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時隔兩個月,再次回到了久違的家中,神奇的是,任憑時光流淌,歲月如梭,它給我帶來的這份熟悉,從未改變,也從未褪去。在帝都漂泊的些許歲月里,除了努力拼搏,還帶來許多浮躁,此時此刻山清水秀的美麗,以及回歸自然的寧靜,讓我顯得頗為怡然。趁著這良好的狀態,我把這些天所思所想的事情記錄下來,以供時時警醒自身,或者在閑暇時玩味。
第一個問題:什么是好專業?
? ? ? 可能每一個上學的人都面臨著選擇專業的問題,但是遺憾的是,大多數人都被年少的迷茫所困擾,或被家長的要求所左右。城市的孩童所經歷的成長我不十分了解,在此也就不過多妄議了。至少生活在農村的我有這樣一種感受:家長容易把所謂的好標準化或者絕對化。在他們眼里公務員是好的,醫生是好的,老師是好的,國企職工是好的,能考上一本是好的。在我看來他們對于好的認識沒有錯,這些的確都是好的,但錯就錯在他們把這種好絕對化了,也就是除此之外就都不好了。您可能會問,這和我所說的選擇專業有什么關系?
? ? 因為基于這樣的認識,他們就會有這樣一個結論:凡是好就業的專業都是好的,否則都是華而不實的,比如說幼師專業的就業率是99%,那么幼師就是一個好專業,而法律專業的就業率是40%,那么這就不是一個好專業。但是世間萬物都是相對公平的,得到了好就業的保障,也就喪失發揮潛力的機會,個中體會還要看每個人的理解。如果處于專業頂尖的水平,再不好就業的專業也不會成為發展過程中的阻力。而且我相信,絕大多數人都有自己能夠得心應手的領域,所以那些認為好就業就是好的思路難道不應該汗顏嗎?
第二個問題:這個世界變好了還是變壞了?
? ? 這個世界有人說變好了,也有人說變壞了,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說變壞的人主要強調人心浮躁,說變好的人主要強調物質極大豐富。說浮躁也有道理,人們有時候確實很短視,只顧眼前不顧未來,但客觀來講,有一種無奈叫不得已,當社會劇烈變動與人們的原始基因發生沖突時,產生困頓與彷徨就在所難免了。說現在物質生活極大豐富,所以世界變好的觀點也不算錯,因為物質生活確實給我們帶來了許多享受條件,使得我們再無凍餒之憂。
? ? ? 那么我的觀點是什么呢?答案是相信世界越變越好了。不過我不并不覺得物質享受是終極目的,我只相信物質豐富對精神進步有著重要的催化作用。回想起小時候,每每讀到那些幼年家貧,通過自身努力崛起的偉大人物們,總是感動的熱淚盈眶,覺得貧窮的是締造偉大的源泉。直到長大了我才明白,原來童話里都是騙人的,貧寒中崛起的極少,富貴中成功的極多。那么他們差異究竟在哪里呢?在我看來是物質所帶來的良好教育。慶幸的是,目前我們的物質經濟正處于高速發展中,因節奏過快產生的社會浮躁也會隨著時間的推進而磨平,物質所帶來的精神紅利正逐步形成,因此說這個世界難道沒有變好嗎?
? ? ? 在這里就要引申出這樣一個思考,在歷史中,什么樣的君王才是偉大的?自古以來人們總把能夠開疆擴土的君王當成典范,中國的秦皇漢武,西方的凱撒,亞歷山大無不如此。隨著年齡的增長,越覺得這不對勁,在我看來分明是那些能夠給人們帶來好的物質精神生活的人才是偉大的,宋仁宗就是一個不錯的例子。
? ? ? 用我之前寫的《詠史(其一)》作為這一段的小節:讀史常言明是非, 但覺功過待思詳。明君千里開疆土,何及萬戶有余糧。
第三個問題:什么是好的選擇?
? ? ? 許多從前的決策,在今天看來都是錯誤的,也許今天的決策,在許多年以后再回首時也是錯誤的。我和我的同事把這個現象稱之為歷史的局限性。
? ? 她總是在后悔當初為什么沒有學金融,我也常常說,如果我當初不急功近利,第一份工作不選擇當客服,那么現在也許我會生活的更好。遺憾的是,世界上什么藥都有,唯獨沒有后悔藥,世界上什么事都能避免,唯獨歷史的局限性無法避免。
? ? 可喜的是,雖然無法避免,但是我們依然能夠盡力減少他的誤差。其實減少的辦法也沒什么出奇的,無非是經常問自己幾個問題,如果你選擇了這個十年后會不會原地踏步?如果你選擇了這個會不會痛苦終生?如果你選擇了這個會不會因為不適合半途而廢?如是而已,再無其他。
第四個問題:如何保持良好狀態?
? ? 時間久了容易產生浮躁,說好的每周讀本書,也時斷時續的沒有一直堅持,就連工作也沒有百分之百的投入,還需要時時的提醒自己不要忘記初心。
? ? 是啊,最好的狀態不過是初心,唯獨保持初心才能不忘曾經所說的一切,那么這份初心該如何保持呢?說實話我也在思考中,有時候在浮躁與認真的斗爭中多少會顯得略有疲憊,但是我始終都知道保持初心是對的,它不會被其他不利的干擾占據上風。
? ? 我始終都相信1比0強,只要今天比昨天好,今年比去年好,那就是成功的。為此我給自己開出的臨時藥方是點滴積累,貴在堅持。如果不能堅持成本看書,那么每天看一篇有價值的文章好不好,結合所看零零散散的書籍,或許也是一比不小的收獲,后期給自己完善一套評分監督機制,從自我監督到完全自主的過渡或許可行。
第五個問題:什么是好的團隊?
? ? 在工作中,我們每天相處最多的人便是同事,而我們與他們組成的集體叫做團隊,也被稱為team。我暫時把團隊分為兩類,一個叫大團隊,另外一個叫小團隊。
? ? 世間萬物,有出生,有興盛,也有消亡。只要一個組織發展健康,終究有成長到需要大規模協作的時候。但是有關研究顯示,人類社會組織超過150人時,便不能再進行自然協作了,而是需要制度的枷鎖進行保障。也就是說從個體來說,團隊處于小規模協作時效率最高,這就是為什么現在分工越來越精細化,把大的團隊拆成中的,再把中的團隊拆成小的,其目的至少有一點就是要將小團隊的活力盡力維持。因此對于一個大團隊來說,好的基本表現便是:在精分的小團隊中保持一種原始的效率,同時讓各個小團隊間井然有序的協同。
? ? 對于小團隊來說,文化與關系紐帶顯得更為重要。小做到美才是真諦,但如果其中的個別成員色彩鮮明(破壞和諧的鮮明),那么美也就不復存在了。因此說,判定小團隊是否好,就要看成員之間的融合共性,以及互相的精神認同了,任何強加的科學制度都會顯得蒼白無力。
? ?
? ? 好了,近期的思考總結就到這里了,對別人來說或許有意義,也或許無意義,但不管怎么說,我又完成了一次思考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為我一生中最大的資產——頭腦上了一次潤滑劑。