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朋友在想最應該戒掉的惡習時不會想到抱怨,當我剛讀到是這兩個字時也有些失望,覺得這沒什么,就是閑聊嘛。但由于我前些天剛學到一個概念:跳躍性假設。其意為未經理性思考、面對某種場景就根據以往經歷立刻得出結論。所以這次我刨除原有觀念,讀完幾篇文章,發現有新的收獲。接下來我從三方面來跟大家聊聊抱怨。
? ? ? ? ? ? ? 為什么如此重視抱怨?
No.1 浪費時間
如果你可以理性地思考,就應該明白抱怨是沒有用的。因為它并不能解決任何問題。抱怨成績不好,分數不會自動提升;抱怨工資不高,你拿的錢也不會增一分一毫。好吧,我承認它會讓自己有一絲被安慰的快感,但這就像打游戲會產生興奮一樣,長期持續肯定會讓你心靈更空虛,阻礙你成長。
? ? ? 畢竟每個人的時間和注意力都是寶貴且有限的,當你把時間用在抱怨上一分,你解決讓你產生抱怨那個問題的時間就少了一分,達到了“賠了夫人又折兵”的效果。
No.2 難以自省
很多人由于對所處環境的不滿、對身邊人行為的不滿而產生對于外界的抱怨。這漸漸會使自己養成習慣,以后凡是遇到困難、挫折、難辦的事,都把原因歸于除自己之外的一切因素。總之,都是自己并不能改變的方面。久而久之,就會在解決問題時,完全丟掉找自身原因的步驟,進而阻礙進步,停滯不前。
No.3 漸漸放棄
? ? ?還有很多人選擇對自己抱怨,抱怨自己能力不夠,抱怨自己記性不好,抱怨自己現狀很差。這種影響比浪費時間還要可怕:它會讓你不由自主地放棄掙扎。當你一次次地抱怨你自身的那些缺點,在字里行間,你會慢慢習慣那些惡習或者不足的存在,慢慢認為它就是自己的一部分,不知不覺中也就遺忘了世間還有“改變”這件事情。
? ? 對癥下藥— x產生原因對x解決辦法
No.1 拿回評判標準
我們時常把自己的價值,寄托在別人的評價體系中:我的努力沒有得到別人的認可,那它就是無益的;我的成果如果不被人接受,那它就是失敗的。如果是這樣,我們的生活中不得不多出許多抱怨,因為你永遠控制不了別人,你不會使所有人滿意。這個社會處處充滿著不公平,讓你無能為力。
但你可以控制自己,那不如把評價標準拿回來。做事,是因為這件事應該做,并且有利于自己的成長,而不只是為了得到他人的認可。但想想如果一直努力但卻得不到別人的認可,確實有些沮喪,但如果僅僅為得到認可而去做事,到最后一定會得不償失,痛苦不已。
所以我建議:把別人的認可當成額外贈送的吧。我們認真學習,是為了獲取知識,老師的表揚是額外贈送的;我們努力工作,是為了鍛煉自己的能力,領導的肯定也是額外贈送的。如果你能這樣地調整心態,抱怨會減少很大一部分,這樣就可以把精力更專于成長。
No.2 近墨者黑
壞情緒會傳染,并且力量還不小。回想幾個同學小聚時,本來群情激昂,對未來充滿希望,為明天干杯!一個同學突然說了,奮斗幾年能買得起一個房誒;然后接著一個人就說,至今為止還沒有一技之長誒;說著說著,我也跟著想了起來,然后參與了討論。
習慣于抱怨的人,并不會覺得這有什么不好,他們甚至很“享受”,這樣會讓身邊的人同情他,同時也會對在如此“惡劣環境”下生存的他感到些許“敬佩”,也會對自己的不進步找到借口,嗯哼,何樂而不為呢?
所以我們在今后選擇朋友的時候也要謹慎,負能量、毒雞湯可以有,但不能是主流,不能持續在你腦海里停留;如果身邊真的有這種人,而你又不得不和他們打交道的話,那就給自己設置一個提醒機制,一碰到有人抱怨,就馬上屏蔽他們的消息,并附上露出八顆牙齒的微笑。
No.3 正確態度
? ? 人的適應能力是很強的,開始就等于最終結果的一半,無論積極消極。如果第一次選擇了抱怨,并沒有及時收到不好的反饋,慢慢地也就適應了抱怨的節奏;如果第一次面對不滿、逆境、困難采取了正確的態度,并得到了正向的反饋,也就根本不會經歷抱怨。所以讀過這篇文章希望你能站在第三視角看看自己是否經常抱怨,是否需要調整心態,是否需要相關態度的一個新開始。
老話兒說的有道理:生活就像一場強奸,既然不能反抗,那就享受吧,就算不能享受,那就默默承受吧;相信我,總是逼逼叨叨,只會讓你受得苦更多。當我們遇到麻煩,遇到不順利的時候,能解決就去解決,解決不了就承受,這才是正確的態度。態度背后不向別人抱怨其實是基于自己的能力和堅韌:
? ? ? 能解決就去解決(能力)
? ? ? 不能解決就承受(堅韌)
? ? ? ? ? ? ? ? ? ? ? ? 具體方式
? ?如果你已經意識到自己在不斷抱怨,那你真的需要改變了,因為當你發現自己“患病”,可能已經很嚴重了。你可以嘗試每日記錄自己抱怨的次數,只要你認真開始記錄,你就會發現自己抱怨的次數其實在不斷減少。
? ?我們還要給自己設置一個“自動彈窗”,每當出現這種抱怨的情況,都要提醒自己:我要啟動抱怨模式了,快點停下來!
? ? ? 我們無法控制身邊的同事、家人、環境,但我們可以控制我們自己,比如記錄自己抱怨的次數以此督促自己戒掉抱怨。
? 改變能改變的,接受不能改變的,這才是我們生活幸福的前提。珍愛生命,遠離抱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