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喜歡的知識分享大咖都在推薦這本書,看過之后只能說這本書的每一章都在向我們傳授著一種可以普世的智慧。
或許這些種種的智慧來源于古老的中國,早在大儒時期就已經有很多很好的哲學思想在影響中國的傳統文化。
隨著中西方的高度融合,這些普世的智慧能夠使得一個又一個現實中的人通過運用它們,而得以獲得極高的成就,我覺得做學術的重要性就在于此,并不是為了考試、為了學而學,而是為了一種可以指導你日常行為規范的智慧,而是可以讓你一眼去看到問題本質的思考模型,而是一種可以在遇到困難的時候可以運用的科學方法。
通看全書,你會覺得原來還有一種博大的胸懷沉淀在其中,書中并不會告訴你具體該怎么做,就像一個老者在娓娓道來的給你講他的故事,一個又一個的高校演講匯聚成一個老者的智慧,一個又一個的名人生平簡介,又何嘗不是在告訴這你窮困料到的終極原因。
讓我記憶比較深刻的是莫扎特雖然很有名,賺了很多錢,可是他的日子過的并不是很盡如人意,就是因為在他賺錢多的時候不儲蓄,在他賺錢少的時候也不想降低自己的生活品質,而且他還有個疾病纏身的太太。
而且你不能單一的去掌握一個學科,你需要掌握許多的知識,讓它們在你的腦中形成思維框架,在隨后的日子里能夠自動的運作它們,這和笑來老師講的多維思路方法論不謀而合。
當你成不了某一學科金字塔尖尖上的人時,不妨換個學科,用兩個學科的60分去打一個學科的90分。
對于要說服別人的方法,只存在于利益當中,當然也可以逐漸的去構建自己的信任網,大家相信你,自然就會把錢給你,那么如何讓大家才能相信你呢?首先自己總不能對生活有太多要求吧!查理芒格爺爺說,有錢人不是賺的多,而是要求的少。
可是我認為他們不僅過著一種簡樸的生活,而且正因為他們長年累月的以一種學者的姿態去謙遜的汲取知識,所以也不可能賺的少。
而沃倫巴菲特和查理芒格正因為是同道中人,所以他們在醒著的時候會用一半的時間去汲取知識,另一半的時間會去和他們認為比自己強的人交流。
對于汲取知識這回事,你感興趣的自然會比別人要快一些,你不感興趣的也可以通過懂它的那些人的傳授獲取,獲取知識這回事真是最低成本的一種投資。
或許我們都喜歡又好、又有錢,又謙遜,知識又淵博的人。
可是我們喜歡他們的同時,為什么不去想一想怎樣才能成為這樣的人呢?
我想首先先學會不要那么太計較誰搶了你的功勞,也別那么去和功利交朋友,先靜下心來認真思考思考那些浩瀚如煙海的知識,那些形式多樣的學科,那些能夠讓你成長的正能量,那些能夠讓你看到希望與由衷佩服的人,那些失敗的原因而不是成功的原因。
或許當你長時間的就這樣踐行的時候,也有可能成為一個又好,又有錢,又謙遜,又知識淵博的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