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認為,張無忌的過人之處,不亞于金書中的其他英雄豪杰。張無忌這個人,拋卻蓋世武功、身份權(quán)勢這些障眼法,他應該是金書男主角中活得最真誠的一個。所謂真誠,不光指對讀者和書中其他人物,還指對他自己。
倚天中指導張無忌做出各種決定的一直是他自己心底最真實的感情。所以他總被評價為性格平庸。他不大會像傳統(tǒng)的英雄一樣隱藏真實感受并且自我約束。原則性不強。面上口口聲聲遵循著所謂的俠義之道、民族大節(jié)、正人君子的種種守則,對張無忌構(gòu)不成約束。他了解并尊重這些守則,但真正行事時,并沒真的把他們當成圣旨。他看重的,永遠是人。他在乎的人。武當?shù)娜耍鹘痰娜耍瑢λ樯钜庵氐娜恕?/p>
謝遜下手殺趙敏派到靈蛇島上接他們的人,他覺得不妥,卻能接受,因為謝遜是他義父。金花婆婆抓到周芷若,他有心營救,怕傷了殷離的心,遲疑沒有出手。聽太師傅的話,寧死不愿入明教,可外公舅舅和明教群豪生命受到威脅,也接任了教主。明教群豪中毒,他著急起來脫趙敏鞋襪逼她放自己。看到蛛兒沒死,便高興地抱住人家。跟趙敏藏在大鼓里,山洞里,幾次忍不住意亂情迷就想親人家姑娘。這當中有些行為,他爹張翠山是說什么都不會做的,自詡名門正派的武當?shù)茏樱彩菦Q計不會認同的。
如果他真的把國家民族像郭靖蕭峰一樣時時放在心上,一開始壓根就應該跟趙敏劃清界限。根本不至于一直糾纏不清。他跟趙敏的關系,可就好比抗戰(zhàn)時期的蔣介石愛上土肥原賢二的女兒啊。但張無忌的態(tài)度非常簡單明確。賣國投敵是不會做的。光復漢室是要做的。跟趙敏在一起也是要的。抗元是抗元,談戀愛是談戀愛。
遇到關乎人生的大事,這種簡單的心態(tài),就成了張無忌最了不起的地方。他能夠舉重若輕。理所當然地輕松放下許多常人難以接受或割舍的恩怨,往往為人看重的名利與權(quán)勢,全然不放在心上。
朱九真父女害他跌落山崖,朱長齡發(fā)現(xiàn)絕無出路之時便要對他痛下殺手。張無忌僥幸逃脫順著山洞爬到了鳥語花香的翠谷,做的第一件事,是大聲歡呼。心想“老天爺待我果真不薄,安排下這等仙境,給我做葬身之地。”
剛剛得知一片赤誠相待的魂牽夢縈之人是個心懷叵測的惡毒少女,又掉落山崖,加上寒毒未解,眼見命不久矣,多重打擊疊加下來,尋常人難免傷感悲憤一番,但張無忌似是渾然未覺。見了一個翠谷,就讓他大聲歡呼。又馬上扔了果子給對自己居心不良的朱長齡。待到在翠谷潭邊抓到大魚,更是歡呼大叫,飽餐一頓。不知道的,還以為他是來郊游的。
他知道自己命不久矣,所以會想到老天爺給他一個不平凡的葬身所;他也知道朱長齡絕非善類,怕對方吃了魚肉力氣大增沖過來抓他,所以只給朱摘果子卻不給烤魚吃。他什么都知道,但并不當一回事。就算明天就要死了,可今天還是高高興興地生活。抓魚摘果子,留火種,堆土灶,鋪草床,跟猴子玩鬧嬉戲。
十幾年前我不懂,現(xiàn)在才意識到這種心無掛礙,簡直人間罕有。
后來遇到蛛兒,說起朱九真,張無忌的反應是這樣的:
張無忌點點頭,淡然道:‘是朱九真姑娘。但這些傷早好了,我早已不痛了,幸好性命還活著,也不必再恨她了。’
那少女向他凝視半晌,但見他臉上神色平淡沖和,閑適自在……
他記得朱九真的狗咬他留下身上種種疤痕,自然也是記得他們那一行人對自己的種種傷害,但提起他們的時候,是“平淡沖和,閑適自在”。已經(jīng)根本不在乎了。
這樣的輕松心態(tài),楊過沒有,郭靖也沒有。甚至被奉為神的謝遜,也是二十多年的恩怨過去,又經(jīng)由空見和少林三僧不斷的點化,才放得下。但張無忌似是生來就有。
令狐沖初時心里裝著華山派,楊過少年不忿郭芙黃蓉對他的態(tài)度,胡斐想著為父報仇,只有張無忌最簡單。在昆侖翠谷整日與猴兒相伴的日子十分快活,張無忌起初不太想出去。只是想念張三豐和武當諸俠才出去了。遇到蛛兒之后與她患難與共,在一起又“說不出的逍遙自在”,便想著與她做個伴,一起四處游玩。被峨嵋派強行帶到光明頂,聽聞六大派圍攻明教,得知武當也參與在內(nèi),心中所想也是“就此帶了蛛兒,永不見到這些江湖上的爭斗兇殺。”待得從靈蛇島回來之后,明教義軍聲威大震,他的權(quán)力越來越大,在濠州街上揮手便可招呼教眾行事,五行旗神勇無比,軍中主帥也對他恭敬備至。可他還是一心想要隱居深山享清福,再不理塵世之事。所以故事最后,他真的是因為中了朱元璋的詭計心灰意冷,又不愿傷及軍中主將,以大局為重才遜位于楊逍的么?如果他真的為明教設身處地著想,應該知道楊逍年老德薄,并不是繼任教主的最佳人選。或者至少回到光明頂,正式公開宣告自己的意愿,怎至于好似扔掉燙手山芋一般,用傳書這種不穩(wěn)妥的方式傳位。他是壓根自始至終就不愿意去理會這些恩怨紛爭,終于有了個看似合理的理由,就像抓住救命稻草一樣利用起來,抓緊歸隱。
另外,張無忌在其位謀其政。盡管勉強就任,但并不敷衍了事。出任教主期間,把原本一盤散沙內(nèi)斗不斷的明教高層團結(jié)起來,又在蝴蝶谷會見了明教中層,號召重組整編義軍,把驅(qū)逐胡虜拯救漢族百姓于元室暴政之中視為己任。更與六大派緩和關系,共同抗元。在少林寺一役大獲全勝后贈武穆遺書給徐達時,又暗示了將來身當大任之人如果不能善待百姓,便會取其首級。當真是“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
在一無所有的時候不想立身揚名,功成名就也不貪戀權(quán)力名位。拿得起,放得下,進退有度。現(xiàn)在的人總說不忘初心,張無忌,才是真正的不忘初心的人呀。
而且不要忘記,他干這一番事業(yè)之時,應該還不到二十五歲。
跟神雕俠侶的雁邱詞一樣,倚天也有一首點題的小曲。這首雙調(diào),幾乎就是張無忌的寫照。
世情推物理,人生貴適意,想人間造物搬興廢。
吉藏兇,兇藏吉,富貴哪能長富貴?
日盈昃,月滿虧蝕。
地下東南,天高西北,天地尚無完體。
展放愁眉,休爭閑氣。
今日容顏,老于昨日。
古往今來,盡須如此,
管他賢的愚的,貧的和富的。
到頭這一身,難逃那一日。
受用了一朝,一朝便宜。
百歲光陰,七十者稀。
急急流年,滔滔逝水。
在小昭第一次唱過這首曲子時,書中還寫道:“曲中辭意豁達,顯是個飽經(jīng)憂患、看破了世情之人的胸懷”。二十一歲的張無忌,已經(jīng)是這樣的胸懷。
在倚天這部小說里,除了張三豐和謝遜,還有一位通過謝遜之口講出來的高人。就是少林空見。
此人是點化謝遜的先驅(qū)者。同時,也是張無忌的一個寫照。
空見為渡謝遜身受一十三拳不還手。在第十三拳上,謝遜以自戕騙得空見來救,趁空見關心自己沒有防備,重傷了他。可馬上就后悔了。這是人人都熟悉的劇情。
謝遜道:“空見大師見我痛哭,微微一笑,安慰我道:‘人孰無死?居士何必難過?你師父即將到來,你須得鎮(zhèn)定從事,別要魯莽。’……
哪知隔了良久,始終不見我?guī)煾傅絹怼N倚南略尞悾找姶髱煛?/p>
“這時他已氣息微弱,斷斷續(xù)續(xù)的道:‘想……想不到他……他言而無信……難道……難道甚么人忽然絆住他么?’我大怒起來,喝道:‘你騙人,你騙我打死了你,我?guī)煾高€是不出來見我。’他搖頭道:‘我不騙你,真是對你不起。’……
(謝遜)不由得萬分慚愧,跪在他的身前說道:‘大師,你有甚么心愿,我一定給你了結(jié)?’他又是微微一笑,說道:‘但愿你今后殺人之際,有時想起老衲。’
空見不惜自己身死只為換得謝遜今后殺人之際的一絲慈悲。在今天的價值觀眼中看來,恐怕是圣母附體是非不分了。當時的謝遜殺人成性,實在死不足惜。況且空見必然知道,謝遜不可能就此放下屠刀。
然而,這一句話間接救了張翠山一命。在去往冰火島的途中,謝遜與張翠山對掌之時想起了空見,便沒有對張翠山下殺手。
因緣果報。二十多年后,張翠山夫婦的兒子,與空見遙相呼應。竭智窮力,救了被困萬安寺的六大派門人。
張無忌以乾坤大挪移神功相援六派高手下塔。內(nèi)力幾已耗盡,最后和滅絕師太對了那一掌,更是大傷元氣,這時幾乎路也走不動了。莫聲谷將他抱起,負在背后。張無忌默運九陽神功,這才內(nèi)力漸增。
一人之力克六大派高手,武功震古爍今的張教主,為了救人耗盡不竭內(nèi)力,竟要莫聲谷背負。不過,自此六大派與明教的恩怨不但一筆勾銷,還要聯(lián)合反元。
空智大師道:“中原六大派原先與明教為敵,但張教主以德報怨,反而出手相救,雙方仇嫌,自是一筆勾銷。今后大伙兒同心協(xié)力,驅(qū)除胡虜。”
沒有空見的慈悲,沒有張無忌的寬容仁厚,中原武林焉能保存。張無忌之仁心,堪比空見。
如果說救六大派只是隱喻。那么在綠柳山莊張無忌去取醉仙靈芙的解藥時,干脆讓他中了和空見一模一樣的圈套掉下趙敏設下的陷阱簡直講得再明白不過。以金庸之能,這不可能是巧合。
更何況,張無忌的出生,便將謝遜從狂性大發(fā)之中拯救出來。也恰如空見拯救謝遜的良心一樣。
謝遜從入世到出世,罵老天罵先賢罵圣人,唯一真心稱贊沒有差評的武林中人,就是空見。謝遜在倚天中,是張無忌的精神導師之一,他人生中第一個師父。他靈魂的塑造者之一。是可以媲美希臘神祗的人物。
他對空見的感激與愧疚,推崇和懺悔,無一不是對未來張無忌所做所為的肯定。
金庸真是偉大的作家。他總是能夠?qū)⒁徊糠謨r值觀,不露痕跡地附著在他的故事中,娓娓道來,潤物無聲。
不仔細看,是看不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