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來的朋友,記得關注我一下,謝謝了??
你討好過別人嗎?與人相處的時候,你是否經常性的討好?經常性討好會失去什么?往往會失去真朋友、自我、原則和底線、吸引力、愛情等等...
舉個例子,熱戀中的情侶,有一方無理取鬧,另一方明明什么都沒做錯,為什么毫無底線的說出那句特別違心的話:“我錯了,都是我的錯”,然后費盡心思的討好。可當對方反過來追問,你哪里錯了?你又很容易不知所措,啞口無言,只能無奈的回答,總之都是我的錯(承擔過多的責任和壓力)。
要知道,任何一份需要你花盡心思去討好的感情,都不會撐太久的。也就是說,兩個人在一起,有一方總是去討好,對方很容易把你的討好當成理所當然,認為這是你該做的事。當某一天,你不想沒底線的繼續討好了,對方會說你變了,不愛了,一句假分手,也變成了真分手。
討好型人格
仔細想想,無論是在感情,生活,還是工作中,一個經常討好別人的人,從心理學的角度來分析,是討好型人格。
討好型人格是一種認知上的缺陷,通常有兩大特質,一是做任何事情之前,都喜歡迎合別人,唯唯諾諾不懂拒絕,二是與人交往中,經常放低或拋棄自己的原則和底線。
你也可以把討好型的人,理解為老好人,老好人就是沒什么架子,沒什么脾氣,對誰都好,喜歡滿足于別人的需求,即使對方的需求不合理,也會硬著頭皮去滿足,感覺就是活給別人看的。
我身邊有一位朋友,他就是這樣的人,不懂拒絕,喜歡維持表面和平,經常跟我抱怨,說討好別人真的太累了,有時別人還不領情。試過改善,但都沒成功,每次看到別人笑著找我幫忙,我都很難拒絕,要是拒絕了,我會覺得特別對不起人家,正是因為這樣,才被人得寸進尺的索取和欺負。
討好型的人格,如何改善?
青年作家蔣方舟曾經也是一個討好型的人,她演講時說:當你一味去迎合別人的時候,其實在冒很大的風險。因為你有可能在成為討人喜歡的樣子的時候,丟掉你真正的樣子。她的改善方法,是一個人到人生地不熟的異國他鄉去,每天寫日記和看展,其他什么也不做。
但我們不可能也學她一樣,跑到人生地不熟的異國他鄉,也寫日記和看展。我們想要改善這種人格,首先就要確定以及肯定自己就是這種人。怎么確定?其實討好型的人格看這一點表現就能確定了,那就是喜歡心理換位,經常忽略自身利益,站在對方的角度考慮,目的是獲得對方的認可,為了獲得對方的認可,自身不斷退讓,取悅,完全沒有原則和底線。
在確定自己就是這種人后,接下來就是擺脫自卑。往往討好的人,性格都偏于自卑,自卑的產生,也許是因為討好對方以后而自卑,也許是因為本身就不夠優秀而自卑,不管是什么原因,想要擺脫自卑就得建立自信,有了自信以后,才不會去沒原則和底線的討好,而自信就需要你不斷給予自己肯定,不斷學習獨立思考,遇到事情,積極的去發表看法,跳出順從心理,勇敢的說:NO,千萬別像上面的朋友一樣,明知道討好別人不一定會領情,還要硬著頭皮答應,令自己陷入兩難的境地。
最后,學會把自己放在第一位,而不是忽略自身利益,拋棄原則和底線,只照顧別人。說到這,讓我想起了昨天看張衛健飾演的《大帥哥》,里面的艾妞其實也算是討好型人格,她覺得自己已經失寵,為了討好大帥哥,佯裝自殺來博取同情心和認可,自殺不成功,扭到了脖子,大帥哥不允許她以后再做這種傻事,便讓她把這句話說一萬遍:“不為任何人,只為自己,以后都不做”。
《以幽默的方式過一生》里說討好一針見血:不要去討好所有人,靠討好獲得的人際關系,是不穩定的。只有做好自己,才能吸引真正的朋友,而這種關系才能真正持久。對誰都好的人,注定沒什么真朋友,誰都不得罪,也就沒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