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1-11
文章:《我們重新理解了“抱怨”》
感想:推薦連岳的一篇文章-《如何成為幸運的人》,里面的36字《寧靜祈禱》,實測好用。這個《寧靜祈禱》是有歷史的,詳情請見:《Serenity Prayer》。
每當自己心中充滿不滿的時候,默背一遍這個《寧靜祈禱》,就能平息各種不滿,然后好好努力改變自己。歡迎分享實測感受,做一個不抱怨的人。
2016-11-10
文章:《問答03 | 徹底戒掉你的抱怨》
感想:雖然我不是一個喜歡嘴上抱怨的人,但是我注意到我是一個愛嘆氣的人。這一點是老媽發現的,每次在家,老媽總是會提醒我,年級輕輕嘆什么氣。愛嘆氣可以看成是變相的一種抱怨吧。我嘆氣其實就是因為心中有不愉快的事,可能是工作上的,也可能是生活中遇到的,總之,心中淤積著不痛快。
當受到老媽的提醒之后,我開始留意自己的嘆氣。每當我自己嘆氣時,基本上就是遇到了自己不愿意接受又改變不了的事。嘆氣這事,影響心情,人就活這么一次,如果老了回想起來,自己天天在嘆氣中度過,感覺很吃虧。
不抱怨,說起來容易,做起來也難。不抱怨并不能只是嘴上說說,而是從心里就不抱怨。嘴上可能不說,但是都積壓在心中,更是對自己不好。要做到不抱怨,就從內到外都不抱怨。想到了《阿甘正傳》,阿甘的成長之路并不是一帆風順,遇到了很多很多波折,但是電影里,沒有任何抱怨和不滿。阿甘在不抱怨方面,真的是做到了極致:改變不了的,他就接受了,雖然會傷心;能改變的,他都切實的行動了。阿甘的身上,值得學習的太多。
God grant me:
the serenity?to accept the things I cannot change;
courage to change the things I can;
and wisdom to know the difference.
附上連岳版翻譯:
愿我有寧靜,接受我不可改變之事;
愿我有勇氣改變我可改變之事;
愿我有智慧區別這兩類事。
2016-11-09
文章:《問答02 | 徹底戒掉你的抱怨》
感想:今天讀者給出的方法感覺很好:抱怨就是糾結于對錯,而忽視了出路。糾結于對錯,活得糾結;探索出路,活得舒坦。
抱怨不解決問題,但是抱怨可以“解決掉”自己的未來。與其抱怨,不如多分析分析問題,然后給自己想想解決措施和方法,為自己謀一條出路。不抱怨的人,腦袋里想的都是解決問題的方法,抱怨的人,腦袋里則充滿了不滿。抱怨會堵住我們思考解決方法的思路,讓我們在一次次抱怨中,不斷退步。抱怨有點像精神鴉片,我有過這樣的體會。當發泄抱怨時,尤其是很多人扎堆抱怨時,這就好比往火堆里繼續添加火柴,抱怨之火越燒越旺,這火燒掉的是我們自己去努力的欲望。
抱怨這個概念,也證明了我曾經的錯過。《不抱怨的世界》,我很早就讀過,也帶過那個21天堅持不抱怨的手環,但是當時卻未曾深入的想想-到底應不應該抱怨。希望這次不再錯過,做一個不再抱怨的人。
2016-11-08
文章:《問答01 | 徹底戒掉你的抱怨》
感想:現在在自己腦子里上了一個“不要抱怨”的弦,跟別人交流的過程中就會比較注意用詞,為的是把抱怨轉變成討論問題。生活中能被抱怨的地方太多了,有些是工作上的,有些是生活上的。不抱怨不代表不能發表觀點。如何辨別自己是不是在抱怨?我還沒有想到很好的分辨的方法,目前能想到的區別就是,抱怨時,內心帶著無奈,甚至是有點憤怒;發表觀點時,則是理性的對待,是就事論事的討論。應該想想什么是抱怨,弄清楚了抱怨的概念,才能更好的戒掉抱怨。
抱怨:指心中懷有不滿,責怪別人。(百度百科)
Complain(Merriam-Webster.com)
:to say or write that you are unhappy, sick, uncomfortable, etc., or that you do not like something
:to say (something that expresses annoyance or unhappiness)
似乎做到了不抱怨,也就做到了內心的平靜,不會因為外界的人或事而不滿。抱怨這個概念還需要在腦袋里發酵發酵。
2016-11-07
文章:《徹底戒掉你的抱怨》
感想:我沒想到是抱怨,反思一下自己,我自我感覺自己在這方面做的還不錯,我能感知到自己不是一個愛抱怨的人,我也不喜歡抱怨的人。生活中聽到別人的抱怨,我也就聽聽,把別人的抱怨當成是一個看待問題的角度:從對方抱怨的點切入,思考為什么這個點會被抱怨,有什么解決措施。
要說抱怨完全沒有,那也是不可能的。我抱怨過服務質量,抱怨過工作中的形式主義,抱怨過很多很多點。笑來老師今天提到的兩點,我之前也想到過,但是我卻沒有很徹底的執行。
能解決就去解決(能力)
不能解決就忍受(堅韌)
我很同意這兩點,我也很同意一句話:你的憤怒,是自己無能的表現。對于抱怨也一樣,抱怨也恰恰體現了自我的無能。每當我憤怒或者抱怨的時候,我總能同時體會到自己的無能,這種感覺很打臉。
打臉不丟人,成長的人,哪個不打臉。
從今天開始,徹底戒掉自己的抱怨,要么去改變,要么就忍受。
2016-11-06
文章:《預告 | 你最應該戒掉的惡習是什么?》
感想:看到這個題目,我有點被shock,預感接下來的這周又要直面“殘疾”的自己。說實話,直面自己的缺點(惡習)會讓自己很不舒服,無論在哪個時代,做什么職業,都是要宣傳自己的優點或者優勢,直面自己的缺點,也有點反本能。
能夠直面自己的缺點,反思自身,可能也是人類高級的體現之一。
扯的有點遠,有點上綱上線,回到自身,對于我自己來說,我平時沒怎么想過要改掉什么缺點,確切的說是沒怎么深入認真的思考過:我哪些事做的不好,背后的原因是什么,我需要真正的改進什么。如果沒人提問我這樣的問題,我可能都不會想這類問題。
我現在認為我最應該戒掉的惡習就是-無意識的活著。我最近越來越能意識到,自己絕大多數時候是無意識的活著,或者說是被動的活著,而不是主動的活著,當然也有主動活著的時候(比如說寫作),但是主動的情況很少。說白了,我,甚至很多人,都習慣了被動的活著,被動的接受。
前兩天有人問我:你認為如何才算是把工作做好了?我突然意識到,我好想沒有想過這個問題唉。工作做好就是把領導給的任務完成?有啥活干啥活?這樣的答案好像哪里不太對。這樣的工作,完全是被動的工作啊。工作中應該多想想自己為什么這么做,以及還能怎么做。可能做的工作沒有什么區別,但是想與不想肯定有差別,這種差別可能不會體現在一時一刻,但一定會體現在未來的某一時刻。要問我為何這么確信,因為我是看了很多留言之后,產生的這樣的判斷。
怎么才能有意識的活著?
我目前想到的實踐方法,一是使用自己的元認知能力,多思考多反思;二是做規劃、做計劃,當自己為未來描繪了一個藍圖之后,自己將會有意識的開始掌控自己的生活。有意識生活的人,生活的主導權掌握在自己手里,沒有意識生活的人,生活的主導權掌握在那些有意識的人手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