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來看看網友的回答:
A:在學校吃食堂,很長一段時間,我都無法理解為什么別人說,好難吃好難吃,還是家里做的好吃。
B:我媽媽是黑暗料理之王!吃年夜飯時,會想念學校的食堂,想到流淚。
C:吃飯不是吃飯,那叫進食。別人吃飯是為了生活,我吃飯是為了生存。
看到那么多網友的回答,我心里還是蠻安慰的。
我坦言,我母親做菜不好吃。這絕對不是我做菜不好吃的借口。
炒菜時,油下得太多;切肉時,肉切得太大塊;煮粥時,水放得太少。
不留神,鹽就下多了;不注意,菜就炒焦了;不小心,就錯過了做飯時間。
好像這些都是小問題,起碼煮熟了,起碼養活了我,起碼沒鬧出多大的毛病。
夏天中午回到家,飯剛剛從鍋里拿出來,我就開始抱怨:怎么那么晚才煮飯,天氣那么熱,飯菜那么燙,叫我怎么吃?
不過,回頭想想。媽媽也是一個普通人,有她擅長的地方,也有她不熟悉的地方。
菜做得不好吃,但是也不致于毒死你。(看我文章的人證明還活著)
《請回答1988》中,成善宇是一個會關心媽媽心情的小暖男。
中午和同學一起吃便當,同學會嫌棄媽媽給自己做的便當難吃。
嫌棄
也會立即反擊說,比你家好多了。
晚上回家,看見母親在等自己,相信自己的便當沒吃完,就在門口吃完才進門。母親知道兒子吃完的便當,是讓一件自己很開心的事情。
只要能讓媽媽覺得自己是幸福料理王,再難吃的菜吞下去便是,說幾句贊美媽媽手藝的話,讓媽媽陷在幸福的錯覺中,沒必要急忙說出真相,偶爾錯覺讓人更幸福。
所以請不要著急評價媽媽的手藝,先吃完,再說話。吃光,就是對媽媽手藝的最大贊美。
所以請不要著急評價媽媽的手藝,先吃完,再說話。吃光,就是對媽媽手藝的最大贊美。還有,多夸夸媽媽手藝,媽媽才有動力去改善廚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