歸納一下原因:過程艱辛,不被理解,還遭遇背叛。
楊潔離開我們已經五年多了。2017年4月15日,88歲的她永遠離開了我們。我對她印象最深的應該是央視春晚導演和《西游記》導演。
楊潔導演在2013年(好像是這個時間)有次接受采訪時,確實說過,導演《西游記》是她心中永遠的一個結,一個痛。
我們如果看一下這整個過程,就能理解她說這句話的原因了。我歸納了一下,在她心里主要有三個結或者叫三個痛:一是拍攝過程艱辛,二是不被領導和同事理解,三是還遭遇團隊成員的背叛。
1982年,53歲的她在沒人接手《西游記》拍攝任務的情況下,她接了。既沒錢,又沒設備。這部戲又要很多特效,特別花錢,艱難不言而喻。
說起錢,給你看個數字。當時群眾演員一天就是10元。就算是主演,扮演豬八戒的馬德華老師剛加入劇組的時候是一集50元,后來還有過漲價,最高的時候加上補貼是60元。整部西游記下來,老師一共拿到了2200元。這個錢,如果現在的明顯,可能就是一天的餐費。
為了有好的效果,楊潔導演堅持要實景拍攝。她帶領團隊走遍大江南北。結果,你想怎么著?被人舉報為“游山玩水”。領導就派了調查組來調查,調查結果向領導反饋后,非但沒有責怪她,反而給她增加了100萬元經費。因為,調查組發現,這個劇組實在是太辛苦了。拍攝過程都是男女分開,大家一起睡通鋪。蚊子又多,調查組發現,一個大房間,開著大通鋪,睡著幾十上百人,點著十來盤蚊香才有辦法勉強入睡。
原訂拍攝41集,結果,拍了14集就沒錢了。怎么辦?上面不給錢,說是你們自己去找投資。眼看著就要流產了,大家都不甘心啊。各自發揮能量,找各種自己的關系,最后是搞了300萬,勉強拍到了25集。這也就是在1988年《西游記》首次播出時,就到25集就沒了,其實就是沒錢拍了。說白了,也屬于“爛尾樓”。
但是,就是這25集,一經播出也是引起了全國轟動,收視率達到了89%,歷史也沒有的高度。
艱辛和不被理解上面都講了,現在就到了說一說遭遇背叛的事了。
1988年,電視劇播出后,大家不都出名了嗎,演員出名了,劇組,導演同樣也是出名了。那是一個到處可以賺錢的年代,下海的人特別多。聽說過“走穴”這個詞嗎,在那個時候,“走穴”特別流行,來錢特別快。
像這些出了名的演員,很多地方會邀請你去“演出”,說是演出,實際上你只要往臺上一站,就能得到一大筆的出場費。由于當時這個演員都是屬于單位的,比如,某個劇團之類的,在沒有得到單位同意,自己私自接受外地的演出邀請,就叫“走穴”。也就是自己偷偷地跑出去賺“外塊”。
可是,楊潔不讓。她覺得劇組的人都不能去。因為,當時這算是違法的。只能偷偷去。算是打“擦邊球。”
斷了大家的財路,演員和劇組的部分成員就不干了,明擺著放著擺在眼前的錢不要,不是傻嗎?于是,大家就開始謀劃著告楊潔的黑狀。想著把她弄出去,沒了她管,大家就可以自由地“走穴”了。據說,師徒四人就是反對她的主要發起人。
曾經的伙伴,今天,為了錢卻成了仇人,成了告自己黑狀的人。她真的傷心,失望。
后來,經濟情況也不一樣了,她又開始忙碌著籌備開拍剩下的內容。因為,拍完《西游記》是她最大的心愿。聽說《西游記》又要開拍了,那些個曾經背叛她的人又跑回來了。據說,是跪在她的面前,請求她的原諒。心軟的她,或許也是為了劇情的連續,她原諒了他們。
等到《西游記》全部拍完,她已經年近古稀了。從此,她退出了。
后來,她寫了兩本書:一本是描寫《西游記》拍攝過程之艱辛的《敢問路在何方》。另一本算是她的自傳吧,叫《我的九九八十一難》。用這樣一個名字做為自己的自傳,可見她對《西游記》的愛是來自于內心深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