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抄】
1、以前在出版社工作的時候,履歷表和就職期望表只是作為參考,通過考試而得到工作的人,并不都是優秀的。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優缺點,如何充分地利用這些優缺點,才是公司的任務。有些人雖然成績優秀,可是人品卻很差勁,他們可以若無其事地說謊,會在背后說別人的壞話拖別人的后腿,只知道維護自身的利益,工作上也起不到任何作用,對自己的部下擺出一副高高在上的樣子,對上司則是低三下氣、阿諛奉承。
2、或許是亞紀子的心態有些高傲吧。她并不希望店里來很多客人吃飯。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喜好。不喜歡這家店風格的人肯定是有的。最要不得的是,自己都找不準自己的喜愛偏好的人。人們都是容易厭倦的生物,追逐著不斷更新的流行動向。
3、現在大家好像對需要花功夫去大理的東西都敬而遠之了呢。
4、亞紀子總是很認真地思考面對一些問題。做人啊,可不能這么認真。太認真的結果只會逼死自己哦。
【情節節點】
亞紀子:單親/單身/大齡/編輯/母親開著小飯館/從未見過父親,對其知之甚少
<1> 母親突然去世,留下小飯館/公司人事變動,亞紀子被調離編輯崗位。
<2> 辭職,決定重開小飯館。
<3> 學烹飪/重新裝修飯館/招聘志麻。
<4> 新店開張/走極簡風,只賣面包和湯/老熟客失望,建議走回母親的路線
<5> 不接受指正意見/每日生意火爆卻賣完關門,被指不會做生意
<6> 田中太太(母親以前的同事)來訪,告知父親的一些信息
<7> 首個休息日/田中太太二次到訪,帶來更多關于父親的信息
<8> 志麻受傷/休息日延長/整理屋子/前往父親寺院/見到胞兄及其夫人,但未相認
<9> 繼續營業/太郎(貓咪)去世/每日結業后都傷心自責
<10> 二次前往寺院,猶豫是否要相認/與夫人交流自己的心情感受,未相認
<11> 仍悲傷但已慢慢平復心情/堅持自己的風格繼續經營著小飯館
【讀后感】做自己愛整理心情
讀慣了歐美的小說,偶然看一本日本小說,真的有一股撲面而來的清新感。這種感覺與眾不同,很是奇妙。日本小說我看的很少。除了村上春樹外,就只有很久以前看過的那本《蝸牛食堂》和今天的這本《面包和湯和貓咪好天氣》。這些小說都給我一種很平靜的感覺,看的過程中很少會有那種有大悲大喜或緊張揪心的情緒波動。并不是小說里沒有這樣的悲壯或興奮的場景描寫,而是即使有這樣的場景出現時,作者也把它寫得很淡然。但你又可以很真實地體驗到主人公的心情,你可以感覺得到他們在哭,在笑,在憂傷。這些情緒不壓抑,不做作,不張揚,一切都是真誠且隱忍的。就像大海一樣,表面上平平靜靜,而深海處卻在波濤洶涌。所以讀起來有一種風輕云淡,但又很真實的感覺,太不可思議了。
剛讀完這本小說的時候,頭腦有點紛雜,不清楚作者到底想表達的主題是什么,總感覺作者想表達很多,但我又理不出主題來。后來看到書名時才恍然大悟,面包和湯和貓咪好天氣,這不就是作者的主題嗎?而我把它歸納為:不迎合、愛、整理心情。
【不迎合】亞紀子開店的過程也是一個在不斷驗證自我理念,不斷堅持的過程。亞紀子重開飯館后,并沒有延續母親的風格,而是將其改造成一個非常個性化且不順應市場潮流的飯館。面包和湯,是菜單上唯一的選擇。雖然面包和湯每天都會換不同的樣式,但也離不開這兩種食物。老熟客體驗后,很失望,奉勸亞紀子最好改成以前她母親的風格,那樣才能吸引顧客。但亞紀子表示說,她就想開這樣一間飯館。如果為了賺錢而去改變開店的理念,那這樣就不是她一開始開飯館的初衷了。剛開始,亞紀子確實也會擔心這種風格是否能讓飯店成功經營下去,是否要順應市場的需求,多準備點不同的食物。但后來她還是覺得如果種類太多,不能做到樣樣都精心準備,還不如不要的好。所以盡管老熟客離開了,但吸引了很多欣賞她廚藝的人。每天的生意紅火,以致每天的食材供不應求,只能早早關門。此時,對面咖啡館的老板娘又來勸她,這個時段是最好做生意的時段,應該趕緊去補充食材,盡量賺多點錢,而不是早早關門。亞紀子也拒絕了。她享受美食的準備過程,希望顧客在享受美食時能夠體會到她的用心,而不是像母親一樣,為了賺錢。
【愛】亞紀子無疑是缺愛渴望愛的一個人。由于單親的緣故,從小經常受人嘲笑和欺負。此時的她很渴望父愛。但是母親卻很少向她談起父親,連一張照片都沒有。而母親的行為作風亞紀子又看不慣。母親開的飯館充滿了市民俗氣,大家即使吃完了,也不會立刻離開,而是繼續在那里大聲地跟母親大聊特聊。在亞紀子看來,母親是個生活不太檢點的人,她抽煙嗜酒,口無忌言,在熟客面前開黃腔,有時也不顧亞紀子的隱私。所以,亞紀子很討厭母親的這種行為。她倆也很少交流,因此也無法感受到母親的愛。亞紀子轉而將愛轉給了太郎。太郎是一只撿來的野貓,但亞紀子把它當孩子看待。它一直陪著亞紀子。可沒想到,太郎有一天也突然離世了。亞紀子整個人感覺被抽空了,她不斷地哭泣,一個人發呆,對著空氣講話,默默流淚。她覺得很孤獨,所有的人都離她而去,連太郎也走了,現在就只剩她一個人了。所以在偶然得知父親寺院的情況下,她想去認親,想去獲得一種歸屬感,以致兩次去了寺院。但她沒有認親,不顧胞兄的想法就去認親,去擾亂別人的生活,她覺得這樣太自私。但她最后也通過與胞兄夫人的溝通得到了心靈的平靜。
【整理心情】開店的過程也是亞紀子不斷整理自己心情的過程。公司人事調動,無法做自己希望的工作,她毅然辭職,開起了小飯館。在不飯館不斷遭到別人質疑的時候,堅持自我理念,不迎合。漸漸地,她的心情越來越平靜。但太郎的去世讓她一度情緒非常低落,但后來也慢慢地平靜了下來,而且釋懷,不再傷心,不再自責。她變得越來越平和,但也越來越幸福。
讀完這本書后,感覺我自己的心情都變得平靜下來。亞紀子重開飯館后的生活是讓人羨慕的。我也希望自己能夠開一間有自己風格的店,不去在意別人的眼光,堅持自己的理念,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這才是認真生活。而我現在的狀態是在謀生。但最根本的還是要自己有認真生活的覺悟。有了這種覺悟,即使物質不富裕,同樣也可以做到熱愛生活,認真生活,同樣能找到自己的小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