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有“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的相思無盡處;亦有“兩情若是長久時,又豈在朝朝暮暮”的豁達之胸懷;又或有宮娥彩女“天階夜色涼如水,坐看牽牛織女星”的寂寂空庭幽怨之情。適逢七夕,不一樣的小齋想同諸位聊一聊不一樣的中國情人節。
七夕:風物篇
夜半私語
七夕節的由來,確實是和牛郎織女這對癡情男女有關。雖然每個故事的版本可能有所差異,但最終結局一致,天人相隔,一年等一回,有喜鵲搭橋供二人相會。因此小編小的時候每逢七夕,便會尋找喜鵲,找到后還想為何它今日不去搭橋。傳說七夕之夜站在葡萄架下可以聽見牛郎織女的對話,不瞞各位,這等傻事小歌小時候也曾做過,不知是否有和小歌一樣的癡人呢?
參拜魁星
長夜漫漫,想必各位也曾對漫天繁星有過無比美好的憧憬。如果您此時正在仰望星空,請您抬頭向北,找找北斗七星——的第一顆星,那顆名為魁星而古人對其的昵稱叫做魁首的星星,是古代每個讀書人七夕之時都要參拜的,以保佑自己考運亨通,考前拜一拜,霉運去無蹤,考試更出眾!
伊人游冶
男子們拜起了魁星,少女少婦們自然不會放過這個解放身心的大好日子。時值七夕,月光溶溶,鮮花幾朵,瓜果在側,五子(桂圓,紅棗,榛子,花生,瓜子)在案,美人頷首,焚香禮拜,默念心事,暗暗祝禱,少女們想嫁得如意郎君,少婦們則祈求婚姻幸福美滿,這些美好的祝愿,千百年來未曾變更。禮成之后,大家該吃吃該喝喝,說唱嬉笑,好不熱鬧,玩至半夜始散,每位女子都十分珍惜這難得的機會。
當然,被稱為乞巧節的七夕少不了各種巧意。千百年前的女子們也不缺乏玩的心性,并非每一個女子都要依附于男子和家族,她們也在那樣狹小的生活空間與環境之中尋找作為女性的樂趣。穿針乞巧,投針驗巧,一枚小小的繡花針,也在她們手中婉轉出別樣風情;喜蛛應巧,蘭夜斗巧,結扎巧姑,她們比的不僅僅是巧手,亦是才情;調水洗發,采花染甲,雖古語有道女為悅己者容,但在小歌看來,女擅容者,實為悅己。
七夕:食貨篇
巍巍中華五千余年,歷史告訴我們中國是最早種植水稻的國家;八大菜系以及各種高手在民間的特色菜表明我們是最會做菜的國家;睡前刷刷微博票圈就有可能餓得睡不著走到哪里都能發現美味都足以表明我們是最會吃也最能吃的國家。在這樣的一個節日里,吃當然是我們表達心情的一種重要方式!
餃子,作為一種中國人獨有的美食,在七夕這天又有了特別的方式:七個要好的姑娘集糧集菜包餃子,把一枚銅錢、一根銀針和一個紅棗分別包在三個水餃里,乞巧之后便聚在一起吃水餃,據說吃到錢的有福,吃到針的手巧,吃到棗的早婚。小編尤為擔心那位吃到銀針的姑娘:手巧有風險,吃餃需謹慎。
除去吃餃子之外,食物之中亦別具巧意。巧果,又名“乞巧果子”,主要的材料是油、面、糖、蜜。《東京夢華錄》中稱之為“笑厭兒”、“果食花樣”,圖樣則有捺香、方勝等。膠東人七夕吃巧果,而臨沂人七夕則吃云面,此面得用露水制成,吃它能獲得巧意。許多民間糕點鋪,喜制一些織女形象的酥糖,俗稱“巧人”“巧酥”,出售時又稱為“送巧人”。而在廣州,姑娘們將谷種和綠豆放入小盒里用水浸泡,使之發芽,待芽長到二寸多長時,用來拜神或者做成巧芽面。
此外,用蜜來表達甜蜜生活;用櫻桃來象征紅紅火火;用紅豆來傳遞相思之意;用藕象征情意綿綿(藕與偶同音),均可見得古人浪漫唯美的情懷。
好禮知時節
禮物,自古以來就是一種心意的表達,浪漫的古人亦有禮物相贈。“投我以木瓜,報之以瓊琚。”古有潘安出行“擲果盈車”的記載,亦有男子回贈美玉以報女子心意之美舉。發釵和簪子作為頭飾也常作為禮物互相饋贈。此外,香囊與戒指,梳篦與同心結亦早已成為古人傳情達意之必備佳品,小歌就尤為喜歡鏤空香囊,如果男同胞們喜歡的女子對中國古風有所偏愛,那么這些禮物無疑更能俘獲佳人芳心。
七夕在古代對于未婚女子來說是一個十分重要的節日,古代的七夕并非直接與愛情接軌,但是其風俗傳統與愛情傳說仍舊為這個節日增添了些許浪漫色彩。雖然在這樣的日子里人們希望可以收獲美好的愛情,但在小歌看來,作為女子,有更好的才情,愈能收獲更為美好的愛情,已得良人者可成為更好的彼此,而正待良人者也可在等待的時光中成為更好的自己。
“牽牛星,荊州呼為河鼓,主關梁;織女星,主瓜果。”
——《太平御覽》
七夕將至,月上柳梢頭,小歌在此以一副對聯祝福諸位:花花葉葉,翠翠紅紅,惟司香尉著意扶持,不教雨雨風風,清清冷冷。(此為上聯,希望小伙伴們可以在留言中對出下聯喲~)
踏歌娘
在校大學生,雙子座,性格分裂,愛花,愛詩,愛美人。喜歡喝喝小酒,吹吹笛子,聽聽小曲。會愛自己想愛的人,也想為他變優秀。
喜歡我的話可以關注我,和我聊天和我玩,寶寶們的點贊評論或打賞就是對我最好的認可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