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冰冷凍住了,腦子轉的飛快。
事情來了,感受肯定有,可伴隨而來大腦的想法,“怎么辦?”“辦到什么程度?”“好結果如何?”“差結果如何?”,來不及感受,大腦就做出了支配。做事時,一般人都會說:動動腦子!很少有人說:啥感受?大腦運作的同時會兼顧感受的,或者就是因為感受的原因,大腦做出了相應的對治。當大腦機械運作N多年之后,感受漸漸變得麻木和遲鈍。聽感受哪里顧得上?
“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這是認識和判斷的定論。背后的感受是,人們為錢奔忙而勞苦心酸。“相識滿天下,知心能幾人。”,這是感受人情冷暖后的嘆息。“易漲易退山溪水,易反易覆小人心。”是江湖險惡的凄涼。“當時若不登高望,誰知東流海樣深。”這是感受后認識和歸結。“自恨枝無葉,莫怨太陽偏。大家都是命,半點不由人。”感嘆一切都是命,遺憾自己這樹長不出葉子,別抱怨太陽偏心眼了,先感受一番后歸結命運之無奈。
這些俗語詩句,都夾雜著感受和認知,容易入心。俗語是祖祖輩輩結合世情傳下來的律條,詩句是詩人道出眾人不能道的經典。
當自己以為人生基本就這樣了,感受再也不知何所往,大腦也不知何所用。自我認同感越來越模糊,價值感越來越低,干什么不干什么基本一樣了,干好干不好基本無所謂了。好的,這說明自己這個人基本快死掉了。
感受在大腦長期的機械化運作里,逐漸麻木成大樹,來,笑一個,臉像苦瓜。哭一個,即便打了雷也見不到半點雨。
傲慢吧,這樣誰也不知咱缺感情。
“知者減半,愚者全無。”
人大腦轉得快,腳跟已飄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