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后這三千字內容新添一個版塊,就是每天學習一個“通往財富自由之路”的概念,然后至少把這個概念(專欄一個星期的內容)的思考題給拎出來,自己嘗試解答。今天是第一天。
今天復習到“遇到貴人的科學方法”這個概念。
讀后思考:
1. 文中提到的那些能讓你未來頻繁遇到貴人的原則,你覺得有沒有道理?或者你是否已經經歷過它的神奇?
文中提到了哪些能讓我遇到貴人的原則呢?首先,我在我腦海里閃現的是要向得到貴人的幫助,首先得成為貴人,或是先按照貴人的生活態度去生活,力爭活在未來,努力做一個有潛力成為未來的貴人的人。對于這一點,我相當認可。同時,我認為這應該成為我遇到貴人的科學方法中的首要原則。其實,我很相信一個說法,當你矮小的時候,沒人看得見你。你得到的資源和無論是社會還是其他個人對你的幫助也相對來說較小。但是如果你長大了,不再是灌木,長成了參天大樹,那么陽關、雨露,養分這些資源都會向你靠攏。貴人也是一樣,符合2080定律。
其次,即使我現在很弱小,是小灌木。我也應該主動向別人請求幫助。當然在向別人請求幫助之前,我應該做出了我自己能做到的所有努力。我這個人一向把不麻煩別人當作一種美德,但是現在我的想法有了變化。就像笑來老師說的一樣。請別人幫忙和麻煩別人并不是一回事。請別人幫忙這事其實是一種潛在的價值交換。別人愿意幫你是主要可能是因為某一天你也能幫到別人,或者幫你能夠實現他的價值,滿足他的幫助別人的心理。就像笑來老師說的,其實在幫助別人那一刻,你已得到自然的回報。而且,知恩圖報作為整個社會的運行基石之一,使得幫助與被幫助者都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一定的保證。
如果還有原則的話,我覺得應該是能幫助別人成長的人才是真正的貴人。這解決了我什么才能算作是貴人這個疑問。什么才能算作是貴人?我覺得貴人就是那些能夠指引我成長,在我成長過程中給我提供鍛煉機會,或者能夠給我答疑解惑的人是我的貴人。說到什么才是真正的貴人這個事,我突然想到以前看過一個關于扶貧的說法,說的是,扶貧不應該一味輸血,還要引導被扶貧的人學會自己造血。這不就是和幫助別人成長是一回事嗎?!
2. 有沒有什么原則是你可以補充的?
如果有什么原則我可以補充的話,我思考過一個問題,親戚算不算是貴人。因為老實說,在中國這個社會,來自親戚的幫助其實是最多的,至少對于大多數人來說是這么回事。在我的成長過程中,來自于親戚幫助例子很多。在很多關鍵的時候,也只有親戚才會幫助你。對于親戚算不算是貴人呢?我想算是貴人。因為親戚實際上也很實在,除了血緣關系外,主要還是看你能否在以后的某一天能否幫他,而且如果你是爛泥巴扶不上墻,親戚最多基于血緣關系幫你幾次。
3. 我發表過另外一篇文章《驚喜與創造驚喜方法論》http://b.xinshengdaxue.com/A18.html,里面也提到了7個原則不妨做出與上面兩條同樣的思考。
我搜了一下,這篇文章提到的7個原則如下:
好了,回顧一下,創造驚喜的方法論,有這么七個:
1. 你必須相信你自己會有好運的
2. 盡量不做可能倒霉的事情
3. 保持開放
4. 持續學習
5. 創造更多的連接
6. 保留適當的隨機
7. 多管齊下,齊頭并進
作與上面兩條同樣的思考,我想一下。第一個問題是這些原則有沒有道理?
第一條, 你必須相信你自己會有好運的。其實翻譯過來就是紅米手機那個slog——永遠相信,美好的事情即將發生。這其實是保持樂觀的一種科學方法。原因保持樂觀,所以才愿意去嘗試。懷有希望,才有動力不斷前行。所以,我相信這一條方法論。
第二條, 盡量不做可能倒霉的事情。其實這一條是所有七條中給我印象最深刻,也最為驚艷的一條。可能倒霉的事情?會是什么事情呢?看到這一條的時候,我不禁會這樣想。我回顧了一下我身邊的事情,有什么事情是做了有可能倒霉的事情呢?偷東西,信口雌黃,為人虛偽,欺上媚下。。。。我發現我首先想到的是這些在絕大多數人看來不好的事情,其中大多數都是和人的品格有關的。具體到哪些事情,卻沒有清晰的認識。所以,我對于“可能倒霉的事情”這個概念認識還是不夠深刻,不夠清晰。所以,我有倒回去看了一下笑來老師的具體講述,我看到他標紅的一句話特別震撼:“所謂“盡量不做可能倒霉的事情”,其實只不過是打磨自己的邏輯思考能力,使其完善,乃至于你不大可能去做未來可能產生惡果的事情。”啊,看來我和笑來老師的思考質量差距不是一兩條東非大裂谷所能描述的。
第三條, 保持開放。這一條我覺得對于創造驚喜感來說,是必不可少的。甚至說,如果一個人很封閉,閉門造車。那么他的生活我覺得也不會有什么驚喜可言,或者即使有幸遇到驚喜,也會因為這種心態而導致排斥驚喜,不接受變化。所以,我本人非常贊同這一點,并且認為這一點是所有想要制造驚喜的人都必須具備的基本素質之一。
第四條, 持續學習。持續學習和創造驚喜有什么關系呢?咋看沒有,實質上關系大著呢!你想想,生活中是不是每個人都能創造驚喜吧!甚至只有少數人才能創造驚喜吧!那么這說明什么?說明驚喜這東西門檻特別高,這需要有一定的能力才能做到。比如說吧,你想給女朋友買一顆想都不敢想的鉆戒,給她一個驚喜。那么你是不是需要有很多錢,有能力賺到很多錢。而賺錢,對于現在的我來說,就是不斷學習,進步,實踐的結果。
第五條, 創造更多連接。只有節點多到一定程度,才可能有“意外的連接”出現。那么我們是不是連接的節點越多越好呢?!并不是這樣,所謂連接更多節點就像一萬小時定律這個概念一樣。并不是你投入一萬小時就可以成為某個領域的專家的,而是這一萬個小時應該是不斷刻意地進行練習。同樣的道理,節點東西并不是越多越好,節點的質量和節點之間連接的穩固程度影響也很大的。
第六條, 保持適當的隨機。這個不言自明。
第七條, 多管齊下,齊頭并進。通過恰當的統籌,讓自己多開幾個進程,齊頭并進地去做一些事情,永遠是提高效率的基本手段。確實是這樣!
4. 讀到“我現在就需要各位幫助”及其后面的具體內容,你內心有沒有抵觸?有,為什么?竟然沒有,為什么?先有,想想又沒有了,或者先是沒有,但想想又有了,各自都是為什么?試著留言寫下來,你會發現的,寫下來有助于理清思路。
有一些抵觸,但更多的是佩服老師的以身作則。有老師這個實例作為參照,我想我們在接下來的日子里會更加地對于“遇到貴人的科學方法”的這些方法更加堅定地相信。現在的話,因為對于“求助”這個概念有了清晰的認識,所以現在倒是和以前想法不一樣了。
5. 你自己有沒有遇到過貴人?那人為什么可以稱為貴人?你若是沒有遇見他,會是什么樣子?你自己有沒有被別人當作貴人對待過?知不知道為什么?
就像我前面敘述的,我遇到的貴人其實大多都是家里面的親戚。我一直對于“貴人”這個詞有一種感覺,就是感覺要那些對于我的生命歷程有重大積極影響和幫助的人才是“貴人”。雖然,我在一路的求學過程中得到了很多的人的幫助,但是,感覺那都是小事,我更愿意把它算作是一種陌生人的良善之舉。就像愛之鏈一樣,我會把這種良善之舉傳遞下去,影響和幫助更多的人。所以,我覺得這種應該和貴人不是同一個概念。
今天全部是寫的關于課程復習的問答內容,以后可能不會占用那么大的篇幅來敘述。因為,和這個事情同等重要的事情其實還有一些。比如元認知能力,生活復盤,價值觀打磨。這些東西都需要在日復一日的過程中逐漸思考,打磨成型。
當然了,像我這種寫了就收不了尾,廢話一大堆的人。要在3000字左右寫完這些東西,其實是在逼迫自己精簡語言,盡量不說廢話,套話,虛話。不要求做到字字珠璣,但是也不能讓人看了覺得拖沓不是!
篤信美好未來,懷勇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