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輸《哈姆萊特》的《奧瑟羅》

《奧瑟羅》

《奧賽羅》是莎士比亞著名的四大悲劇之一,以15世紀末葉賽浦路斯島作為舞臺。主角奧瑟羅是一位黑皮膚的摩爾人,擔任威尼斯軍的統帥。他因聽信部下伊阿古的讒言,殺死了美麗忠貞的妻子苔絲狄蒙娜。等到明白事情的真相后,悔恨交集,終于自刀,追隨愛妻于黃泉下。



在莎士比亞的四大悲劇里面,很多人最喜歡也最推崇的是《哈姆萊特》,認為其人物形象和悲劇特色都尤其的鮮明和突出。

但我不同,在這四本書里面,我最喜歡《奧瑟羅》。其緊湊的情節讓我為之注目,更重要的是,無論是人物塑造,還是故事的展開,《奧瑟羅》都把人性的弱點詮釋得淋漓盡致。

進一步闡述,那么《奧瑟羅》的緊湊情節和人性弱點的表現是密切相連的。在《奧瑟羅》中,情節的緊湊是圍繞著一個人為中心的,這個人就是伊阿古——我所認為的劇中的反派人物。而緊湊情節的展開也有一條隱藏著的暗線,就是從劇中每個人物身上所體現出來的人性的弱點。而且這種人性的弱點是不容易被理解的,所以莎士比亞借助了一種技法,也就是巧合,在故事的最后,還有一個意外。

戲劇的第一幕是以伊阿古和羅德利哥的對話為開場的。這一幕非常的重要,其重要性主要體現在以下兩個大的方面:從表層上來說,這一個開場表明,伊阿古憎恨奧瑟羅,原因是奧瑟羅讓從沒有上過戰場的凱西奧當副將,而他自己立過許多軍功卻只能當一個旗官。伊阿古是不甘心的,他認為自己沒有得到自己應有的職位。這就交待了伊阿古后來的所作所為的原因——嫉妒。

與此同時,這一場還有一個人物,那就是羅德利哥。羅德利哥喜歡苔絲狄蒙娜,也就是奧瑟羅的妻子。可是苔絲狄蒙娜并不喜歡他,苔絲狄蒙娜喜歡的是奧瑟羅,并且在其父親都不知道的情況下,和奧瑟羅結婚了。于是羅德利哥的情感在這里主要表現為愛而不得,這也是促使他后面被伊阿古所鼓動的原因。而從深層上來說,這一個開場還揭示了一個貫穿全劇的線索——利益。如伊阿古所說,“我所以跟隨他,不過是利用他達到我的目的……我這樣對他陪著小心,既不是為了忠心,也不是為了義務,只是為了自己的利益,才裝出這一副假臉。”這里的他指的是奧瑟羅。

值得注意的是,《奧瑟羅》的情節是從第一幕的開場這里就開始層層推進的了。羅德利哥為什么會和伊阿古有對話呢?因為兩人知道了奧瑟羅和苔絲狄蒙娜私自結婚的事情,并且打算把這件事公之于眾。而且公之于眾的方式還要有點“特別”,要可以達到損害奧瑟羅榮譽的目的。這里要補充一點,從伊阿古開始向羅德利哥陳述他為什么厭惡奧瑟羅的時候,他就已經把羅德利哥拉到了自己的陣營,并且讓羅德利哥認為,奧瑟羅這樣的人不值得跟隨。勃拉班修是苔絲狄蒙娜的父親,也是伊阿古和羅德利哥要揭穿奧瑟羅“拐跑”苔絲狄蒙娜事情的對象。這兒有一個很有趣的點,伊阿古和苔絲狄蒙娜的揭穿并不是直接的,而是先言他物,“捉賊!捉賊,留心你的女兒和錢袋。”這種高聲叫嚷引起了勃拉班修的注意,讓他產生了好奇,于是雖然不滿羅德利哥這個人,勃拉班修還是沒有直接閉門不聽,而是詢問出了什么事,并且當最后得知自己的女兒可能和摩爾人跑了的事情,隨即叫起了仆人,打算去捉拿兩人。

第一場在這里結束,伊阿古作為一個重要的反派人物,其謀略已經開始顯現出來。他并沒有選擇跟隨勃拉班修等人一起去“捉拿”奧瑟羅,而是表明自己不得不與摩爾人,也就是男主角奧瑟羅的假意周旋,因為他的地位還不允許他如此,而且前方戰事告急,只有奧瑟羅有能力到前線去。可以看到,伊阿古是特別有遠見的,而且他了解各方面的消息,并在權衡之下選擇了對自己最有利的做法。此外,為了避免羅德利哥和勃拉班修對他產生“誤會”,他在臨走前還“言辭懇切”地表達了自己對奧瑟羅的恨意,這就為后面勃拉班修等人去捉拿奧瑟羅時他陪伴在奧瑟羅身邊的一幕做了解釋。

第二場寫的是伊阿古和奧瑟羅的談話,在這一場,莎士比亞用戲劇語言刻畫了奧瑟羅的大部分性格,也就是對自己所擁有地位的驕傲與自豪,他很看重他的地位與清白。同時,伊阿古在這里繼續扮演好人形象,他提醒奧瑟羅要小心勃拉班修。

接下來的第三場是勃拉班修與奧瑟羅等人在議事廳的會面,莎士比亞重點突出的是奧瑟羅的英雄形象,反而是把勃拉班修的質問放在了次要地位。為什么要這樣呢?私以為是因為整個劇本的大背景的需要,因為土耳其人的入侵,而奧瑟羅作為一個英雄,他的地位在這里得到了突顯。為著奧瑟羅可以去戰斗,當勃拉班修前來質問的時候,元老們反而是心平氣和地了解事情經過,并在最終承認了奧瑟羅是無罪的。

那么在這一場中其實發生了第一個悲劇,也就是勃拉班修的悲劇,作為一個父親,女兒和別人結婚了他卻不知道,而且苔絲狄蒙娜在議事廳也是選擇服從于奧瑟羅。這對于勃拉班修而言是一個嚴重的打擊,并且通過最后一幕我們可以知道,勃拉班修最后的結局是死去,他對女兒的背叛無法接受。原本女兒的婚姻應該得到父親的祝福,然而并沒有,父親的威嚴也在這里消失。

與此同時,莎士比亞在這里還埋下了一個伏筆。不能接受苔絲狄蒙娜婚姻的人,除了勃拉班修,還有一直喜歡苔絲狄蒙娜的羅德利哥。按照臺詞來說,羅德利哥對苔絲狄蒙娜一片深情卻沒有得到回應。而伊阿古,繼續發揮了他的“聰明才智”,而且是出于對羅德利哥的友情,他向羅德利哥表明現在正是他為羅德利哥出力的時候,并且得到了羅德利哥的信任。原因有兩個,一方面,伊阿古的論說有理有據(苔絲狄蒙娜只是因為一時沖動,厭倦了以后需要一個年輕的肉體。)而且站在了友情的制高點;另一方面,伊阿古表明了自己對于奧瑟羅的憎恨,這讓羅德利哥以為伊阿古和自己是同一陣營的人。這就為后面羅德利哥一直心甘情愿地被伊阿古當槍使做了合理的解釋。

此外,在這里還有一段伊阿古的自白,他憎恨奧瑟羅的原因還有一個,他懷疑奧瑟羅和自己的妻子有曖昧,這就把他對奧瑟羅的憎恨增加了一層,來自于愛情的嫉妒和男性的尊嚴是每一個男人所與生俱來的天性。而莎士比亞通過伊阿古的自白,還說明了一件事,那就是伊阿古很了解其他人的人物性格,比如這一句話,“那摩爾人是一個坦白爽直的人,他看見人家在表面上裝出一副忠厚誠實的樣子,就以為一定是個好人;我可以把他像一頭驢子一般牽著鼻子跑。”他知道奧瑟羅是什么性格,并且對自己很有自信。但我在這里是存有一個疑問的,伊阿古在自白中突然提到凱西奧是一個俊美的男子,然后他想奪得凱西奧的地位來實現自己的陰謀。我覺得這里顯得很刻意,但說不定也是莎士比亞設置的一個巧合,畢竟凱西奧的俊美才能增加伊阿古向奧瑟羅說凱西奧和苔絲狄蒙娜曖昧的可信度。而且也只有凱西奧俊美,后面的情節才能推進。試想一下如果凱西奧很丑,苔絲狄蒙娜怎么會如伊阿古所捏造的一樣和凱西奧曖昧。還有就是男性的嫉妒,伊阿古作為一個男性,凱西奧的俊美與紳士激起他的不滿也是情有可原的,而且這種情有可原順利地讓無辜的凱西奧卷入了伊阿古的陰謀。

在接下來的三幕,莎士比亞描寫的是伊阿古如何一步步實現自己的陰謀。伊阿古作為陰謀的中心任務,他借助人性的弱點,就像一個謀略家一樣讓別人進入了他的圈套,并且成為他手中的槍。當然巧合是伊阿古設套成功的重要因素。

先說苔絲狄蒙娜,苔絲狄蒙娜作為一個女性,而且是一個典型的女性,在莎士比亞的筆下,她有這些特征:美麗、溫柔、包容,最重要的是對奧瑟羅純潔而真摯的愛,但是這份愛卻在最后讓她走向毀滅。那伊阿古是怎么利用苔絲狄蒙娜的呢?其實這種利用不是直接的,而是間接的。伊阿古從來沒有和苔絲狄蒙娜發生過正面沖突,或者可以說伊阿古基本沒有與某一個人物發生正面沖突,除了最后一幕伊阿古被抓。伊阿古一直扮演的都是一個“中介”一樣的角色,他從來不直接告訴你發生了什么,而是說一些似是而非的話,以及站在情感的制高點,并且每一句話都看似是在為你著想。于是你相信他,并且在他的引導下,成功地想到了他所預期的事情。也可以通俗地說是“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

再說回來,伊阿古是把苔絲狄蒙娜當做一個誘因來利用的,私以為可以從這些方面加以證明:首先,對羅德利哥而言,苔絲狄蒙娜是他喜歡的人。伊阿古借助羅德利哥所謂的“癡情”,其實是愛而不得,來讓羅德利哥心甘情愿地把自己的錢交給他,并在最后成為棋子去殺凱西奧。其次,對于奧瑟羅而言,苔絲狄蒙娜是他深愛的人,是他的妻子。為什么伊阿古的計謀可以成功呢?因為伊阿古深諳奧瑟羅的心理,他知道奧瑟羅易怒而且沖動,而且愛到極致受不得一點點的背叛,所以當伊阿古把苔絲狄蒙娜作為一個誘因,說苔絲狄蒙娜和凱西奧可能有點關系的時候,奧瑟羅就已經忍不住生氣了。當然奧瑟羅作為一個英雄,在一開始還是有一點點理智的,只不過苔絲狄蒙娜的手帕讓這種理智消失殆盡。再說凱西奧,苔絲狄蒙娜仍然是讓無辜的凱西奧不自覺落入圈套的誘因。當伊阿古讓凱西奧醉酒犯事而被革職的時候,伊阿古告訴凱西奧,奧瑟羅是如此地愛苔絲狄蒙娜,只要有苔絲狄蒙娜的說情,他一定可以恢復原職,而凱西奧自然是相信了,至于為什么相信,這個涉及到人性的弱點,我后面再說。其實苔絲狄蒙娜也是促使她父親勃拉班修死亡的一個誘因,只不過由于伊阿古只是想借這件事來羞辱奧瑟羅,并不是針對勃拉班修,所以這個關系顯得弱化。

說完苔絲狄蒙娜之后,再來說一下羅德利哥。和凱西奧與奧瑟羅不同,其實羅德利哥中途是有醒悟過來的,有察覺到伊阿古是騙他的。這是為什么呢?因為在一開始的時候,羅德利哥把自己的錢交給伊阿古,伊阿古美其名曰是買奢侈品送給苔絲狄蒙娜,借此來幫助苔絲狄蒙娜和羅德利哥見面,但是卻一直杳無音信,所以羅德利哥產生了懷疑。但是伊阿古會就此失敗嗎?當然不會,而是又設了一個圈套。伊阿古告訴羅德利哥,苔絲狄蒙娜的變心是必然的,因為追求苔絲狄蒙娜的人那么多,而奧瑟羅并不俊美,關于這一點,羅德利哥是相信的。接下來,伊阿古又開始站在情感的制高點,表示他對羅德利哥友誼的堅不可摧,然后趁機又給了羅德利哥一個希望。這次已經不再是見面這種純潔的事情了,而是變成了羅德利哥可以和苔絲狄蒙娜睡上一晚。羅德利哥再次相信,至于為什么相信,我覺得有兩個原因:第一,伊阿古擅長說話之道,言辭懇切;第二,羅德利哥對于苔絲狄蒙娜的喜歡其實是基于苔絲狄蒙娜的美貌,而且沒有上升到愛的地步。他的目的只是得到苔絲狄蒙娜,因而當伊阿古說可以和苔絲狄蒙娜睡一覺的時候,他絲毫沒有覺得和已婚的苔絲狄蒙娜睡覺有什么不對。再然后,看到羅德利哥進入了自己的圈套以后,伊阿古提出了一個看似完美的好計謀。既然要睡覺,苔絲狄蒙娜自然不能走,可是戰事結束奧瑟羅要帶著苔絲狄蒙娜回去了,這要怎么辦呢?伊阿古直接就說,如果有事情拖住奧瑟羅的話,羅德利哥就有可乘之機,而凱西奧的死一定可以拖住凱西奧。羅德利哥又相信了。私以為這個是經不起推敲的,也可以算作是一個巧合吧,羅德利哥就真的按照伊阿古所想去殺凱西奧,而不是突然覺悟。

關于奧瑟羅,也就是伊阿古的謀算對象,我認為讓其悲劇的原因主要是來源于他的性格。首先,奧瑟羅雖然驕傲,但是自卑,這種自卑主要表現在愛情上。前面講到,奧瑟羅對于自己所擁有的地位是很自豪的,所以他驕傲。可是對于苔絲狄蒙娜,他其實是自卑的。因為苔絲狄蒙娜太美好了,在奧瑟羅的心中,她簡直完美,所以當伊阿古暗示苔絲狄蒙娜會喜歡別的人的時候,奧瑟羅很快就懷疑了。因為他知道自己的不足,知道自己和那些追求苔絲狄蒙娜的人來說,自己的劣勢是什么,而且因此感到自卑。其次,奧瑟羅很沖動,所以當他以為苔絲狄蒙娜真的和凱西奧發生了什么之后,他根本冷靜不了。對于伊阿古刻意地吞吞吐吐,它也是一刻都忍受不了。最后,奧瑟羅還有點固執,一旦在他心中種下懷疑的種子,他就會慢慢信以為真,而且不接受別人的反駁。所以在最后當苔絲狄蒙娜一遍又一遍地表示自己忠貞的時候,奧瑟羅還是堅持不信,最后釀成悲劇。

但其實在某種程度上而言,莎士比亞的《奧瑟羅》也是愛情的悲劇。對于苔絲狄蒙娜,從她和愛米莉婭的對話中,我們可以很清晰地看到,苔絲狄蒙娜很了解奧瑟羅,她知道奧瑟羅容不得一點點的背叛,而且易怒,但是當奧瑟羅很生氣地來問她手帕去了哪兒的時候,她還是拼命地轉移話題,讓奧瑟羅恢復凱西奧的職位。看到這里的時候,我覺得特別搞笑,很像瓊瑤的那些苦情劇里面的虐戀情深。明明奧瑟羅很迫切地想知道答案,苔絲狄蒙娜卻一直轉移話題,而且說的對象還是另外一個男人,這種事情放在任何一個男人身上,想來都是接受不了的。還有奧瑟羅,其實從深層來講,他對于苔絲狄蒙娜是不夠信任的,所以當伊阿古說一些似是而非的話語,又提供手帕作為證據的時候,奧瑟羅就覺得苔絲狄蒙娜一定是背叛了,這是對于苔絲狄蒙娜愛情的不信任。

最后說一下凱西奧。其實我認為在整部戲劇中,無辜的人一共有兩個,一個是苔絲狄蒙娜的父親,勃拉班修,另一個則是凱西奧。伊阿古不滿奧瑟羅讓自己當旗官卻讓凱西奧當副將,于是謀算奧瑟羅的時候也把凱西奧拉了進來,可憐的凱西奧卻一直不明所以。并且在我看來,凱西奧算得上是一個真正的騎士,他恪守自己的本分,對于奧瑟羅有絕對的忠誠,從劇本中就可以看到,凱西奧對于奧瑟羅是一直保持著下級對于上級的尊敬的,而且他不曾逾越。當醉酒犯事之后,凱西奧是很愧疚的,他也承認了自己的錯誤。但騎士有一個致命的弱點,而這個弱點也就是被伊阿古所利用的地方,這就是凱西奧把榮譽看得很重。所以在被革職以后,凱西奧的內心其實很焦慮,他想恢復自己的榮譽。并且當伊阿古說了幾句挑撥的話之后,他的焦慮更加的明顯。所以伊阿古提出來可以找苔絲狄蒙娜求助,他毫不猶豫就去做了。

在這些主要人物之外,其實莎士比亞還給伊阿古提供了助攻。一個是蒙太諾,在伊阿古勸凱西奧喝酒的時候,蒙太諾也附和,認為凱西奧喝的酒太少,所以最后凱西奧喝醉。另外一個是愛米莉婭,也就是伊阿古的妻子。她是苔絲狄蒙娜手帕的提供者,因為手帕,才讓奧瑟羅坐實了苔絲狄蒙娜和凱西奧的曖昧。還有一個是比恩卡,這是凱西奧的女朋友。在伊阿古設計讓奧瑟羅躲在背后偷聽所謂真相的時候,比恩卡剛好把手帕拿了過來,然后奧瑟羅一看到就怒了。

除了性格的弱點以及助攻,具體說一下伊阿古計謀成功的其中幾個巧合。

第一個巧合,每次伊阿古說似是而非的話的時候,對方都一定會順著伊阿古所預測的一樣做出可控的反應,比如伊阿古說凱西奧和苔絲狄蒙娜……話沒有說完,奧瑟羅就自己補充了,他們一定是發生了不可告人的事情。

第二個巧合,當凱西奧和苔絲狄蒙娜見面的時候,奧瑟羅剛好到達這個地方并且看到。

第三個巧合,苔絲狄蒙娜的手帕剛好不經意落到地上,并且還被愛米莉婭看到,然后拾起來交給伊阿古……一個又一個的巧合,貫穿整部戲劇。試想一下如果苔絲狄蒙娜的手帕沒有剛好掉落,凱西奧也沒有醉酒,羅德利哥中途就揭穿伊阿古的計謀,會發生什么呢?可能《奧瑟羅》就不是一個悲劇。

在我看來,伊阿古不僅是《奧瑟羅》的反派人物,而且是中心人物。他一步又一步地精密布局,而且對于其他人的性格特征和弱點了若指掌,就像是被上天開了掛一樣。唯一的一次失手是在愛米莉婭身上,伊阿古想到羅德利哥也要死,不然會拆穿他,卻從來沒有想到拆穿他的人是愛米莉婭。這是《奧瑟羅》在結尾給觀眾的一個意外,畢竟從一開始愛米莉婭偷手帕時候的自白(管他要做什么呢,反正我只是為了討伊阿古開心)可以看到,愛米莉婭應該是自私的,卻在最后成為了一個正面人物,善良而勇敢。

此外,我私以為愛米莉婭在接近結尾時候的表現,就像是莎士比亞的附身。莎士比亞借愛米莉婭之口,傳達了很多他想告訴世人的哲理。比如愛米莉婭和苔絲狄蒙娜的對話,愛米莉婭這樣說,“世間的是非本來沒有定準;您因為干了一件錯事而得到整個的世界,在您自己的世界里,您還不能把是非顛倒過來嗎?”

在文章的最后,我其實也和伊阿古一樣有一個疑問,為什么凱西奧沒有立過軍功卻是副將,而伊阿古貢獻許多卻是一個旗官?難道奧瑟羅早就看出伊阿古的品德不夠優良?可如果是這樣的話,奧瑟羅的智商和情商理應不低,怎么后面就這么容易地被伊阿古所激怒了呢?誰知道呢,可能是因為愛情讓人喪失理性,并且蒙蔽了人的雙眼。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