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理·芒格(Charlie Thomas Munger,1924年1月1日—)美國投資家,沃倫·巴菲特的黃金搭檔,伯克夏·哈撒韋公司的副主席。他出生于美國內布拉斯加州的奧馬哈。這位今年已經93歲高壽的老人,在過去的45年里,他和巴菲特聯手創造了有史以來最優秀的投資紀錄——伯克希爾公司股票賬面價值以年均20.3%的復合收益率創造投資神話,每股股票價格從19美元升至超過25萬美元。2017年7月20日發布的《財富》世界500強排行榜,該公司排名第8。
————————————————————————
1.“你必須依靠模型組成的框架來安排你的經驗”。
思考與理解:
我的理解,用我看過的書的說法,大前研一的說法就是建立你的“型”。王志綱的說法就是建立好你的“框架”。查理的這句話有三個要點,第一,你要有模型。第二,你要用這些模型組成框架。第三,你在生活工作中的各種各樣的經驗,你要能納入這些里面。
應用:
第一個問題,模型從哪里來?這個模型其實就是一個套路,也可以說是一個行之有效的做法。這也就是我為什么要跟學薛兆豐的北大經濟學課。按照查理的說法,我們要努力掌握一些定律和規律,特別是一些各個學科都通用的東西。
第二個問題怎么來形成框架?這些通用的東西單個單個的掌握了以后你還要能學以致用,融會貫通,只有這樣才能組成框架成為你自己的,構建出自己的知識管理的體系。
第三個問題,經驗從哪里來?其實這個經驗呢,從我們的有人手把手教你呢,你自己從書本上教學視頻里學來的或者你自己遇到的。這樣的一些素材可以來證實或者證偽你的判斷,你的假設。他們就是我們的經驗,他們將極大的豐富我們的框架,我們的知識管理體系。經驗就是我們這個就是管理體系中的血肉。
2.“如果你想獲得你要的東西,那就讓自己配得上它。信任、成功和欽佩都是靠努力獲得的”。
思考與理解:
這樣的話語聽過有好些句。比如說要讓你的才華配得上你的野心。又比如說德不配位必有災殃。這樣的一個匹配肯定是有道理的。空有理想抱負,你的才華沒有跟上,你的技能沒有跟上,你的認知沒有到那個水平,到頭來只是空歡喜一場。有一個統計數據顯示大部分彩票六合彩大樂透頭獎的得主平均不到五年就打回原形一分不剩不說,有的人過得比以前還慘,為什么會有這樣的情況呢?就是因為他們沒有站在資金背后的智慧。
應用:
要相稱相配就必須得從認知開始。首先認知要上去,然后執行力要上去。這邊也很認同傅盛的觀點。首先,你要理解,尊重、信任和愛戴,或者統稱的成功,誰都想要,但是一個很明白的道理就是不是誰人都能得到。與其說你苦苦追求,倒不如讓自己變得具有吸引力,能夠吸引到她,就像追女孩子一樣。老毛說的好啊,權威不是自封的。你要有崇高的威望,也就是必須有長期的標準,你就必須數十年如一日,通過一件一件的小事,打形成自己的吸引力。
3.“我想說的是,伯克希爾·哈撒韋的方法是依據現實的投資問題而不斷調整變化的。”——這是《窮查理寶典》一書收錄的查理芒格三場重要演講的第一場里面看到的一句話
思考與理解:
看到這句話,就想起了貝葉斯定理,想起了我們改革開放用的摸著石頭過河的方法。根本的核心就是要根據新的信息來修正我們的判斷,我們的方法。
應用:
這種需要根據新的信息來修正判斷在做法很適合反映在金融市場。每一個人可能都有一個全知遮蔽的傾向,而事實上,我們之所以能夠學到更多新的知識是因為我們的無知,而不是因為我們的已知。判斷一個方法是不是科學方法有三個標準,提出者有沒有做過、有沒有用、有沒有給出具體的操作路徑。查理芒格的這個判斷符合上面三個標準,特別是后文結合他們公司一些具體的例子進行了講解。事實上,在我們進入股票市場投資的時候,很多時候都應該尊重這個市場。所謂尊重這個市場就是尊重市場的現實。你以為的那樣的股票的走勢跟你的判斷不一致的話,首先第一個要做的,就是搜集新的信息,并且判斷是否根據新的信息來修正你的看法。
4.lollapalooza傾向——數種心理傾向共同作用造成極端后果的傾向。——節選自查理·芒格的人類誤判心理學第三講: 聰明人為什么會犯錯?
思考和理解。:
關于lollapalooza傾向。這個傾向是芒格總結的25種傾向的最后一個。也是窮查理寶典一書中最后的一個內容。lollapalooza: [ ?l?l?p?'lu:z? ] 是“非常出色的人[物]”。再百度了一下,查理芒格的lollapalooza效應就是價值投資理論一個比較重要的概念。芒格對那些相互鞏固并強化的因素發明了一個術語lollapalooza效應,那就是“好上加好效應”。
應用:
我對于這種由“數種心理傾向共同作用造成極端后果的傾向”,有一個非常淺顯的理解,就是周星馳在《武狀元蘇乞丐》里面學的降龍十八掌的最后一招——亢龍有悔。這一招就是有前面17掌連貫打出來的具有最大威力的一招。芒格歸納表達的這種傾向也是如此,這提醒我們在看待問題的時候,要把握住一個辯證的,相互聯系的,互相影響的關系,不要只抓住一點,不及其余。要學會系統思維的方法統籌的辦法,來破解這種多因一果的問題。
5.“是哪些重要的道理幫助了我呢?我非常幸運,很小的時候就明白了這樣一個道理:要得到你想要的某樣東西,最可靠的辦法是讓你自己配得上它。這是一個十分簡單的道理,是黃金法則。”
—— 這是查理芒格于2007年5月23日,在南加州大學GOULD法學院畢業典禮上的演講《如何獲得精彩人生?》上談到的。
思考和理解:
1.我不斷地看到有些人在生活中越過越好,他們不是最聰明的,甚至不是最勤奮的,但他們是學習機器,他們每天夜里睡覺時都比那天早晨聰明一點點。
2.人類社會只有發明了發明的方法之后才能發展,同樣的道理,你們只有學習了學習的方法之后才能進步。
3.真正重要的大道理占每個學科的95%,所以對我而言,從所有的學科吸取我所需要的95%的知識,并將它們變成我思維習慣的一部分,也不是很難的事情。
4.你們必須掌握許多知識,讓它們在你們的頭腦中形成一個思維框架,在隨后的日子里能自動地運用它們。
5.對于復雜的適應系統以及人類的大腦而言,如果采用逆向思考,問題往往會變得更容易解決。那些精通代數的人知道,如果問題很難解決,利用反向證明往往就能迎刃而解。
6.我認為這個世界的知識可以分為兩種:一種是普朗克知識,它屬于那種真正懂的人。他們付出了努力,他們擁有那種能力。另外一種是司機知識。他們掌握了鸚鵡學舌的技巧;他們可能有漂亮的頭發;他們的聲音通常很動聽;他們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但其實他們擁有的是偽裝成真實知識的司機知識。
第三應用。
其一,所謂的明天早上醒來的時候比昨天聰明一點點,這個說的就是海爾日清日高,每天進步1%,也就是復利效應。
其二。學會學習的方法,也就是《學習學習再學習》公眾號,先把學習的方法學到手,再來去縮短入門階段的學習和時間。再來刻意練習,把自己練成高手。
其三,每個學科的大道理。這個就是《好好學習》里面提到的底層規律的概念。臨界知識是什么,就是共通的,各學科都需要的,能夠引爆其他常規知識的底層知識。
其四,所謂在自己的頭腦里面形成思維框架。這個說的就是要通過大量的學習把一些信息封裝成小組快知識,把小組塊封裝成大組塊,把大組塊封裝成超大組塊。慢慢慢慢的,我們的頭腦就搭建了,我們的思考模型,你的思考模型越多,在大腦里,你遇到需要處理的情況的時候,一檢索就把它給檢索出來了,那么我們的反應速度也會快上幾倍。另一方面,正因為有了這些不同組塊的碰撞融通,肯定會產生知識的融合產生創意。
其五,所謂的逆向思考就是換個角度看問題。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盯著鎖頭,并不能自動找到開鎖的鑰匙。我們需要換個思路,換個角度換個身份換個角色,從外頭就很有可能找到開門的鑰匙。
其六,所謂兩類知識:普朗克知識和司機知識。這個其實跟《精英日課》里面說道的常規知識和應對意外技能的區別,他舉了一個例子,你學會一般的游泳,這是掌握了常規的知識,但是如果你抽筋,你遇險了如何應對意外,比如說會不會拍水會不會做有關的動作引起注意,這個就是應對意外技能的知識。另外一個例子就是在很多的公共展覽館,你可以看到一些講解的小姑娘跟你講得很流暢啊,整個都幫你介紹了,但是一提問他們就露餡了,他們沒法回答出來,他們掌握的只是司機知識,他們并沒有掌握這個普朗克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