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很喜歡姜思達團隊的《透明人》,因為它每周都會將我帶去一個與我們模糊邊緣的世界。那個世界你一定略知一二卻無從深入了解,而《透明人》為我們撕開了這樣一個缺口。當我們順著這個缺口向里張望時,看見了曾經存在于內心的千萬分誤解。對這期關于“酒精依賴癥”患者的采訪,我感觸尤深。
家里的很多親戚包括爸爸在內,都是酒精愛好者。出門前發誓滴酒不沾,然后在深夜大醉而歸。第二天醒來又開始發誓,之后仍然再犯。像是被施了魔法,永遠跳不出這個循環圈。我對待他們只有一種辦法,就是冷暴力:冷笑著聽他們說所有的話,或發誓或懺悔,譏諷幾句便揚長而去。我知道沒有禮貌,但我從來不認為,我不對。
** 我只認為,這是他們成年人的意志力低下。**
依靠著所謂內心中最高力量的“上蒼”,面對隨時可能失控的恐懼前行卻至死才能走到終點,即使受訪者平淡的語氣也掩蓋不住氛圍里的悲哀。
“如果外界對你們的了解十分是滿分的話,你覺得現在是幾分?”
“太低了,說0有點過分,但1我覺得到不了。”
到這里,悲哀好像從那個氛圍中炸開了,變成粉末充斥到整個世界。因為我們大多數人都在為刻度向0移動做著貢獻。其中的一個原因是,我們太信奉意志,并認為它理應無所不能。
14年前,張國榮先生因抑郁癥病情失控從香港東方文華酒店二十四樓健身中心墜下身亡;一年前,喬任梁先生因抑郁癥在上海家中去世。現實的沖擊在給我們帶來巨大痛苦的同時也逼著我們一次次重新認識抑郁癥,慢慢把它擇出了意志可控的范疇。有的因為群體龐大的影響力可以進入我們的視野,漸漸得到我們的關注和理解。然而有的因為人寡勢弱,不得不繼續背負著人們的不理解和指責在黑暗中艱難前行,酒精依賴癥患者就是黑暗中的一個身影,我們仍在用“意志”對他們加以指責。
我們都在對“意志”進行著偶像崇拜:用它來責怪日夜盯著“王者榮耀”的小孩;用它來譏諷藏藏躲躲只為抽一根煙的大人;也用它來折磨患有嚴重拖延癥的自己。
不把一切都推給意志,我們是不是能找到更現實的解決方式,至少,多一些理解,少一些責難和焦慮。
** “我需要安寧,接受我不能改變的事情;需要勇氣,去改變我能改變的事情。”**這是片子中最后一個鏡頭,也是戒酒互助小組每天誦讀的內容。聽起來很受用,卻帶著一種“不得不”的無力感。如果我們從“意志”的控制中多跳出來一點,會不會讓他們少些無奈的接受,多些有力的改變。(圖源《透明人》)
我們都在對意志進行偶像崇拜
圖片發自簡書App
最后編輯于 :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 無論是生活還是工作中,因為討論參與者的各種不靠譜言論,讓討論無疾而終的情況不在少數。我們通常暗搓搓稱呼這些...
- 今天外出丟了一個天大的人,說不出口。 所以,不想廢話,繼續丟人: 凌亂中: 1、3小時里重點想通過案例+練習讓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