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洋氣雜貨店
01.
記得很久以前,領導請我們一群人吃飯,席間,熱鬧的話題談得差不多時,為了不讓場面安靜下來,她突然問我們所有人,小時候的夢想是什么。
圓形桌子,坐她正對面的我一抬頭就和她對視上了,“對視魔咒”就像學生時代的課堂一樣,她第一個就點到了我的名字。
“我小時候的夢想就是當一個白領,現在已經實現了”,我一說完,剛才還在嘀嘀咕咕的同事瞬間都安靜下來,似乎對我的回答感到頗為意外。
沒有說謊,小時候的我確確實實有個這樣的想法,且在心里構思過很多場景。
領導聽完忍不住大笑,舉起面前的水杯說恭喜我,輕輕松松就實現了夢想。
等聽完在場所有人的夢想時我才發現,原來,連這個可以胡說八道、可以白日做夢,且不用負責的兒時夢想,我都比別人的平庸很多。
從正面角度看,我是在場為數不多實現夢想的人之一,即使拋開這個局限的人群,我也是所有長大的人里面、極少能這么快實現夢想的人之一,那些想要成為警察、宇航員、科學家的小孩子可能半路悄悄換了夢想,可能忘記了這個夢想,也可能執著于此,一生都沒實現。
那時候我內心開始反問自己:沒有幾個人能一畢業就實現夢想,究竟是我把門檻設置地過低,還是我應該滿意地接受當下的生活,不再抱怨,不再焦慮?
02.
小時候,我是一個特別愛看電視的人,那時可選擇的頻道和欄目并沒現在這么豐富,毫不挑剔的我在老媽的帶領下,能夠專注而滿意地看完一季四五十集、連播四季、講述一家四代人恩怨情仇的臺灣電視劇.
那時我對廣告也還沒如今這么反感,總覺人生漫長的我有著長長的耐心,也因此,即使是每集與每集之間的廣告都能看得津津有味。
身為一名重度電視患者,在大量的觀影過程中,終日梳著馬尾、額前一根頭發不留的我逐漸迷上了電視劇女主、口香糖廣告女主、洗發水廣告女主共同擁有的東西:黑長直的頭發。
那些漂亮的女生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在內心暗暗發誓,長大后我也要擁有這樣一頭“黑長直”,定能美得不像話。
仿佛人一旦脫離童年,時間就坐上了加速器,流逝地飛快。忙于學業的我漸漸減少看電視的頻率和時長,轉而將自己淹沒在題海。
終于,考上大學的我在開學前飛奔至理發店,幾個小時后,我頂著一頭“黑長直”離開了這里。或許Tony老師對我的描述理解有誤,我真的擁有了一頭直直的黑發,硬邦邦的“直”絲毫沒有想象中的飄逸和柔滑。
人一旦被束縛久了,到新的環境里就很容易放飛自我,被迫綁了十幾年的馬尾,大學之后,我很少再將頭發一根不剩地綁起來,仿佛是在用行動表達對過去的不滿。
保持了兩三年的“黑長直”,我發現現實生活并沒按照我的設想發生,因為不論是自我評價,還是外界的反饋,我都遲遲沒有感受到自己“美得不像話”。
并沒有幾個男生對我“窮追不舍”,也沒有任何一個女生因為嫉妒、因為心里不平而針對我,我安全又平靜地度過了四年大學生活。
我開始明白,小時候執著和癡迷的那些美貌,原因并不在烏黑亮麗的頭發,而是因為她們的臉,我用實際行動驗證了成人世界里第一個殘忍的事實。
03.
人在成長過程中大致都會經歷這樣幾個過程:看見世界、擁有意識、立下夢想、實現夢想或調整夢想、接受現實或郁郁不得志。
實現了“白領”夢想,工作久了,我對這個詞有了新的理解,它不過是“被壓榨的貧窮的社畜”的體面表達,我絲毫沒有為實現夢想而開心過,轉而成了一名切切實實的“失落者”。
終日被工作瑣事煩擾,個人生活被剝奪,愛好逐漸被丟棄,內心一天天焦灼,被困于牢籠卻找不到出口。
順著這個夢想之路一直走下去,似乎是我目前唯一能做的事。
所有青春的下落無外乎有兩種,要么足夠優秀,成為傳說,供人瞻仰,成為談資;要么像我一樣,在四年“黃金時代”的浪潮過后,沒有轉折,沒有意外地,被拍死在沙灘上。
實現“黑長直”夢想的結果是,我對自身有了更深一層的認識,知道真相的我惱羞成怒,像個生氣的小孩子,將這個“夢想”往地上狠狠一摔。
如今我將頭發燙了卷、又染了色,像是在暗地里跟那個“黑長直夢想”作對。
想要的東西并沒有被滿足,我就瘋狂地羞辱自己想要的東西。黑長直在自己這里不奏效,就瘋狂地羞辱黑長直、避免黑長直。
大概我就應了韓松落的那句話:“羞辱自己的本質需求,是在周圍環境不肯配合自己時的必然反應。”
04.
周五下班回家,我排在地鐵門前,聽著歌,盯著對面的廣告牌發呆,等著下一趟車來。在這個臨近狂歡雙十一的日子里,近期爆紅的電視劇男女主紛紛出現在各大廣告牌上,發揮著強大的吸睛力和號召力。
地鐵從遠處駛來,翹首望向那里的我順便看了看其他車門口長長的隊,每個人都在低頭看手機。
這世界就是這樣,能登上廣告牌被注視的人終究少之又少,多的是排著長長的隊、注視廣告牌或低頭玩手機的人。
“這里有這么多像我一樣普普通通的人啊,渺小的我被丟在任何地方都會瞬間被淹沒”,這是我在這兩年的通勤時間里最大的一個感受。
長大本就是一個主動或被動撥開假面、直面掃興的過程,一起長大的鐵命友誼會變淡,愛得死去活來的感情會消失,付出和收獲可以完全不對等。
沒什么疑問的是,大多數想要馳騁職場的人,最終都會淪為一枚螺絲釘,隨時有更多的螺絲釘來代替。零星幾個成功的案例,都被拍成了各個城市女子圖鑒,供每一個奔赴城市的人做自我催眠、做心靈安慰。
人們說,人要經歷三個階段,知道自己的父母是普通人,知道自己是普通人,知道自己的孩子是普通人。
自我出生起便接受了第一個事實,接受第二個事實卻用了太多的時間,前幾年不甘的我還以為自己能發出微弱的星火,也許某天也能借著東風燎起原來。可沒等到風起那天,我就確認了自身是不發光的事實。
沒有什么比一次次確認自己的普通更無助的事,它和努力無關。
最近自己的狀態并不太好,內心積累了太多的負面情緒,卻發現往哪里倒都不合適,只能自行咀嚼消化。
我不停地去自我傷害,并沉迷于這種受傷的狀態,讓我離那個積極向上的自己越來越遠。
我的這種一味的“失落感”,其實是一種有害的狀態,越強烈越有害,它讓我無法去感受身為“社畜”的少少的正面意義,讓我忽略已經得到的東西,更加阻礙我去建立自我。
我明明比誰都懂歌詞里的含義:我失落、失望、失掉所有方向,直到看見平凡才是唯一的答案。
失望、接受失望、轉換思維或和失望握手言和,是普普通通的我能走的最好的一條路。
END
作者簡介:洋氣雜貨店,新書《層次越高的人,越能專注做自己》已上市,個人公眾號:洋氣雜貨店,轉載請聯系作者本人,禁止隨意轉載。圖片選自《花瓣網》,原圖有剪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