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做到才是王道。自以為懂得了許多的大道理,對別人做各種指導,自己卻未能做到,只會給人夸夸其談的感覺,不會讓人信服并且去遵循,到頭來還是無濟于事,無法改變什么。由此帶來的后果是自己也會懷疑道理的正確性與可行性,反過來會推翻原來的結論,這會讓聽你講道理的人覺得你是個虛偽的人,對你的人品也產生懷疑,以后你講的東西,他們會下意識地懷疑它的真實與可靠,當你要推行什么東西,必將阻力重重。所以說建立信譽是如此地艱難,你必須為你所說的話負責,為你的承諾負責,做到之后才會有說服力。
2.知道道理之后為何難以做到?沒有做到的只能說明這個道理尚需驗證,不能算是真正知道,因為你尚未明了道理的所有門道,沒有細節的豐滿完整,沒有辨別與區分,說明你對道理的認識尚不夠準確深入,不能夠知道它的適用范圍與條件,要想真正使用還是不行的。只有明確道理的適用條件,在踐行中考不斷運用,加以改進,內化為自己的思考模式,在行動中得到體現,發揮其效能,這樣的道理才有力量。
3.為何人們缺乏做到的能力呢?學了許多的知識與概念,懂得許多道理,卻沒有能力去踐行,只能停留在紙上談兵的層次,這樣的知識與道理是缺乏力量的,無法改變自己,更無法改變他人,改變社會。不肯去嘗試,停留在自己的舒適區,不想改變,因為會帶來不適乃至痛苦 ,也可能是未曾真正體會到改變帶來的好處,無法體驗到成長的快樂,所以缺乏動力。還有是做的過程中淺嘗輒止,火候不夠,也未能真正體會到做到的樂趣,所以對做到缺乏深刻的體驗,由此也懷疑做到的必要性。
4.做到之后,要拿出來分享,或者是教會別人,讓別人也可以從中受益,獲得成長改變,這樣才算讓知識或道理發揮其普遍性作用,正所謂知識改變命運,或者說讓道理放諸四海來發揮其作用。
5.當自己個體的經驗推廣開來,有些時候對某些人并不適用,進而懷疑其正確性,這時就需要重新審視這些經驗與道理,界定其條件與范圍,從而獲得對這些知識概念更加精準的認識。別人的實踐經驗總結出來,會豐富人們對這些知識與概念的認識,這正是人們的認知升級的體現。方向對了,細節有偏差與出入,那需要人們做的是查漏補缺,而不是全盤否定或另起爐灶。
6.要認識到做到某些事是有層次的區別,起步階段的幼稚與片面,是可以理解的,不必過于苛求,因為每個人都是由淺入深的,相信我,你并不孤獨,所以你也不必擔心別人的嘲笑與否定,繼續踐行,直至成功地改變與提升,要知道升級是沒有止境的。要知道人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
7.有些東西,人們知道了,并不需要去做到,或者說只達到某個層次就行了,比如說欣賞藝術,能夠看懂一幅畫,聽懂一首樂曲,你不一定會創作圖畫或樂曲,當然你會創作時,你所體驗到與只會欣賞時的感受是不同層級的。
8.做到你所懂的道理,感受道理的深邃與實用,這正是思維的樂趣,也是踐行的真正意義,知行合一,善莫大哉,心向往之!
9.只問耕耘,莫問前程,在做事的時候,重要的是用心去做,及時總結提升,不斷完善,相信自己會進步與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