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路怒癥”概念最早來自國外心理學。隨著中國汽車數量增多,這一心理問題也受到國內越來越多專家的關注。“路怒”(road rage)是形容在交通阻塞情況下,開車壓力與挫折所導致的憤怒情緒,發作者會襲擊他人的汽車,有時無辜的同車乘客也會遭殃。醫學界把“路怒癥”歸類為陣發型暴怒障礙,指多重的怒火爆發出來,猛烈程度叫人大感意外。路怒癥發作的人經常會口出威脅、動粗甚至毀損他人財物,也就是攻擊性駕駛。研究表明,相當多的司機都有這些癥狀,但并非每個那么做的人都明白自己這是一個病態。
“路怒癥”有如下幾個癥狀:
癥狀一:開車“罵人”成常態。
癥狀二:駕車情緒容易失控,一點堵車或碰擦就有動手沖動。
癥狀三:喜歡跟人“頂牛”,故意攔擋別人進入自己車道。
癥狀四:開車時和不開車時脾氣、情緒像兩個人。
癥狀五:前面車輛稍慢就不停鳴喇叭或打閃燈。
癥狀六:危險駕駛,包括突然剎車或加速,跟車過近等
? ? ? 產生攻擊性駕駛的心理原因,可謂五花八門。一個關鍵原因是開車人有一種不正確的期望,他們下意識里認為可以完全按照自己設定的方式和時間從甲地開到乙地,沒有任何意外事項應該阻擋他們。(以上資料摘自百度百科)
? ? ? ?今天之所以想到“路怒癥”,是因為早晨開車上班剛出家門時發生的一件小事。剛從家里開車出來,通過一條小區內的道路時,一輛汽車不合時宜地停在道路中間。因為道路是單行道,兩側停著車輛,僅有的一條車道被占用后,我無法開車通過。我下車告訴前車司機挪車讓道,前車司機往邊上挪了挪,給我閃了一條斜道說可以過去。我望了望那條斜道,又回頭看了看自己的車,總覺得那點空還沒有自己車寬,半點把握也沒有。那人看我還是不動,就生氣的說他幫我開過去。我同意了,只是告訴他不要剮了我的車。他坐進我車里,還在研究怎么開的時候,他等的人來了,看樣子是他老婆。我就趕緊告訴他不用開了,他把車開走,我自己開就行了。截止到現在,我情緒還算比較平和,沒有一絲動怒。他看到老婆出來了,就從我車里下來了,他一邊狠狠的摔上我的車門,一邊用不屑的語氣說了一句“誰說開不過去,明明能開過去的。”本來我以為他把車開走就沒事,但他這句很鄙夷的話把我給激怒了。我生氣的說了一句“你怎么說話呢?”這下可好,他和他老婆倆人一下子炸了鍋,倆人開始指著我罵起來。我特別生氣,和他們爭執道“明明是你們停的地方不對,是你們擋了我的道”,他們還是不依不饒,他們覺得是我無理取鬧。后面積壓的好幾輛車開始使勁鳴笛,他們才不得已開車走人。
? ? ? ? 我上車后腦海里冒出的第一個詞語就是“路怒癥”,進而想到由于“路怒癥”引發的悲劇。這時我就開始反省自己,遇到這種情況我應該采取什么樣的解決方式?今天的方式肯定不是明智的,萬一我遇到非常極端的“路怒癥”患者,結果肯定更加糟糕,搞不好我會受到人身攻擊。我如果說話語氣再溫和一些,微笑著告訴對方,我駕駛技術一般,空間太小,我不敢開車過去,相信結果肯定不一樣。以前愛人駕車時,遇到不打燈強行變道的司機,愛人經常怒火中燒,我都是非常平靜的安撫他,不要跟他人一般見識,安全第一。以前正常行駛時也遇到多起不文明行車現象,我都是采取了禮讓。像今天這樣動怒的情況在我身上還真不多見,我開始反省自己,從全方面尋找原因。工作中的不如意、身體疲憊、精神不濟等等原因進入我的潛意識,不自覺激發了煩躁情緒。明知道應該提升行車素養,養成禮讓駕車的習慣,但知難行易,不是每次遇到事情時都能如此理智。“路怒癥”發生時,往往責任不完全在一個人身上。如果當事人能夠啟動“元認知”,及時察覺自己的情緒變化,采取正確的應對措施,相信由于“路怒癥”引發的悲劇會減少很多。
? ? ? ?我們還是應該樹立正確、健康的“駕駛觀”,進一步提升行車素養,養成禮讓駕車、“寧停三分,不搶一秒”等文明行車習慣。我明白自己的成長還遠遠不夠,繼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