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愛往廚房鉆的人一定會愛生活。
23歲之前,我一直以為這輩子我都不會進廚房,從小到大我都討厭廚房里面的那種油膩膩的感覺。
在家里的時候,我寧愿選擇挑水,洗衣服,也不愿意去跟著媽媽學做飯。在我媽媽的威逼利誘下,我嘗試去做菜,卻不得不以我用鐵鍋鏟敲爛菜鍋收尾。以免我火燒廚房,我媽終于放棄了比我學做菜這件事。
來深圳工作的第一年,由于公司食堂的飯菜實在難以下咽,我在短短的一個月,居然瘦了10斤。雖然 那個時候體重基數大,但是肥嘟嘟的小圓臉居然有了一絲清瘦的感覺。我媽使出殺手锏,要么自己做飯,要么立刻滾回家。對于一個剛大學畢業,志在四方的大好女青年,剛畢業就回家是萬萬不行的。于是我拉著同事,灰溜溜的跑到電器城去買鍋碗瓢盆。
第一頓飯,一個清炒黃瓜,鹽放多了,黃瓜炒過了。但是至少還是可以吃的,按照我媽的話就是,只要毒不死,就可以吃。那個時候我終于覺得自己不用餓死在異鄉啦。于是,在這個城市,我終于活到了第六年。
當時買《耀揚的廚房》這本書的原因純屬封面好看呀,一開始就以為耀揚是個女人,封面的側臉好看的要命,居然比我還要秀氣、好吧,請原諒我怪異的審美。翻開書才知道是個男廚子,沒有關系啦,這絲毫不影響我對美食的喜愛。 ? ? ? ? ?
這本書有兩點很讓我驚喜,第一點是居然有手繪,每一章的食材都是手繪的,這也太可愛了吧。第二點就是很多菜不是高貴冷艷,高高在上的餐廳菜,是實實在在的居家菜,食材,廚具什么的都可以自己準備。
在喜歡做菜之前,我從來沒有想過我會特意買一本食譜,以前我總是覺得,烹飪無非就是把飯菜煮熟,然后填飽肚子就好了。可是,在做菜的過程中,我發現我是享受這個過程的。從準備食材開始,我就用心的投入進去,這不僅僅是一頓飯那么簡單,它代表著你對生活的熱愛。這個過程中,你接觸的每一根蔥,每一粒米,其實都是有它的意義在的。
27歲的我,三五個朋友來家里做客,我也可以整出一桌菜招待他們。當然,偶爾心血來潮也會做一個自創菜,把他們當做小白鼠試試口味。
這樣一個轉變的過程讓我很覺得開心,只有學會善待自己才算是愛自己,我終于也學會愛自己了。
“我從來不嫌棄我做的食物,盡管它們有時候看上去不那么體面。家庭烹飪的魅力不在于你做得多么漂亮,而是要享受這個過程,這才是最重要的。我特別喜歡我做的每一樣東西,我很少和專業的烹飪去比較,這是我的烹飪,我喜歡這樣的食物。
烹飪的目的不在于顯示技巧多么高超,我更喜歡自有簡單、有創造、健康溫暖的家庭烹飪,這就是我寫這本書的初衷,希望我能夠傳達出在廚房里忙碌的快樂”--耀揚
在愛詩樂·沛克的《憂傷的時候,到廚房去》有這樣一段話:“每一天對菲爾達來說都意味著一場戰爭。和自己作戰,和母親作戰,和床單作戰,和紙尿褲作戰。這是一場永無止境的戰爭。在她被囚禁的這座房子里,只有一處避難所,那就是廚房。她從布丁里的海綿蛋糕、肉飯里的粒粒面、西葫蘆上撒的蒔蘿以及反季節黃瓜里散發出的那股夏天的氣息中尋求慰藉。”
如果你問我什么時刻最享受,那一定是在周末的好天氣里,我躲在廚房,慢慢清洗蔬菜,鍋里的湯已經開始咕嚕咕嚕冒泡,整個房間都是玉米和肉的香味。
只有在廚房的時候,我才能忘掉工作的煩惱,只專注于此時此刻。
只有在廚房的時候,我才能忘掉工作的煩惱,只專注于此時此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