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7.20
“我們都是普通人,任性而執著”
?
這段時間的我一直在尋找考研的學校,查錄取比例,查側重方向,查參考書目。有想去的學校,可是看到自身的限制時總是有些退縮。
是呀,只是一個二本的學生還想要考取上海的985、211大學,實在有些異想天開,起碼,在很多人眼里是這個樣子的吧。
“糾結、擔憂、沒有太多的信心”一直是我這幾天的狀態,直到前幾天一篇文章緩解了我的焦慮。
主人公她是一名非985、211的二本學校的學生,卻在今年通過自己的努力考上了自己理想的高校。她說,她從大二開始便開始一點點準備自己的英語,大三的時候進入全面的復習,看過許多遍書,刷過許多遍題,她拼盡全力地去準備自己的考試。她說,在得知成績的那一刻她的心情是平靜的,所謂情深不壽。她說,她自己很普通,唯一能跟別人拼得只有努力。
她考上了我所心儀的那所高校,我除了羨慕,還有感嘆,感嘆所有的信心、所有的底氣,都只能自己給自己的。
我們害怕、擔憂結果的不如意,我們猶猶豫豫,在大腦里進行著一遍又一遍地看似精密的計算,我們害怕出現意外,遲遲不肯邁出步伐。
可我們忘記了,我們的害怕擔憂是因為我們的底氣不足,因為沒有足夠的底氣,所以我們無法確定這條路的最終結果。
我們忘記了,我們所有的底氣,只能自己創造,起碼,對于大多數普通人來說是“是的”。
沒有外界的助力,沒有天生聰明的頭腦,沒有卓越的教育背景,我們所能與別人拼得,只有現在的努力,而我們所有的底氣,只能自己創造。
?
之前偶爾接觸過咪蒙的文章,可能最喜歡她的一句話便是“我喜歡這個功利的世界。”對于這句話,我的理解是“我們只有足夠的優秀,才能到達我們想要到達的目標。”
在我的感知中,世界的公平從來不是絕對的,而是相對的。記得偶然跟考研成功的學姐交流經驗時,她說,高校或多或少的帶有一些“歧視”吧,其實這很平常,有兩個分數一樣表現差不多但其中一個本科是名校的學生,如果讓你選擇,你也會選擇那個本科是名校的學生。說實話,這不叫歧視,只是優勝劣汰。
“你想要勝出,其實很簡單呀,你比別人優秀就可以了。比別人花費更多的時間,看更多的書,學習更多的東西。這些結果,最終還是你自己給你的。”
就像支撐我們站在高處的底氣,是自己給自己的。只有我們比別人更優秀,顯示出更大的競爭力,積累更多的底氣,我們才能站在我們想要現在的高度上。
因為我們無法否認,在之前我們已經落后了一截。像奔跑,只有用更大的力氣,才能夠追趕上前面的人,不加速,只會落后。
?
最近很喜歡一首歌,名字叫做南征北戰。一直以來喜歡抒情歌曲的我第一次愛上了這種節奏熱烈地讓人想哭的歌。這首歌,輕易地會讓我眼睛濕潤,也會把我帶回高三的那一年。
我不想再經歷一遍我的高三,因為不懂得調節,里面的苦澀多于喜悅,但我依然會懷舊那些強壓著自己心里的不安而努力向前奔跑的樣子。那時候班主任經常對我們說,“考場上你有沒有底氣,來源于你這一年的準備程度”。
可是踏上考場的我依舊有點不安,在這場戰役的準備過程中我也依舊心慌得有點不知所措。
想想我的高三一年,沒有遺憾卻有點失落,沒有擁有足夠的底氣卻也獲得了一絲感悟。
擁有底氣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你可以拼上努力、拼上時間來獲得滿滿的底氣;擁有底氣也是一件很難的事情,因為我們把注意力過度地集中在結果上,而忘記了我們所經歷過程。
?
“再不瘋狂我們就老了”,可是在瘋狂的道路上不要忽略了我們走路的樣子。
對于我來說,我的瘋狂就是拋棄所有的顧慮,去拼一拼我所期待的高校,即使踉踉蹌蹌,也要向前走去。
在走向目標的過程中,沒有人會知道遇見什么,我們所知道的,只有現在罷了,就如同我們能夠把握的,也只有現在。
把握現在并不是一件多么簡單的事情,因為對于未來的不可預知,我們或多或少地會產生不安,而對于底氣,我們卻可以用現在創造。
愿你也能夠創造足夠的底氣,晚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