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周日,也就是3月26日,寫的那篇文章《屢屢被騙的老人》里寫了一個觀點:
人,首先要解決的是“生存”的問題,其次是面對物質的欲望和身體的健康,當克服了欲望,就是接下來的精神生活,身體會更加“健康”。
黃教授在看了這篇文章之后,對我的這個觀點、這種認知,留下了寶貴的建議:
應該先反求、內求,再解決生存問題;當然,如果是和家在一起,就要變成兩者齊頭并進;丟掉自己去求生存一般講是要多多懷疑的。
我對黃教授留下的這幾句話,讀了一次又一次,也一次次的思考,亦有所新的感悟。
我們現在的人,在從學校畢業(yè)、踏入社會之前,能夠有所反求、內求的,實在是太少了。
而即使是自己知道踏入社會后對要做什么事情有很明確的認知的,也并不一定知道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還是有一個在社會中拼搏、反思的過程。
對于生存,我是這么覺得:人一般是遇到自己生存有問題的時候,才會對自己進行反省。
黃教授說的這幾句話,在我看來,是三種情況:
第一種:在面臨生存問題之前,自己就已經反求、內求,真真正正的知道自己要的到的是什么。
第二種:和家人在一起生活,生存問題和內求問題,不管是自己還是家人,都要兼顧且要齊頭并進。
第三種:你把“自己”丟掉了,然后去求得“生存”,在之后的人生路途上,隨著你經歷的越多,你越來越“懷疑”自己,而這種“懷疑”就是自己內求的開始。
但是,對于現在的人來說,對于現在的大環(huán)境來說,第一種情況太少太少。第二種情況要比第一種情況好一些,但也好不了多少。第三種情況,比較多,甚至可以說,大部分是第三種情況。
我想了想,為什么會是黃教授說的這三種情況,可能是我們接受和接收到的“教”和“育”出了問題。
我在將自己的一點感悟發(fā)給黃教授之后,黃教授給我回復了下面的這句話:
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從天子至于庶民,一事以修身為本,反求必須落實到修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