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朋友說:能有一個人在你身邊鞭策你,應該是件很開心的事?。磕阍趺窜浻膊怀阅??
當然這也許就是一句玩笑話。我只想說:你讀不懂所有的人,別人的行為你不理解的時候,叫正常!
就像我認識了的另外的一個朋友,他是高智商人群,智商數(shù)字超過了極超常(130以上)他達到了150左右,當我聽到這個數(shù)字的時候,我就特別好奇,我特別想知道一個高智商的人他的與眾不同。他是如何做自己?評價人與事?看待這個世界的?
我知道思維一定是不一樣的。我們不在一個維度的時候,你難免會覺得一個人的行為很怪?可我又聽過一句話:天才都是怪咖。
心理學的學科中有一門課程叫變態(tài)心理學。原來按照統(tǒng)計學講,偏離的常態(tài)行為的都是屬于異常。那從另外一個角度講,那些高智商的天才是異類也是可以說得通的。
不過,我就很欣賞和我完全不同的人,喜歡他們的個性,獨特,對他們的生活充滿了無限的好奇心,如果按精神分析的理論講:你喜歡和排斥的都是你潛意識里本身就有的。那這樣推論過來,我是不是本身也具備了一些所謂的:“另類”
也許是內心深處總是有一團火在熊熊燃燒,只是由于超我的太強大,所以將其壓在了潛意識里,所以我就特別喜歡非常不一樣的人。會很容易被這樣的人吸引。
我一直認為一生當中找一些對你好的人很容易,但是找到能懂你的人很難,也許一個都很難。有的時候你會知道你說的所有的話,你流露的所有情感,都只是只有自己去傾聽,自己聽得懂!即使你旁邊坐著一些人,也沒有人聽得懂,感受得到。
那一天有人問我:你覺得現(xiàn)在的你和之前的你有什么變化?我說最大的變化就是:以前的我愿意用語言去征服別人,特別急于告訴他什么是對什么是錯。講道理講的很好,也覺得自己的口才很好。
但是現(xiàn)在愿意傾聽,愿意去感受對方情緒。懂得人際的交往重要的并不是在辯論,在爭輸贏。最重要的是感受。傾聽他,感受他,能夠站在對方的角度去給予對方的陪伴。你尊重了對方的感受,你看到對方的感受,就是對他最好的方式。
曾經(jīng)以為我把我懂得的東西愿意去分享給對方, 希望他可以領悟到,然后變得更好。可是往往也沒什么效果。你不是他,你也沒有他的經(jīng)歷,你也代替不了他走完全程。他只能靠他自己,你也只能對自己的人生負責。
每一個人都是世界獨一無二的個體,所以每個人的人生軌道都不一樣,我們不可以把自己認為的價值觀強加在別人身上。自己走過的成功的路復制給別人,因為也許我們本身對成功的定義就不一樣,無法代替。
你不是他,你什么都代替不了?如果你真的愛他:就給予最高品質的關注。
朋友說:你應該覺察你自己?你為什么會有這樣的念頭產(chǎn)生?其實我很認同他說的話。能夠時刻懂得覺察自己的人應該是很了不起的人。
不過所有的修行都不要變成一種刻意,變成一種壓力,更不是一種要求。
我們都可以允許自己在成長與修行的路上有一段過程。慢慢感受體驗感知。這也是一件非常美妙的事情噢!
生活就這么長,盡量活成自己喜歡的模樣吧!別人的眼里的你就放在別人眼里吧。
像我這樣的人,是毛不易的一首歌。應該他唱的就是他自己吧。其實每一個人都是可以說:像我這樣優(yōu)秀的人,就應該燦爛過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