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故事原型來自斯坦福監獄實驗,實驗的操作者后來寫了《路西法效應》。想要全面客觀的了解有關對人性的思考,我想還是應該把書好好讀一讀。
我看這部電影的時候,果爸說他早就在電影上映的那年(2010)就看了,而且翻出來他當年看電影做的筆記(難道不是只有電影學院的人才做這樣的事嗎),認認真真的給我說看完寫個影評。
這算不算帶著任務看電影呢?我在看的時候,我的心理學專業頻繁跳出來告訴我,被試選的有問題,情景控制不合理等等,真的覺得要寫影評,會寫成實驗批評,好在過了這些天,忽然想,電影總要考慮它的觀賞性,肯定無法做到像實驗一樣嚴謹客觀。與其用挑剔的眼光看它存在的問題,不如用欣賞的眼光看它帶給觀眾的感悟。
于是,我就想說說電影里的幾個角色。
第一個是,42歲還跟媽媽住在一起,平時懦弱,扮演獄警卻不斷放大邪惡的男二號(原諒我,外國名字真心不會念更不會記)。
一個中年男人,沒有自己的家庭,沒有自己的房子,沒有一份穩定的工作,跟媽媽住在一起,被媽媽“小崽子,小崽子”的呼來喝去,媽媽受傷以后,他不得不想辦法賺錢交房租。這樣一個男人,在社會生活的背景中無疑是一個失敗的角色。當然,我們的社會中,有為數不少的這樣的失敗者。他們懦弱,他們屈從權威,他們得過且過的過著每一天,他們在家里混吃等死,出了家門,他們努力讓自己看起來跟這個社會融洽和諧,他們努力在別人面前表現的自信、自然(我們的男二穿著西裝出現在一個行為實驗招被試的現場)。
實驗開始前,他跟男一主動打招呼,說自己正希望找個人說話,當然我們不能盲目的就推斷他缺乏安全感,需要通過與別人的接觸交流來讓自己融入情景,但是從這里我們覺得他跟男一在某種意義上建立了一定的友誼關系。載這種友誼關系的前提下,正式的實驗中,他居然用獄警的角色對囚犯角色的男主進行各種形式的羞辱以及暴利。
實驗剛開始,是另一個年輕的獄警充當了領導角色,在獄警成功讓所有囚犯接受做俯臥撐的懲罰后,我們的男二笑著用近乎結巴的語氣表示了他對囚犯的鄙視,在這一刻他內心一直住著的懦弱被獄警角色的強大逐漸壓制,他用自己過往經驗中被欺辱的經驗,拿來欺辱囚犯,并逐漸膨脹自己的“自信”,慢慢的做起了獄警領導者的角色,在這一角色中,他人性中邪惡的一面被無限放大,不允許別人挑戰他的權威,以前壓抑的憤怒逐漸都釋放了出來,甚至在被激怒的時候打死了戴眼鏡的可愛胖子。即便如此,他的邪惡和憤怒不是被死亡終止,而是繼續鼓舞他做出更大膽、更邪惡的舉動。甚至于讓他沉浸其中,不肯回頭,當囚犯暴起反抗的時候,他依然沉浸在自己的角色中,拿著刀,試圖說服其他獄警去壓制反抗的囚犯。
當這一切都結束的時候,返程的大巴上,他拿著手里的支票,眼睛里的怯懦與疑惑又再度出現,甚至不敢直視男一的眼睛。
總有一些人在角色里或者在特定的背景里做出我們匪夷所思或者難以理解的事情。而且是很多很多人。所以千萬不要輕易考驗人性,真的有好多人的人性是經不住考驗的。是不是有段時間流行讓閨蜜考驗自己的男朋友,有的人把男朋友考驗丟了,這或許可以慶幸,扔了一個渣男,可是如果沒有這個人為的誘惑,或許渣男渣的那一面是不會被激發出來的。或許,會有人說,以后總有誘惑,誰能保證,渣男遇到誘惑會怎么樣。但我們又怎么能保證以后遇到 的人,就沒有經不住誘惑的可能呢?
千言萬語一句話,不要輕易考驗人性。
第二個角色,被獄警貶為囚犯的76號(原諒我記不住名字)
76號第一次不小被囚犯用籃球打,獄警在討論如何懲罰囚犯的時候,他本能的替他們辯解說嚴格意義上,囚犯并沒有接觸他的身體,而是球接觸了他的身體。在獄警們剃了男一的頭發,往他身上撒尿的時候,他躲了出去,事后表示,如果以后再出現這樣的情況,他將退出。在可愛的胖子沒有胰島素快要完蛋的時候,他偷偷去給胖子拿胰島素。
人都有從眾行為,在獄警群體中,其他的獄警簡單服從了男二的命令,大家心底的想法未必是囚犯就應該被這樣對待之類的想法,恐怕更多的想法是別人這樣做了,我也應該這樣做,否則怎么在獄警的群體里待著。76號本性的善良讓他沒有簡單的從眾以自保,而是在自己的能力范圍內盡量做善的事情。
也許,這也是電影想要告訴我們的,有些人,應該是很多人的本性都是善良的,我們總能在自己能力范圍內做一些善良的事情。
所以有些時候,只要順應我們的本心,不需要管別人怎么樣。
第三個角色,煽風點火的白發老頭。
一個老人,為了賺錢參加這樣的實驗,簡單猜測,生活未必順利,人生總不算順暢。一開始拿籃球打獄警的是這個老頭,吃飯時候拿飯團打獄警的也是這個老頭,反正吵吵嚷嚷的時候總是有他,然鵝,在煽風點火之后,他就靜悄悄的了。
這么說起來,我們身邊大概也不乏這樣的人,議論事情的時候嘰嘰喳喳,非正式場合的時候,各種說,各種有道理,而關鍵的時候,他就躲到九霄云外了,總要有出頭鳥來背他的鍋。
所以,要注意身邊只說不做的人。
其他的幾個人,角色特點也都比較突出,我們身邊也有很多類似的人,只是這些人更普羅大眾一些,人性的善惡均有體現。
身處這個社會,總的來說,我們重要的還是做好自己。適度懷疑人性,始終堅信善有善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