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自由,平緩,柔和的一部日劇。
有人說,日劇是人生導師。就像一本書一樣,每一部都會有一個中心思想,讓你對生活有深深的反思。
女主角亞紀子是城市中一位普通的上班族。母親經(jīng)營著一家小酒館。卻因為意外摔倒,不幸去世了。亞紀子由母親一個人帶大,父親在她的生命中卻從未出現(xiàn)過。
朋友們都勸亞紀子把母親的酒館繼續(xù)經(jīng)營下去,可她覺得自己并不是這樣可以做生意的性格,還是想繼續(xù)自己熱愛的事業(yè)。
然而,工作上的一次大變動,讓亞紀子終于有了辭職的念頭。上司決定讓她調(diào)到財務部門,雖然是她不擅長的,級別和薪水卻高于現(xiàn)在的崗位。她卻沒有任何猶豫,決定離開這里。
此時,她也開始考慮,重新經(jīng)營這家小店,只是想換一種和從前不一樣的,屬于她自己的風格。
大大的落地窗,簡潔的餐桌椅,干凈利落的開放廚房。每天早上都會有陽光照進來。一只流浪貓也在門外徘徊著。對面的老板娘看到這只貓,極力讓亞紀子收養(yǎng),是怕她會覺得寂寞。就這樣,她與貓相遇了,而她隨口喊出的'太郎',便成了貓的名字。
說到隔壁酒館的老板娘,說話的語氣總是很不中聽,卻總是以另一種方式在關(guān)心著別人。
小店的經(jīng)營還需要有一個幫手,經(jīng)過幾個求職者的面試,最終,一位體格有些健壯的姑娘志麻,成了店里的幫手。志麻是個喜歡打棒球的女孩。
就這樣,小店平平淡淡的開張了。每天會有三種三明治,和一種湯,三明治的種類會經(jīng)常更換。第一位客人是附近花店的老板,滿意的吃完了這份早餐。沒有太多寒暄,結(jié)了賬便離開了。所謂的老朋友,就應該是這樣的設定吧,他們彼此熟悉,在需要捧場的時候不會缺席,然后默默看著她發(fā)光。
客人接二連三的出現(xiàn)在充滿陽光的小店。每位顧客臉上都會有幸福的光芒,就像被施了魔法一樣。他們有時是一個人,有時是戀人,有時是家人,陽光中的空氣是幸福的味道。
一位陌生老婦人的出現(xiàn),讓亞紀子的心掀起了一陣波瀾。那老婦人時她母親的舊友,好像知道關(guān)于她父親的一些消息。她還告訴亞紀子,她的父親是個和尚,在一家寺廟中修行,以及,她可能還有個同父異母的弟弟。留下寺廟的地址后便離開了。
平靜的生活一直在繼續(xù)著,前行著。一位經(jīng)常來店里的孕婦引起志麻的注意,在一次結(jié)賬后,居然靠著座椅睡著了。亞紀子便把她扶到樓上去休息,像對待一位朋友那樣自然。另一位主人太郎,不知什么時候,從窗戶離家出走了。
孕婦醒來后,和亞紀子傾訴了懷孕后的一些焦慮。她好像還沒有勇氣去養(yǎng)育好一個孩子,她害怕自己不能成為一個稱職的母親。亞紀子則耐心的開導她,就像她自己剛開店時,那種忐忑的心情,告訴她,只要努力去做就好了,每個人都是從不會到會,最后變得優(yōu)秀的。
休息日的這天,亞紀子和志麻一起去打了棒球,志麻對棒球很在行。雖然是不擅長學習的孩子,但也靠自己的特長考上了心儀的大學。兩個人不知不覺又聊到了家庭和兄弟姐妹,孤身一人的亞紀子若有所思。
回去的路上,她臨時決定,去到那家寺廟看看。當她在門口張望,一個中年人模樣的和尚邀請她進去隨便參觀。兩個人之間沒有任何的尷尬,就那樣聊了很久。亞紀子沒有問他任何關(guān)于自己身世的問題,好像,也并不需要刻意去確認些什么了。此后,他們彼此也會時不時去探望對方。
小店的客人越來越多,亞紀子也會在某個平常的日子里關(guān)上小店,和朋友們一起喝酒吃肉,說一些漫不經(jīng)心的話。生活就應該是以這種方式來經(jīng)營的吧。
太郎還是沒有回來,三明治和湯還是每天換著種類,陽光照進來的剛剛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