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所有人都理解你,那你多普通啊。那么,即便沒人理解,你也能堅持做下去嗎?
這是今天的打卡任務。
剛好也想用這個談一談自己的看法。
你能被所有人都理解嗎?不能。
那么不被理解的時候,你還能堅持嗎?
認定要做的時候,不要輕易被三言兩語就去推翻或者放棄。
每個成年人都是獨立的個體,有獨立的思維和行為。在現實里所有做的每一個決定每一件事情都會經過考慮后才會去實行,當然也會有一些人在大多數時候都會人云亦云,緊跟大流而走。但有正常認知思維的人來說,會知道自己想要什么,該如何去做,時間排序,輕重緩急都會有所區分和并且制定好計劃,然后按照計劃一步一步去照做直至達成。這個過程當中在還沒有完成之前肯定會有不同的聲音,也會有時不時的冷水潑過來,這些難免,別人的看法和聲音你沒法把控,對于真心有建議性的意見可以酌情予以接受采納,但是那些明顯抨擊得一無所是的聽過笑笑就行了。
大學的一個好朋友,學臨床醫學的,在臨近畢業大家都出去找工作的時候她選擇了考研,每天天還未亮第一個起床去背英語,都是踏著熄燈鈴響才回到宿舍。當時她那一屆只有寥寥幾個人繼續考研,所以她報考的湘雅醫科大學的消息在學校幾乎不脛而走,沸沸揚揚的。當時很多同學都勸她,你的成績也不錯,學校也給你留校的名額了,要是不行可以找一家縣級單位先上班,以后慢慢再去考研也行啊。而她一直很堅定,一定要考到湘雅醫科大學去。也有不少人在背后議論,就憑她,還想考到湘雅醫科大啊,要知道競爭多厲害啊,也不掂量自己幾斤幾兩。當時在醫學界都流傳這樣的話:北協和,南湘雅。這指的是北方和南方兩所最具代表性德醫科大學,而她當時在一個二線城市的名不見經傳的學校,考取確實有難度。但最后的最后,她就是考上了,而且是公費生。這個故事也成為了后來好幾年激勵在她之后的師弟師妹們的一個勵志片。但是如果當時她因為在意那些非議她的話,不贊同的聲音,那么她就不會全身心去學習,也不一定能有最后的錄取。
后來問過她,當時那么多人不看好你,你怎么還能那么堅持。
她說,我認定了要去做的事情一定會去做,這個和別人無關,至于能不能上,總要奮力去爭取才知道,再說,他們不理解不代表我做的不對,每個人總會有那么一些堅定的事情讓你一意孤行。
還有另外一個朋友,來自哈爾濱的,在海南讀得大學,大學剛畢業那兩年一直留在海口工作,海南的房地產還沒有被炒,他就看上了大學附近的一套房,新開的小區,各方面的條件都很好,不到三千一平米,合計下來30萬出頭,首付也只要9萬多,他看了幾次覺得哪哪都滿意,但是他自己畢竟剛工作沒多久儲蓄沒多少,于是開口和家人商量借幾萬塊湊首付買一套一百多平的,但是沒想到家人全部表示不同意,總覺得以后要去內地工作的,海南畢竟不是居住的長久之地,最后他也打消了買房的念頭。然后現在每次一提起房,他都一臉懊惱,他說那個時候幾萬塊的首付都不買,而現在更是買不起了,戲劇的是,十多年過去了,他在海口結婚生孩子并且已經確定在海口扎根了,可是依舊還是在租房而居。這里沒有任何貶義的看法,只是嘆息在當時他沒有堅定自己的堅持。
你有你的堅持,他有他的生活,紛繁塵世每個人的愿望和目的都不同,觀點信仰不同的時候不要去用過多的時間去解釋,即便你解釋也不會有殊途同歸的完美結局。就這樣不是挺好的嗎。有些事可以聽取別人有用的建議,結合自情況是否適合,適合的可以采納融合,不適合的聽過就過了,這種做出決定的能力在于你自己,決定同樣也是非常重要的能力。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活法,時間用在自己要去完場的事情之上,而不是用在關心別人懂不懂你,能不能認可你上面,太多時候會因為聽了別人的話去走彎路甚至放棄你的想法,其實任何事情,不管最終是否能夠完美達成,只要去做,去行動,去完成,我們用完美的成績來表達。每一個人定義的成功都不同,不要追隨別人而忘了自己,路有多種,選擇適合你的,盡管不一定全部都是坦途大流,但是有什么關系,這本來就是屬于你的不同,努力去走,終歸有一天會抵達。
回到開頭那句話,不被人理解的時候,你能堅持嗎?
現在的我可以大聲的說: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