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跟朋友聊起來Uber的運營為什么這么厲害。
我提到Uber的運營厲害靠的是失控,讓優秀的人去參與決策,讓聽到炮聲的人來決定,快速的決策,失控的管理才會涌現出這么多奇葩的運營思路(相對于出租車和滴滴快的)。
但我的觀點立馬遭到了墻裂反駁,朋友認為我只看到表象,快速的決策是因為有優秀的團隊,只有優秀的團隊才敢放心他們去做決策。你敢讓司機去做一個推廣文案嗎?讓前臺去做運營嗎?初創公司靠的是幾個靈魂式的創始人驅動,只有大公司有足夠多的優秀人才才可能玩失控,初創公司玩那就是一個字:屎去吧。
抬杠是不是?失控和放權決策就是讓不適合的人干不適合的事?對司機的放權就是讓他自主選擇合適的路線,以高效的方式到達目的地,而不是你來決定怎么走,司機去執行。
這其實是個雞生蛋蛋生雞的問題。如果認為只有等到優秀的團隊才能做出好的產品,那多半是等不到優秀團隊到位你就死了。初創公司既沒有確定的前途,更不用提什么可預期的錢途,內部的人才多半不是最優秀的。那是不是就不值得信任呢?
作為CEO的你,誰敢說自己在創業時就具備那樣的能力?團隊成員也是如此,他們初入團隊或許并不具備很強的能力,但逐步參與決策(即便失敗了)會讓他得到飛速的進步。如果不信任團隊,當初何必招他們入伙。即便入伙,如果一直認為他們無法勝任工作,無法共同參與決策,那為何不早點辭退,為更有能力者騰出位置。留用不敢承擔不敢決策的人在團隊內,那是領導者的無能。
人本身是有發展性的,人才也只有在不斷的犯錯過程中才能成長,特別對于那些開創性的創業公司,本就不可能在市場中找到有經驗的人才。那既然如此,何不放手讓具備潛力的人放手去干,即便事兒不成,還能留下牛逼的團隊。初創公司的靈魂人物確實很重要,但如果只有靈魂人物能干,而手下都是膿包,那就是累死CEO,閑死豬隊友了。這樣的公司何談成功呢?
我們總是說對于創業公司,優秀的團隊是最重要的。但永遠不要指望天上掉下來一支特別優秀的團隊來為你所用。無論從哪方面看,初創公司都無法吸引到頂尖的人才。只有親自經歷過創業的痛苦,陪伴公司走過艱苦的創業過程的人,才是最適合你們的人才。
而失控和放權不代表放任不管,沒有任何風險控制。失控是讓所有人在自己的職責和能力范圍內能夠根據自己的判斷做出決策,而不是事事請示領導。允許犯錯,公司與個人共同承擔犯錯的風險,團隊才能夠在不斷的摸索中成長,團隊的凝聚力才能不斷地增長。即便事業不成,收獲一個團隊又有何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