之前咱爺倆還沒見過面,其實你瘦不瘦鬼知道,我就是說說而已啦?!?/p>
好吧,算我自作多情吧。
但是畢竟已經認了父子關系,是親兒子,現在親兒子洪學渣要下凡去斬妖除魔拯救世人,你老人家總歸要給點法寶吧?
于是“老天爺”就給了洪火秀三樣法寶:寶劍一把(就是后來的斬妖劍),大印一個(就是后來的“天王大道君王全”大印),美果一枚(具體這玩意是啥沒人知道)。
之后就下凡了。
下凡之后的洪火秀,這會還有點恍惚,但是他已經開始了自己的我型我秀,賣力的表演了起來。
他時睡時醒,嘴里念念有詞,經常高呼“斬妖斬妖”,并且手舞足蹈:一會指著墻角說“這兒有一只,殺掉。”,一會指著床邊說“這兒也有一只,殺掉。”,然后洪學渣就開始手足并舉,一會兒從床上躍起滿屋子亂跑,一會兒再跌倒到床上,默不作聲來一會葛優攤。道然這些活動的目的只有一個:將滿屋子的妖魔徹底鏟除。
這個時候洪火秀的家人看著洪學渣的表演,我相信他們的內心是崩潰的。
這娃瘋了。
是真瘋了。
所有人都相信洪學渣瘋了的時候,其實他沒有瘋。
過了一段時間之后,他居然就好了。
能夠正常生活了,還回到自己的“三家村私塾”里去繼續干工作,繼續當自己的小學老師去了。
學渣洪火秀秀才之路四:1843年考秀才,30歲。
結果:不售(落榜)。
距離洪學渣“發瘋”已經過去6年了,期間他做了很多事情,我們后面再講,但是最終洪學渣還是抵擋不住科舉考試金榜題名的誘惑,又來參加了一次科舉考試。
不過很不幸,這次他還是沒有考上。
對比一下其他的3個小伙伴,這個時候其他小伙伴們都去哪里了呢?
學神胡林翼:已經在官場混了一圈,并厭惡官場,心灰意冷退休回家過田園生活了;
學霸左宗棠不想科舉了,準備隱居退休了:買田70畝于湘陰東鄉柳家沖,并決定“明年移居湘上,此為有家之始”,提前過上了半退休的生活,“家中有屋又有田,生活樂無邊”;
努力的曾國藩:在京城混得風生水起,這一年的三月大考中,曾國藩從127人的考試中成功殺出,考了個第六名(正數的)的好成績,于是迎來了仕途上的轉折,他從翰林院檢討(從7品)升到了翰林院侍講(從5品),雖然這兩個官職只差兩個字,但是相差卻很大,翰林院檢討相當于我們現在的一個研究所的研究員的地位,而侍講的職責則是為皇帝或太子講學,講論文史及備君王顧問。檢討只是寫寫文章,做一些研究歸納出版的工作,而侍講則是給最高領導人擔任老師/文秘的工作,地位當然天壤之別。曾國藩也是從這里開始自己的仕途,最后走上飛黃騰達的道路。
這一年的學渣洪火秀,還在參加高考。
對比之下,真正是相形見絀。
這次考試居然還是落榜,郁悶的洪火秀又要瘋了----算了,之前已經瘋過了,這次倒坦然了。
據說他在考完之后,得之自己以30高齡依然落榜的時候,說了一句“以后由我自己來開科取士吧。”(史料的原文是這樣的“不考清朝試,不穿清朝服,讓自己來開科取士”)
雖然本大叔知道這是句杜撰的話,是小說家言,但是我還是選擇同情的相信:就好比道長失業面試很多家沒下文的時候,也會抱怨一句:等老子創業了自己當老板自己招別人吧,道理差不多。
本大叔找不到工作相當的唯一出路就是創業,洪火秀同學當年的想法也是一樣:科舉看來我是不行了,只能創業去了。
Great Minds Think alike,英雄所見略同。
看來本大叔應該稱洪火秀第三(第二被國父中山先生占了,敝人只能屈居第三)。
學渣洪火秀的故事講完了,是不是很奇怪:
為什么洪火秀會考不上呢?
下一節我們就來探討這個問題,看看學神學霸學弱學渣是如何養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