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互聯網)
路怒癥這一標簽,我也是最近才聽說。當時是坐在我女兒開的車上,正遇著高峰堵車時(堵車近20分鐘)她一臉焦慮、坐臥不安、憤憤地說:哎,這樣的堵車咋不患路怒癥嘛!“嗯,路怒癥?”我有點詫異,然后問她:你現在的心情和表象是否就是路怒癥?她無奈的樣子不斷嘆氣又不予回答,但已看出了答案。
路怒癥雖是個新名詞卻不難理解,從字面就能知曉其意思,是行駛路上的窩火與憤怒。據相關資料介紹,“路怒癥”概念最早來自國外心理學,稱“路怒”(road rage)是形容在交通阻塞的情況下,開車壓力與挫折所導致的憤怒情緒,發作者會非理性駕車,或襲擊他人的汽車。路怒癥也是一個世界通病,美國早在2001年到2003年間,研究人員對9282位美國成年人調查得出的結果顯示,患路怒癥的美國司機達5%至7%,約1600萬人,其中公交車、出租車和長途車司機患路怒癥比例更高,達30%以上。近年來的中國,隨著汽車數量劇增(私家車已排行世界第二)的同時,交通賭賽是越發突出,交通事故屢禁不止(每年交通事故達數十萬起,死于車禍者高達十幾萬),路怒癥這一心理現象才引起國人的高度關注,據網絡調查說有60.73%的車主認為自己患有“路怒癥”!這夸張的數字,我們雖很難信服它的真實性,但足以令人刮目路怒的來勢洶洶。
縱觀路怒癥的表現,輕者如我女兒那樣,遇堵車就煩躁不安,情緒不穩;重者不文明行車,如強行搶道、不耐煩下頻繁按喇叭,駕車時經常性情緒失控,如激惹,動輒罵人、打人,開車時和不開車時的脾氣、情緒判若兩人;更嚴重者會出現偏激行為,或攻擊性駕駛,如遇一點小摩擦就口出威脅、動粗甚至毀損他人財物、車輛等。后兩者已是一種病態的駕駛。無論路怒的表現輕與重,它所顯現和潛藏的,對人的身心健康與生命危害都毋庸置疑。
醫學界對“路怒癥”并沒有相關臨床研究與診斷學歸類,因這只不過是一種社會現象,不是構成人體病理學研讀的范疇。但我認為,有無“路怒癥”的科學界定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已有道路阻塞所致人性躁怒這一事實,就足夠警示人——關注你的情緒,管住你的憤怒。
是什么樣的心態引發了人們 路怒表現?
根據路怒的表象,我們從醫學角度看,路怒癥猶如精神醫學所講的一種反應性精神障礙。即在外因刺激下出現的陣發性精神失控,如幻覺、暈厥、狂怒、歇斯底里等癥狀。堵車,就是駕車者心理受挫的刺激源,路怒癥狀也正是跟“反應性精神障礙”一樣的精神失控現象。只是它們的誘因和某些表現有異,但其表現背后的個性心理素質是一樣。
從心理分析的角度看,路怒癥是一種社會文明病,就如抑郁癥、躁狂癥、強迫癥、反應性精神障礙等一樣,是帶有個性心理、社會文化致病因素的心理疾病。隨著時代的發展,可謂非器質性的心理病也悄然“與時俱進”,路怒正是高科技社會——汽車時代的特有癥候,甚至可說,路怒癥是瘋狂時代的象征。
如果汽車時代象征文明的進步,那么路怒則是文明的必然代價。因為,我們首先要理解,在人滿為患的年代,自然有車滿為患相隨。人在汽車擁堵、道路不暢、行動目標受阻之時,自然感覺如坐針氈如蹲禁閉,心堵得發慌。心堵必然會有“怒傷肝”的系列癥候。所以,路塞必導致路怒,賽車是車滿為患的必然結果。只是人若長期體驗著路塞與心堵,就得當心患上路怒癥。
這樣看,路怒癥并非一種疾病,而是一種時代特征。
這樣說,是人們追求快節奏、高檔次、高品味生活的心態引發了路怒的表現。
不過呢,是否患上路怒癥,因人而異。就像許多生理疾病,在同樣的致病環境下,是否患病還取決于個體的身心素質。以下個性心態的人易患路怒癥:
?A型性格。醫學心理學把性格特征很認真、固執,有時間緊迫感,情緒易激惹、易感情用事,行為風格果斷、雷厲風行等表現者,稱為A型性格。A型性格最易引發路怒癥。
?敏感脆弱或沖動性格。如,一貫表現出缺乏自信,缺乏耐受力,遇事敏感多疑,遇小挫折要么崔頭喪氣,要么非理性攻擊等特征的人,在塞車情況下,可能因正常的憤怒情緒受抑制,易誘發敏感、沖動的性格與情緒。
?偏執與不正確預期。有偏執、自負個性的人,為人處世往往是極端偏激或自我。比如塞車時即使完全沒有必要趕時間,司機仍會給自己設定一個預期時間,規定自己在多少時間內到達目的地。當目標不以意志為轉移,也不能兌現預期時,將容易感受挫敗、激發憤怒。
根本上講,是這些脆弱的個性與心態引發了路怒癥。
那么,怎樣能不帶憤怒上路呢?路塞時人們可以不怒嗎?
人的任何行為都有其目的,當人在達至目標的進程中,被迫限制了行為自由,肯定急躁,也肯定會郁悶或怨怒。但我們完全可以:雖感覺到怨怒而做到不動怒。只要你愿意,只要你是愛護生命的,你就能夠也必須做到不帶憤怒上路。
?學會管理情緒。人本就是情感的動物,凡在愿望挫折時必然有負面情緒,但人也是理性的動物,可以不受情緒控制,也可以掌控自己的情緒與行為。易怒者恰是缺乏理性的情緒控制力,因此可堅持情緒管理原則來訓練、提高自己的自控能力。情緒管理原則(能力)體現在:當憤怒等負面情緒來臨,不回避—能正視情緒、接受情緒;不壓抑—能不帶傷害地外釋放,將感覺到的怒氣對事不對人;不責備—能直面和轉化情緒;不抱怨—能寬容安撫情緒。
?個性與心態的修煉。這是說起容易做起難的事情,古有“江山易義秉性難改”嘛。不過再難的事情,只要知其“病根”就有解難的出路。路怒癥,我們知道病根并非在堵車本身,而在開車人的A型性格或不良心態,那么,要不帶憤怒上路和路塞時不怒,惟有改善你的個性、矯正你的心態。
對易怒易激惹個性的人(尤其是A型性格者),首先需改變急躁、快速行事的特點,要求一切放慢下來:吃飯、語速、腳步、時間、思維、欲望……總之想到“放慢”是你健康長壽的基礎。
其次,鍛煉幾個能力:
1、耐受力。生活中很多事情是不由人的意志而運轉,就決定了你必須擁有延遲滿足的耐受力。而易怒者最大的性格弱點是急,實際是缺乏延遲滿足的能力,反應在凡是需要毅力或等待的事情上(小到如排隊、堵車,大到如事業成果、職位晉升)表現得極度沒耐性,動輒脾氣大發、潦草行事,或者是匆忙一生卻一事無成。所以,有A型性格特征的人,首先需要培養一種對焦慮、寂寞、無奈感的耐受力。
2、?接受損失的能力。人的能力包括能舍棄,很多人都懂得“人生有失就有得,有得也必有失”,但不是很多人都能做到。對易怒者來說,由于缺乏延遲滿足能力,卻只能接受“得到”而不能忍受“有失”,一遇不如意,就感到若有所失,要么悶上心頭,要么氣急敗壞。所以易怒者需要學習,在你滿足某種需要時,必須接受某種失去。比如,你實現了擁有香車的需要、滿足了駕車帶來的成就感、駕馭感的同時,就必須接受香車時代必有的路塞,以及它所帶來的相關損失。
3、愛和寬容的能力。智者說,憤怒使人失去判斷力,仇恨耗損人的心智。同理,愛使人擁有智慧,寬容使人淡定從容。
4、靜心的能力。處浮躁環境有浮躁之心的人,你或許擁有很多,但是否稀缺一顆平靜的心?如果你經常易怒,那么為了你的健康,你需要通過學習練就你靜心的能力。
其實,這些能力是我們每個人都需要的。在這個充滿競爭,高速發展也高度躁郁的時代,誰都面臨著心態危機和性格挑戰,修煉身心則是每個人的必修之課。否則,我們將容易罹患躁狂癥或抑郁癥或路怒癥。反之,我們有了“淡泊明志寧靜致遠”的心態,有了靜心之能力,則不管這個世界有多么繁蕪,道路有多么曲折,車輛有多么擁擠,你才可能不焦不恐不驚不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