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把世界上最好的都給你,卻發現最好的是你自己。——至五年前的自己,和現在的自己。
《大話西游》是我最喜歡的一部電影,第一次看的時候年紀小,除了具體情節,什么都沒“看到”。年齡漸長,經歷越多,領悟的內容也越豐富。至尊寶用月光寶盒穿越時空,試圖救下白晶晶,卻意外看到向他走來的紫霞仙子的情節,看過多次之后,也不再是簡單的無厘頭搞笑了。
高中看過一部電影,名字叫《時光機器》。講的是男主人公的女朋友在車禍中意外身亡,傷心欲絕之際將自己封閉起來,發明了一臺可以穿越時空的機器。男一號一次次穿越,告訴女友不要在那個時間出現、不要去那條街,然而,結局是一樣的,女友還是離開了,盡管不是因為車禍。男一號漸漸失去了耐心,也近乎失去理智,最后一次穿越,他來到了不屬于他的時間和空間,遇到了一個女孩(不是他試圖救回的女朋友),從此過上了幸福的生活。
如果真的有時光機器,回到五年前,無論我說什么、做什么,也許都改變不了這五年的命運??墒?,它終究是有意義的。
學會珍惜,坦然分離
《7 UP》是一部英國的紀錄片,采訪了不同階層的十四個七歲的小孩子。此后每隔七年都會重新采訪當年的這些孩子,傾聽他們的夢想和生活。縱觀每一個采訪者的一生,親人的離開,都是難以撫平的傷口。知天命,訴流年,親情、友情、愛情,無論在哪個年齡,都是人生最重要的色彩符號。然而,分離也是抵達,抵達彼此的靈魂。珍惜擁有的,你就獲得了全世界。
讀書不為“功名”
獵豹CEO傅盛說:“人與人之間最本質的不同是認知的差異。”羅輯思維創始人羅振宇說:“最恐怖的牢籠是蒙昧,而最恐怖的蒙昧是按照直覺生存,無知而不自知。”讀書的好處不必多言,多讀書,讀好書,對所讀之書提煉出自己的方法論,敢于否定,敢于落俗。
身體是最好的老師
我一直認為,最重要的道理,存在于最觸手可及的地方。而離我們每個人最近的、也是常常被我們所忽略的,就是我們的身體。選擇一項喜歡的運動,可以是跑步、瑜伽、羽毛球……健康的體魄是高質量生活的前提,在身體的靜與動之間,去感受那份臣服與反抗,去感受迎刃而上的倔強,躲避只會讓你終生否定自我。如果說讀書是由內而外塑造氣質,運動就是由外而內煉就意志。
心有所愿,行而成立
《開講啦》在李亞鵬作客那一期節目中,撒貝寧問:“有一天,你的辦公室走進來一個人,那是二十年前的你,你認識他,但他不認識你,他對你侃侃而談他的音樂與夢想,在他轉身離開時,你知道你再也不會有機會見到他,在時光之門關上的那一刻,你會對他說什么?”
李亞鵬回答:心有所愿,行而成立。
時間是我們終極的局限,行動是對局限的反抗,不汲汲于一時得與失,不要把戰略性資源浪費在非戰略的事情上。洛克菲勒說:“我和窮光蛋最大的不同,不在于我是世界首富,他身無分文,我始終覺得我和他們真正的區別就在于,我無論在什么地方,無論環境多么惡劣,無論別人以一種不友好的方式來看待我,我都能夠在5分鐘之內沉浸在自己的工作里。而有些人,他們在一生的時間當中都沒有辦法擁有我這樣的狀態,他們用一輩子的時間在追尋,同時也在自我懷疑,那種三心二意的狀態伴隨著他們的一生,所以他們碌碌無為,最終一無所有?!?/p>
最后,祝你五年后的每一天,不再惶惶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