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事情
- 近期,很多與個人成長有關的事項都已落下,采取聽之任之的態度,有時候焦慮,有時候沮喪。已經停滯的事項:
- 《快思慢想》共讀,從開始到現在參加不超過10次;
- 《意志力》共創 & 共讀,只是把錄音和幕布筆記保存,聽完開篇分享;
- 自己發起的“認框行少”8階段訓練只進行了2個階段,就夭折了;
- “建立每日作息秩序感”連續2周沒有進展
- “每日反思”遲遲沒有立項
二、反思過程
(一)問題描述
- 期待:通過做多來消除對于個人成長的焦慮感
- 現狀:自己的抗干擾能力差,拖延癥,無自律等導致效能低下無法支持做多
(二)對自己的認知
- 資源
- 保障
- 技能:
- 做不到積極主動,“覺察”和“自律”能力時靈時不靈。
- 無法建立個人作息的秩序感,熬夜、晚起時有發生。
- 體系:
- 沒有形成個人成長的假設體系,在決策時沒有依據
- 技能:
(三)對對象的認知
- 焦慮情緒
- 需要聚焦關注點
- 需要找尋新的資源
- 低效能成長
- 本質原因:沒有在原則和方法上努力
- 動力不足:沒有找到實現自生長的核心驅動力
(四)原則
- 不要被第一反應綁架
- 人一定要控制自己的第一反應
- 放縱第一反應的結果就是持續陷入平庸
- 不要為了得到認知放松而隨意歸因
- 要找到更加真實的原因
- 問題越多,越不要急于解決
- 問題是成長的基石和契機
- 一切問題都是自己的問題
- 高度重視思想上的艱苦奮斗
- 沒有說清楚思路,不允許推進任務
(五)元認知
- 個人成長的六大元規范
- 實現改變的四大元素:解釋系統、決策系統、假設體系、反思過程
- 生態思維
三、反思結果
- 使用短期自律提升表訓練積極主動的能力
- 先自行積累原則庫;隨時關注共創“假設庫”的動態
- 繼續找尋個人成長的核心驅動力
Changelog
- 10月31日第一次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